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寻医·问药>医讯同期声医讯同期声
北京医改:患者总体费用负担未增加
此次医改将对435个医疗服务项目价格进行有升有降的调整。调整后北京医疗整体收费水平将与全国基本相当。对于看病拿药以及检查类项目较多的患者,费用将会下降,而与医生劳务相关的项目费用就会增加。短期内,医疗服务价格有升有降,而长期来看,将可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最终让患者受益。
调整方案中的“项目内涵”有什么作用?
神秘的医疗服务变通俗透明。
解读:为促进“服务透明”,本次改革首次对每一个医疗服务价格项目增加了“项目内涵”,即对每一项的操作过程和提供的技术服务进行了清晰、详细的描述,使专业、神秘的医疗服务变得通俗、透明,方便患者了解自己所接受的医疗服务应该包含的流程和内容,减少信息的不对称,增加患者对医疗机构规范操作、提升服务的监督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医务人员规范操作、提升服务。
例如特级护理项目,规范后“项目内涵”明确了适用于特级护理的对象,是病情危重、重症监护、复杂或大手术后,严重外伤和大面积烧伤,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实施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及其他生命体征不稳定患者。同时还明确了护理内容,即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和生命体征的改变,监测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用药,准确测量24小时出入量,正确实施口腔护理、压疮预防和护理、管路护理等措施,实施安全措施,保持患者的舒适和功能体位,实施床旁交接班,完成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书写特护记录。此外,还明确了特级护理含术前备皮,这样术前备皮就不能在项目外另行收费了。
价格改革后,市民费用负担有什么变化?
门诊费下降,住院费略涨。
解读:根据静态测算,通过“一升两降”的结构调整,全市医疗费用总量保持基本平衡,患者总体费用负担没有增加。但就患者个体而言,会有不同影响。
比如,对于一次诊疗过程以药物治疗为主,或较多涉及CT、核磁检查的患者,其就医费用一般会有所下降;若诊疗过程中以技术劳务治疗项目为主,则患者诊疗费用会有一定增加。根据卫生部门的测算,门诊患者医疗费用总体有所下降,住院患者医疗费用略有上涨。通过卫生部门对405个病种的静态测算显示,改革后,门诊患者次均费用平均降幅为5.11%,住院患者例均费用平均涨幅为2.53%。短期看,不同患者费用有升有降,不太均衡,但从长期看,通过医疗服务的调整和规范,最终是让百姓受益。
常见病、慢性病患者费用变化方面,门诊常见病、慢性病患者(如糖尿病、高血压、肺炎、胃炎等),改革后门诊次均医疗费用从602.44元下降到560.30元,降低42.14元,平均降幅7%,高于门诊患者次均费用降幅;住院常见病、慢性病患者(如老年性白内障、心绞痛、脑梗死、类风湿等),改革后住院例均医疗费用由24296.24元上涨到24432.98元,例均上涨136.74元,增幅0.56%,低于住院患者例均费用涨幅。
此外,随机抽取了2个门诊病例进行测算,某糖尿病患者单次开药的费用案例显示,改革前挂号诊疗费5元,药费477元,共花费482元;改革后医事服务费50元,药费因取消15%销售加成和阳光采购8%降幅,总体降价水平在20%左右,降低为381元,总花费变为431元,减少支出51元,降幅10.5%。
另外一个是某肠胃炎患者在门诊接受输液治疗的病例(1次挂号3次输液),改革前挂号诊疗费5元,静脉输液6元(2元×3次),药费及卫生材料费707元,共花费718元;改革后医事服务费50元,静脉输液费21元(7元×3次),药费及卫生材料费降低为570元,总花费变为641元,减少支出77元,降幅10.7%。
改革过程中有哪些监管措施?
建公立医疗机构绩效评价体系。
解读:为保证改革实现预期效果,改革的同时,卫生、价格、人社、药监等相关部门将配套加强综合监管。
一是建立综合监管联查联动机制,加强医疗服务和药品流通行为规范监管。
二是建立健全公立医疗机构绩效评价体系,加强医疗机构费用控制。
三是加大价格执法力度,严肃查处价格违法违规行为,做到举报必查、违法必究,露头就打,对情节严重、性质恶劣的典型案件,将查处一起,曝光一起,维护患者合法利益。
这次规范调整了哪些项目?
优先安排矛盾突出医疗服务项目。
临床手术治疗类(阑尾切除术等)26项和临床物理治疗类(放疗等)3项,占6.7%。
中医医疗服务类(针灸、推拿等)96项,占22.1%
综合医疗服务类(床位、护理等)125项,占28.7%
影像学诊断类(CT、核磁等)185项,占42.5%
如何体现“总量控制,有升有降”?
价格水平 “一升两降”。
解读:优先安排了矛盾比较突出、各方面改革呼声较高、有改革共识的5类435个医疗服务项目。
床位护理、一般治疗、手术、中医等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项目价格
如普通床位费从现行28元调整为50元,二级护理从7元调整为26元,阑尾切除术从234元调整为560元,针刺从4元调整为26元等。
CT核磁等大型设备检查项目
如头部CT从180元降低到135元,核磁从850元降低到400-600元,PET/CT从10000元降低到7000元),并通过配套取消药品加成和药品阳光采购降低了药品价格(平均降幅在20%左右)。
解读:保持全市医疗费用总量基本平衡,价格水平“一升两降”。根据测算,调整后患者费用总体负担水平没有增加。
改革后的价格会比外地价格水平高吗?
与国内同类型城市价格水平衔接。
解读:本次改革在价格调整的同时,注重进行了“两个衔接”,即:与国内同类型城市价格水平相衔接;与本市医疗服务水平和技术水平相衔接。(记者 王海亮)
编辑:赵彦
关键词:北京医改 患者总体费用负担 未增加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