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书画·现场>讯息讯息
杯酒言欢,永朝永夕 郑板桥曾表白:杭州只有金农好

■金农《自画像》轴 131.3cm×59.1cm

■金农语:“扬州进士板桥,风流雅虐,昔予与之游广陵,相亲相洽,若鸥鹭之在汀诸也?!?/p>

■金农 水仙图(杂画册之二) 19cm×7cm 沈阳故宫博物院藏

■郑燮题画诗六段之一 8cm×8cm
扬州八怪中,最怪者当数金农与郑板桥,除了他们在帖学盛行的年代转而学碑、别树一格之外,更重要的是二人有着如金农所言“相亲相洽若鸥鹭之在汀渚”的交情。两人喜欢“杯酒言欢,永朝永夕”,郑板桥则曾言:“杭州只有金农好”。
■收藏周刊记者 梁志钦
金农郑板桥出身相似 自小饱读诗书
金农出身在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的仁和钱塘江畔一个富裕家庭,家中田地数亩,房屋数间,面江背山。他自小饱读诗书,17岁便不断地投师问友,以诗文请益。
而金农一生的学问、艺术的根基,应该是他在21岁时在吴门著名学者何焯家塾的两年学习最为关键。何焯是知名的大学者、大书法家,家中富藏珍贵版本书籍和金石书画。金农投身其门下,也带有对功名的渴望。然而,金农对金石碑版、绘画的爱好,后来甚至成为谋生的专长手段,无疑是在何焯门下学习过程中大大开阔了眼界。在三十岁左右时,金农收藏的晋唐拓本已经有三百多件。39岁(雍正三年)时他开始北游,作品署名由金司农改为金农。
比金农晚生6年的郑板桥,出生于兴化东门外古板桥畔的一个知识家庭,但到郑板桥出生之时,家道逐渐变得衰落,生活清贫。母亲汪氏在板桥三岁时离世,其后,郑板桥由乳母费氏抚养,自幼读书,受到非常良好的文化教育,与之俱来的文学禀赋无法掩盖。为了让板桥接受更好的教育,继母曾把他带到亲戚郝梅岩家中学习写字画画,使板桥掌握了书法和绘画的一些基础方法。
康熙五十三年(1716年),郑板桥参加乡试中秀才。然后此后十多年,却一直未能中举,为了赚钱养家,他设塾教书,并鬻字卖画。单国强研究称认为,郑板桥在二十岁左右学画卖画,目的是为谋生,少了一般文人的雅兴。
不久父亲病逝,板桥一家生活更加清苦,教书已不足以养活家人,于是,便有了他旅居扬州、以卖画为生的十余年。但由于当时并没有多大名气,所以他卖画卖得很辛苦,生活仍然很拮据,过着“乞食山僧庙,缝衣歌妓家”的日子。
乾隆元年郑板桥中进士 金农却仕途失意
金农结识郑板桥是在雍正九年(1731年),二人一见如故,此后常共同参与雅集,又有诗文互赠。第二年,郑板桥中举人,可惜,这时候的亲人均已不在,包括妻儿都相继亡故。他决意继续奋进,在得到友人程羽袁资助千金后,即赴焦山读书三载,于乾隆元年(1736年)至京参加会试,一举得中进士。
值得一提的是,本来这一年金农也将迎来转机:他获得吴兴知县裘鲁青向节钺大夫帅念祖推荐去应博学鸿词科??上?刚好雍正驾崩,金农并未如愿通过博学鸿词科的考试,在南归途中到曲阜观摩孔庙的汉碑,早已对金石学有所心得的金农,这一“偶遇”,让其艺术观有极大的改变,他在《鲁中杂诗》中写道:“会稽内史负俗姿,字学荒疏笑驰骋,耻向书家作奴婢,华山片石是吾师。”金农在朝野上下盛行“二王”一路的帖学之风时,提出这样的观点,是颇具创新意识的。
金农学画竹佩服郑板桥 郑板桥为应酬曾伪造金农书法
虽然中了进士,但郑板桥的仕途也并非平步青云,他一心盼望朝廷尽快授以官职,以施展抱负。但一等就等了六年,在京待了一年,回扬州等候补缺又是五年。其间生活来源自然还是靠卖画,但由于身价已与往昔大不相同,求画者甚多。所谓“既贵复来,则持金帛乞书画者,户外履恒满”。
金农在自题《双钩丛竹图》轴(四川省博物馆藏)中也提到:“兴化郑板桥进士,亦擅画竹,皆以其曾为七品官,人争购之?!甭蚧娜?包括“王公大人、卿士大夫、骚人词伯、山中老僧、黄冠炼客”各阶层,而更多的买主则是盐商、徽商之类的豪商富贾,“得其一片纸,只字书,皆珍惜藏皮”。
53岁的金农,也开始尝试学画,六十岁开始学画竹,他非常佩服郑板桥,多次在题跋中评论其书画艺术,引为同流,相互鼓励。例如《画竹题记》中说:(板桥) 狂草古籀,一字一笔,兼众妙之长,十年前与余先后游广陵,相亲相洽,若鸥鹭之在汀渚也。
而郑板桥在赠金农的诗中写道:“乱发团成字,深山凿出诗。不须论骨髓,谁得学其皮。”郑板桥也十分欣赏金农的书法,还一度“伪造”,乾隆七年(1742年)作于范县的《绝句二十一首》中,第一首《高凤翰》:“西园左笔寿门书,海内朋交索向余,短札长笺都去尽,老夫赝作亦无余?!敝0迩盘孤食腥显痹旃叻锖埠徒鹋┑氖榉?以应酬海内知交的索取。
故事
板桥哭金
郑板桥在潍县任职期间,听闻金农病逝的消息,痛心不已,并设灵堂祭奠,后得知金农只是患病,已然无恙,乃致信问候。而金农得信后,赋诗答谢并附带一幅自画像,同时求郑板桥绘制一幅墨竹以“洗胸间尘土”。沈监生(房仲)路过山东辟谣后,板桥始破涕改容,这场喜剧性的误会,变成一次生死不渝的患难之交考验。十年之后,冬心犹一往情深,念念不忘,再作自画像相寄。
金农虽是一生布衣,但也曾有入仕的念头,用十五年时间漫游四方,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是“期有所遇”。只是一直未如愿,只好靠卖画为生,郑板桥虽然有过一官半职,“板桥康熙秀才,雍正壬子举人,乾隆两辰进士”,但也终因官场黑暗而罢官,最后也在扬州一带卖画。对不公的待遇,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以及纵情于山水的游历,二人有着极为相似的人生阅历,也因如此,才致使其二人惺惺相惜,交情甚深。
(本文参考单国强《郑燮生平与艺术》,喻蘅《郑燮与金农、袁枚交谊考辨》,周文霞《个性彰显的清代画家金农、郑燮》,李道显《孤诣独绝的金农》,王剑兰《金农与郑燮题画书法比较》,高秀明《郑板桥的仕途生涯对其绘画艺术的影响》)
编辑:邢贺扬
关键词:郑板桥 金农 杭州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