首页>社情·民意>你言我语 你言我语
新华视点:豫南部分麦田变“白地”问题如何破解?
多种因素叠加致麦季撂荒
一年两熟变一熟,原本该种小麦的地里生出野草,原因何在?
当地一些农业部门干部解释称,这是豫南地区农业生产特有的自主休耕现象。
不过,事实并非如此简单。在确山县竹沟镇西李楼村,村民张妮家门口的一片地长满青草。张妮说,全家共有8亩地,儿子媳妇都在外地打工,已经连续5年麦季只种3亩作为家庭口粮。张妮给记者算了一笔经济账:一亩地最高可产小麦800斤,一斤小麦卖9角钱,而种一亩小麦需要犁地钱50元,播种钱40元,麦种钱80元,化肥钱150元,收割钱50元。在风调雨顺的好年景,不计人工成本,一亩地小麦的收益在300元左右。
小户因为集约程度差、劳动力不足,种粮收益低导致种粮积极性低,而种粮大户情况同样堪忧,种粮大户毁约弃耕现象显现。潢川县种粮大户黄昌福自2009年开始流转土地,多年来实行春夏季全部种水稻、秋冬季只种一两百亩小麦的模式,去年更是全部弃种小麦,留下了800亩“白地”。
“现在劳动力紧缺,人工费涨到每天150元,投入越来越大。综合算下来,单季水稻每亩还能挣300元,种麦的话基本不挣钱甚至赔钱?!被撇K担叭绻切莞?,传统上村民会在水稻收获后再种一季紫云英草,还田后可以培肥地力。现在这种情况,多数就是撂荒?!?/p>
此外,在息县八里岔乡,通过100米高空的航拍画面可见,大片平整的土地中,绿色麦田只占一半左右。村民尹玉霞说,去年麦播时连阴雨排水不畅,有的没来得及种,有的种了也没出,周围不少地成了“白地”。专家分析,近几年自然灾害发生频率高,大风、暴雨、干旱发生时,凸显当前农业生产的脆弱性,农户因降雨未能种上小麦,说明一些地方的农田基础设施仍然薄弱。
撂荒?;写媾┮倒└嘟峁剐愿母锘?/strong>
郑州粮食批发市场高级分析师申洪源介绍,数据显示,目前,河南的高标准粮田已达5300多万亩,成为全省粮食生产的“稳压器”。2016年总产虽比上年略有下降,仍达历史第二高,此前更是实现了十二连增?!鞍椎亍贝蠖嘣谠ツ锨鹆甑卮?,对全省粮食生产总体影响不大。
专家建议,要调动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就要稳定农民的种粮预期,从根本上增加农民的种粮收入。完善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收储政策,为农业结构性改革提供动力。
还有专家认为,农业支持政策要向规模经营主体倾斜,同时要注重让农民分享成果。具体来说,一要实行目标价格改革,通过差价补贴?;ど叩睦妫欢煤门┮挡固?,探索完善农产品直接补贴等保障农民收入的政策工具。
河南省委农办综合处处长孙金峰表示,作为传统产粮大省,河南的农业生产正从单纯追求数量向数量质量并重过渡,从过去的“吃饱饭”向“吃好饭”过渡。部分农民种的小麦品种不对路,一边是优质小麦紧缺,一边是农民卖粮难,这其实是小麦生产的结构性过剩。通过调结构生产出更多适销对路、优质优价的农产品,既是未来农业发展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也蕴藏着“白地”问题的求解之道。与此同时,随着土地流转加速,要进一步完善集约经营的风险防范体系。
记者在淮河岸边航拍时发现,偶有塑料棚点缀于大片“白地”间。村民介绍,棚里种的是土豆等作物,还有的正准备将冬小麦改成春花生,这也是根据市场需求开展结构调整的一种尝试。
专家认为,当前农业发展已进入转型关键期,这一方面给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了诸多机遇,另一方面也存在着一些转型误区,需要高度警惕。尤其在耕地红线、粮食安全等重大问题上,对已经出现的苗头性问题应及时加以引导。
编辑:梁霄
关键词:新华视点 豫南 麦田 破解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