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你言我语 你言我语
几代古籍修复师的坚守 搭起一条从过去通往未来的桥

修复师向展示即将修复的一页西夏文古籍,据估测距今有500多年的历史。
“国手”老师傅:
所谓“匠心”不过一个“真”字
“这是絮化比较严重的一本,机器修复不了,只能手工一点点地揭,用我们的行话叫揭书页?!毙薷词钣⒁槐吣坎蛔Φ囟⒆攀种姓仇ぴ谝黄鸬氖橐骋槐呦蚪樯?,“干我们这行就是要耐得住寂寞,心要静,否则稍不耐心就把文物损坏了,工作了三十五年,每一天都是如履薄冰?!?/p>
听着李英的介绍,不由自主地屏气凝神,生怕一个不注意会给眼前这本百年前的古书造成损伤。李英正在修复的是清乾隆藏书“天禄琳琅”,这套藏书总共291部,破损严重的有300多册,经专家鉴定这套书成书于元代。
“有一册已经变成‘书砖’,都粘在一起,就要经过蒸、揭等步骤。有经验的修复师就会修复一些难度比较大的,比如我手中的这本大概每天只能修两页。”有时候遇到絮化程度高的古籍,还会因书絮中的细菌引起皮肤过敏。“当时满脸起大包,过了很长时间才消?!碧崞?003年的一次过敏经历,李英仍觉得心有余悸。
因为修复工作的特殊性,每到下午五点文献修复室便准时布防,所有人必须结束工作。与多数行业要求快相比,修古籍则是个慢工出细活的事。
和古籍相伴三十余载“慢时光”的还有另一位修复师——刘建明,他们都是古籍馆文献修复室的“宝贝”,在馆里19位修复师中,老同志有近一半,但随着近几年退休的人越来越多,古籍修复面临着传承的紧迫任务。
“手工技艺都有师徒传授的问题,以前师傅会留一手,现在是老师,会100%教给学生?!北黄牢叭际跄苁帧钡牧踅鞒嗽诠堇锎降芑咕3鋈ジ咝:推渌薷椿菇部巍?/p>
谈到时下热议的工匠精神,刘建明想起了自己的师傅——“国手”李士达老先生,“虽然师傅已经走了20多年,但他们那代人身上执着与认真的态度对我影响特别大。比如他会为了找一张更合适的书纸花费三五天的时间,师傅补过的书你基本看不出补过的痕迹。要我理解什么是‘匠心’,不过一个‘真’字?!?/p>
和老一代师傅相比,刘建明觉得自己这一代人更注重创新。记得十几年前自己修过一套《西夏说法图》,因为是从民间收购而来,所以毁坏得比较严重。按照以前的方法,书中每一个碎片都要装在一个口袋里,挂上去,看起来非常不美观。后来刘建明自创了一个方法叫——挖镶法(大致是在书袋内垫一块纸,按照碎片的形状再另一张纸上裁剪好再补回去。)这样的补法既美观又便于翻阅。
谈到近几年新来的年轻人,刘建明很是赞不绝口,“虽然手工技艺凭的是经验,没几年功夫不行。但现在的年轻人也有自己的优势,比如运用科学技术的能力更强,并且他们都受过专业的学科训练,知识结构也更加完整,毕竟修复工作是一门综合技艺?!?/p>
编辑:梁霄
关键词:古籍修复师 未来 过去 坚守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