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让更多科技成果从书架摆到货架
世界在变,创新不变;生生不息,创新不已。实体经济直接创造物质财富,对改善百姓生活、提供就业岗位、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振兴实体经济的主战场在制造业,核心是创新。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国际国内经济环境复杂多变,要在竞争中占据先机、赢得优势,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切实解决科技创新与实体经济发展脱节的问题,坚决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以创新开路、用创新兴业,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成果产业化步伐,既打牢经济稳定增长的基础,又为长远发展注入新动力。
推动实体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必须紧紧抓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国家与区域综合实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科技的竞争,关键是要大幅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以科技竞争力提升综合竞争力,以科技创新驱动经济转型,以科技现代化促进基本现代化。要进一步盘活用好现有的高校、高新技术企业、众创空间、大中型企业研发机构等创新资源,加快创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关键作用,加快提高供给体系的“技术含量”,增强供给能力。全面落实各项创新政策,通过协同创新、促进政产学研结合深度融合等方式,把更多的科研成果从“书架”摆到“货架”。
推动实体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必须致力抢占创新“制高点”。神舟飞船、超级计算机、高铁交通、量子通信……近年来,我国部分科技项目在全球范围内已经从追赶者逐步成为领路者,不仅成功把握了发展主动权、赢得了发展先机,也极大地提升了中国科技、中国创新的形象。要在坚持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大创新前提下,继续集中力量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组织实施一批前瞻性产业技术创新专项和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专项,努力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形成一批重大自主创新战略产品。以开展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为契机,积极推进纳米技术、医疗器械、智能装备、激光与光电、环保装备、通信与网络等优势产业。
推动实体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充分激发企业创新“内动力”。要重点营造公平竞争生态,催生和促进多元化市场主体成长,支持企业更多地承担国家和省部重大科技专项和各类科技项目,鼓励企业以购买技术、并购企业、技术许可等方式,推动创新性资源配置的重点向大企业和高技术小微企业并重转变,实现产业核心技术的再开发和再创新,不断提升自主研发能力和技术水平,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领军企业和“科技小巨人”,创建一批专业化创新创业载体,启动众创社区建设,完善科技创业孵化服务链,为企业集聚更多的创新资源、创新政策、创新服务、创新人才,推动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的主体,以科技创新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形成新动能、新经济、新业态。
推动实体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必须着力抓住创新人才这个“关键点”。要进一步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使创新成为一种价值导向、一种思维方式、一种生活习惯。要敢为人先、先行先试,积极完善人才培育、引进和使用的体制机制,畅通人才流动渠道,瞄准制约创新人才发展的种种“笼头”发力,让人才的活力竞相迸发。树立大人才观,既注重发挥专业科研人员的骨干和引领带动作用,又支持“草根创新”;既支持“顶天立地”,集中攻克重大关键技术,又支持“铺天盖地”的积极性,鼓励各类实用的改进发明。
编辑:李敏杰
关键词:创新 科技 企业 经济


球迷风暴
毕业啦
斯里兰卡“螃蟹部长”的美食故事
格鲁吉亚新总理和内阁赢得议会信任投票
美商务部批准首批钢铁产品“232”关税豁免申请
联合国总部举行“国际瑜伽日”活动
中国美食节在特拉维夫举行
匈牙利国会通过“阻止索罗斯”法案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