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书画·现场>讯息讯息
板桥家书与田园情怀 清淡的幸福才能地久天长
原标题:板桥家书与田园情怀
中华几千年典型的乡村生活,常被视为最理想的生活。在中国人普遍的意识中,乡村生活最接近自然,能保持一个人体格与道德的健康状态。乡村的朴实与都市的繁华,导致了人们认知的落差,也导致了人生境界的落差。生活在乡村里的人大多纯真、俭朴、透彻,而生活在都市里的人相对就复杂、浮躁、欲望多,且极有可能奢靡腐化。因此,一个有清醒意识的人,在城市生活久了,会自然而然地发出渴望、赞美田园生活的呼声。翻阅名人家书及家训,随处充溢着这样的理想。

在郑板桥家书中,有这样一段文字:吾弟所买宅,严紧密栗,处家最宜。唯是天井太小,见天不大,愚兄心思旷远,不乐居耳。是宅北至鹦鹉桥不过百步,鹦鹉桥至杏花楼不过三十步,其左右颇多隙地;幼时饮酒其旁,见一片荒地,半堤衰柳,断桥流水,破屋丛花,心窃乐之;若得制钱五十千,便可买地一大陂,他日结茅有在矣。吾意欲筑一土墙院子,门内多栽竹树草花,用碎砖铺曲径一条,以达二门;其内茅屋二间,一间坐客,一间作房,贮图书史籍、笔墨、砚瓦、酒钟、茶具其中,为良朋好友后生小子论文赋诗之所。其后住家主屋三间,厨房二间,奴子屋一间,共八间;俱用草苫,如此足矣。清晨日尚未出,望东海一片红霞;薄暮斜阳满树,立院中高处,便见烟水平桥。家中宴客,墙外人亦望见灯火。南距汝家百三十步,东至小园仅一水,实为恒便?;蛟唬骸按说日由跏剩皇桥碌猎?。”不知盗贼亦穷民耳,开门延入,商量分惠,有甚么便拿甚么去;若一无所有,便王献之青毡亦可携取,质百钱救急也。吾弟留心此地,为狂兄娱老之资,不知可能遂愿否?
这一篇文字,诠释了郑板桥诗意浓郁的田园情结。应该说,郑板桥在家书中对乡村生活有了具象的描绘,其朴实美丽的构想伴随他处事为人的风格漫溢于字里行间。在他的归田情结中,明显抱有对穷苦百姓的同情和怜悯,他的田园思想与曾国藩“保家族之生存”的田园思想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曾国藩在家书中,总是殷殷切切地告诫家人:要朴素勤勉,要以奢侈生活为戒。他曾以养鱼、养猪、种蔬、种竹为内政四要。
曾国藩也好,郑板桥也好,他们的心底都蕴藏着勤勉淳朴、崇尚简单生活的家族理想,因为他们明白,只有清淡的幸福才能地久天长。正是因为有了他们这些人的固守和坚持,具有中国特色的、田园风味浓郁的生活理想,才被演绎得绵厚悠长。
编辑:杨岚
关键词:板桥家书与田园情怀 板桥家书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