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不屑于当技工”心态必须破除
近期发布的2017年人才蓝皮书《中国人才发展报告(NO.4)》显示,我国高级技工缺口达上千万人。高技能人才短缺,并不是一个新鲜话题,但因一直未能得以有效破解,所以一经提及,难免再次成为焦点。
近年来,随着我国制造业水平不断提升,对于高级技工的渴求日益迫切;在珠三角、长三角等地,每年都会曝出“万金难求高级技工”的新闻。在这样的背景下,“大国工匠”遭遇1000万人的缺口,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大国工匠”短缺瓶颈,为何难突破?“政府不够重视”“中国人缺少‘工匠精神’”“职业教育机构太少”……人们多数会归咎于此类理由。
这些理由显然不成立。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工匠精神”几度写进《政府工作报告》,人社部印发《技工教育“十三五”规划》,教育部、人社部和工信部联合发布《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中华技能大奖”年年评选,“技工荒”持续成为媒体关注焦点。
那么,“技工缺口”为什么一直不见缓解呢?一方面,在我国转型发展的过程中,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数量持续增加。另一方面,也是决定性的原因在于,很多人心中有一个“不愿意甚至不屑于当技工”的心结。
国家如此重视,薪酬越来越高,就业竞争如此激烈,为什么愿意当技工的人不多呢?社会人才观存在偏差,对技工认可度不高、尊重程度较低,恐怕是最重要的原因。长久以来,在很多人心中,大学生才是人才、体面工作的代名词,而工人则是“双手油污、浑身汗臭、收入低下”的代名词。近年来,虽然国家倡导加强职业教育,但是各地各级大学持续扩招,有些大学甚至出现招生名额大于报名人数的现象,也就是说只要报名就能被录取。于是乎,大学生就业再难,人们也愿意让子女接受大学学历教育。
与技能人才社会地位偏低、认同感不强相伴而生的,是职业发展渠道单一、上升空间和成长模式狭窄。具体表现就是,无论月薪多少,在现行体制下,技工的出路几乎永远被定格在车间一线,繁重的劳作和无休止的加班往往会伴随其全部职业生涯。无怪乎,一个月薪三四千元的“白领”岗位能吸引大学生哄抢,而工资上万元的技工岗位却无人问津。
为破解“技工荒”,不少企业和地方都以重奖和高薪的方式,来吸引和激励技术人才。让人无奈的是,很多时候高薪和重奖也很难招到合适的人才。与此同时,却有不少技术工人申请到国外“打洋工”。在澳大利亚、加拿大、新西兰甚至德国,都有中国高技术人才获得工作签证,涵盖电焊、水电、安装等工种。为什么中国技工要舍近求远?除了经济收益高这个重要原因外,恐怕就是在国外从事技术工作,社会地位并不会低人一等。比如“水电工”这个职业,在不少西方发达国家就很有含金量。对此,全社会都要树立“让劳动者体面工作”的意识和信心,给予普通劳动者重奖和高薪不能是权宜之计,而应成为常态,让“劳动最光荣”深入人心。
要从根本上破解“技工荒”,我们必须营造重视技能、尊重技工的社会氛围。在提高技工人才收入的同时,更要注意消除其成长路上的瓶颈,让年轻人看到当技工也可以有尊严地生活,看得到事业前途和人生希望。唯有如此,才能迎来技工人才的春天。
编辑:李敏杰
关键词:技工 心态 破除
 
       
 

 球迷风暴
球迷风暴 毕业啦
毕业啦 斯里兰卡“螃蟹部长”的美食故事
斯里兰卡“螃蟹部长”的美食故事 格鲁吉亚新总理和内阁赢得议会信任投票
格鲁吉亚新总理和内阁赢得议会信任投票 美商务部批准首批钢铁产品“232”关税豁免申请
美商务部批准首批钢铁产品“232”关税豁免申请 联合国总部举行“国际瑜伽日”活动
联合国总部举行“国际瑜伽日”活动 中国美食节在特拉维夫举行
中国美食节在特拉维夫举行 匈牙利国会通过“阻止索罗斯”法案
匈牙利国会通过“阻止索罗斯”法案
 法蒂玛·马合木提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召明 王霞
王霞 辜胜阻
辜胜阻 聂震宁
聂震宁 钱学明
钱学明 孟青录
孟青录 郭晋云
郭晋云 许进
许进 李健
李健 覺醒法師
覺醒法師 吕凤鼎
吕凤鼎 贺铿
贺铿 金曼
金曼 黄维义
黄维义 关牧村
关牧村 陈华
陈华 陈景秋
陈景秋 秦百兰
秦百兰 张自立
张自立 郭松海
郭松海 李兰
李兰 房兴耀
房兴耀 池慧
池慧 柳斌杰
柳斌杰 曹义孙
曹义孙 毛新宇
毛新宇 詹国枢
詹国枢 朱永新
朱永新 张晓梅
张晓梅 焦加良
焦加良 张连起
张连起 龙墨
龙墨 王名
王名 何水法
何水法 李延生
李延生 巩汉林
巩汉林 李胜素
李胜素 施杰
施杰 王亚非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姚爱兴 贾宝兰
贾宝兰 谢卫
谢卫 汤素兰
汤素兰 黄信阳
黄信阳 张其成
张其成 潘鲁生
潘鲁生 冯丹藜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袁熙坤 毛新宇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学诚法师 宗立成
宗立成 梁凤仪
梁凤仪 施 杰
施 杰 张晓梅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