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寻医·问药>健康识堂健康识堂
关于喝水的5大误区 你喝对了吗?
春天天气干燥,“多喝水”自然是养生口头禅,其实在喝水这个小节上误区多多,甚至一些疾病就是从错误的饮水小节上开始的……

误区一:中医治病养生,讲究多喝水
“生病了就要多喝水”,这是众所周知的民俗甚至是偏方,但这个办法,并不是中医提出的,古往今来的中医典籍中,从没有一个名医,提倡多喝水来治病、养生。
多喝水的办法其实起自西医。比如感冒之后,西医会嘱咐你要多喝水,多休息,尽量靠身体自愈。多喝水除了可以增加代谢之外,还有一个局部作用:每次喝水都要经过咽喉,感冒时,咽喉是细菌病毒的“盘踞之地”,不断的喝水就可以不断地把病菌冲到胃中,由酸度超强的胃酸将其杀死,由此,逐渐有了每天要喝八杯水的定量概念,而这,其实违背了中医之旨。
孔子在论语中有一句话:“君子不器”,意思是,君子不能拘泥于形式教条,不能被事物的形象与用途束缚,就这个哲学含义同样体现在中医里:中医向来把病人当人,而不是当器,更不是当做装水的容器,不分青红皂白,每天刻板地灌进八杯水的办法,自然违背中医之意。
因为很多身体缺水的人,并不是因为没喝够八杯,而是他们连运用一杯水的能力都不具备,这样的人如果多喝水,就会像《伤寒论》中说的:“其不晓病者,但闻病饮水自愈,小渴仍强与饮之,因其成祸”。这句话的确切意思是:如果这个人总是不能感到口渴,还要勉强饮水,病情会更加复杂,因为不知道口渴,而不是缺水,才是他们的问题所在,多喝水的治疗对他们,至少是缘木求鱼。
从中医讲,水属阴,运化需要阳气。如果一个人脾虚,阳气不足,过多喝进去的水,不仅无法为身体所用,还会进一步损伤本身就薄弱的阳气。对这种人,中医首先忌讳“饮冷”,所谓“饮冷”就是喝温度过低的水,其次,就要提高他们身体的用水能力,后者就要借助药物或者食物,来健脾利水。
在中医里,“口不渴”是一种重要的疾病信号,因为只要是正常代谢,即便你不出汗,身体也会通过皮肤进行“无感蒸发”,身体里的水分会随着你感觉不到的蒸发而减少,这个时候,人就会因为缺水本能的感到渴。之所以不渴,并不是口渴的感觉迟钝,而是因为他们缺乏“无感蒸发”的能力,该代谢的水没代谢出去。
毕竟在“无感蒸发”这个环节上出了问题,所以,除了口不渴,这种人还会有不喜欢喝冷水,喝了就尿,特别是夜尿更多,稍微多喝点水,就觉得水汪在胃里,甚至自己都能听到振水声,眼睛和面容很容易胖肿等,这都是蒸发不足的结果。之所以蒸发不足,就是因为火力不旺,这就是中医讲的阳气虚,而脾气就是阳气的一部分。
对这种人的治疗,要以健脾为先导,比如“参苓白术丸”、“五苓散”都可以改变他们口不渴的问题,如果除了口不渴,夜尿严重,还可以加上“五子衍宗丸”,前两者是健脾利水,“五子衍宗丸”是补肾利水,后者的阳虚层次更深一些,往往更多见于老年人或者是未老先衰者,但这三个药都相对平和,可以细水长流的服用,改变阳气虚的体质,从根本上提高身体的用水能力。
后者,更便于将健脾变成每天的生活习惯,比如清宫里的“八珍糕”,就是用茯苓、薏米、芡实、山药等一众健脾利湿的药材做食材,碾粉后蒸成糕,帮喜欢吃肉,容易伤脾的满清皇族们,在日常中健脾。
误区二:早上喝凉开水会伤阳气
之前,有个中医专家说,早上喝凉开水会严重损害健康,甚至可以诱发多种疾病。这个观点让很多人害怕,因为他们一直是这么做的!早上的一杯凉开水到底有多伤身?
的确,就如这位专家所言,清晨是人体阳气初生之时,这也是很多疾病,比如心脑血管病等,高发之际,甚至是很多晨练的人,因为起床过早,在晨练中猝死的原因之一。
我们的身体有两种神经,分别叫“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它们协同控制着内脏和血管。交感神经兴奋时,身体处于活跃状态; 副交感神经兴奋时,身体处于休息, 放松状态。一般情况下,白天由交感神经支配, 夜晚则由副交感神经支配。
清晨是两种神经“交接班”的时间,这个时候,身体的兴奋性还没有全面调动起来,功能还相对低下,这个时候人的体温也是最低的,中医归结为阳气初生,因为是初生,所以虚弱,此时喝一杯冰水的话,对尚处于弱小的阳气的确是打击。
通俗一点讲,活人与死人的区别,不是结构的区别,而是功能的有无,活人功能正常,可以产生能量,所以活人是热的;死人功能消亡,不能产能,所以是凉的。人从生到死的过程,其实就是人体功能逐渐减退,阳气逐渐虚弱的过程,所以中医特别重视保护阳气。
中医说的“气”,类似身体的功能,中医说的“阳”,类似身体的能量,功能长期虚弱,必然导致能量产生不足,这个人就会从“气虚”发展到“阳虚”,或者统称为“阳气虚”。体弱的人,老年人,一般都会手脚冰凉,特别怕冷,原因就在于此。
我们身体功能的发挥,必须有“生物酶”的参与,既然叫“生物酶”,就具备蛋白质的特性,必须在36摄氏度左右,相当于体温的时候,才能发挥作用,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吃了生冷的食物不容易消化的原因,因为生冷使体温或者胃内的温度降低了,“生物酶”的活性降低,消化机能自然减弱。
一杯冰水下肚,身体为了维持体温,保持生物酶的活性,就要“加班”产能,如果长期吃冰冷的食物或者冰水,功能的消耗就比不喝冰水的人要大,年轻时候可能不明显,因为你的功能有代偿能力,但随着增龄,一旦失去代偿,你的阳虚就会比其他人严重。
所以,非但清晨,任何时候,冰水都是中医大忌,因为中医是在中国人体质基础上产生的医学,更了解中国人的体质:我们不像吃肉的西方人那么强壮,功能相对弱一点,产能相对少一点,为此,中医才特别提出呵护阳气,不喝冰水不吃寒凉的食物,就是为了呵护阳气。
明代的中医经典《景岳全书》中曾写道:“柳公度者,善于摄生。或问其致寿之术。则曰:我无他也,但不以气海熟生物、暖冷物,此得善养脾胃之道,所以便能致寿?!绷仁谴笫榉伊ㄊ翘眯值?,在那个平均寿命不过五十岁的年代,柳公度能活到八十岁,养生办法只有一条,就是保温,不吃冰冷之物。
但是,如果凉开水是常温的,问题就不大,特别是热天,常温的水也不会凉到哪里去,不至于损伤阳气,而且这个时候也需要降温,因为体温过高时,“生物酶”也是不会工作的,比如我们发烧超过38摄氏度的时候,“生物酶”就开始“怠工”了,所以发烧的时候我们总是没胃口。
编辑:赵彦
关键词:喝水 误区 中医 治病养生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