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集·言论集·言论
“教改”不能忘记中国文化的根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教科院副院长胡卫访谈
胡卫在上海乃至全国教育界很有名。
在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上,这位教育界的“大咖”在小组讨论时,以一句“教育改革不能妄自菲薄,言必称希腊”表达了自己鲜明的立场。
而当与这位教育大家在委员驻地面对面坐下后,记者再一次感受到了胡委员的“鲜明个性”:“教育改革不能忘记中国文化的根,尤其是历史积淀的宝贵经验不仅不能被抛弃,而且必须加以大力弘扬?!痹诤揽蠢矗谢褡迳舷挛迩昝嘌硬欢系纳詈裎穆?,自可成为当今教育改革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智慧源泉。
一张照片的故事
记者:胡委员,您也算是我们报纸的老朋友了。您的提案、社情民意等建言文字时常见诸相关版面,而您拍下的照片出现在《人民政协报》上,去年当属罕有的一次吧?
胡卫:我记得,在2013年3月,作为新当选的全国政协委员,我在十二届一次会议时遇到目光如炬、精神矍铄的梅兰芳先生幼子、梅派艺术传人梅葆玖先生。仰慕之情不必言说,大师与我寒暄,言语中尽是谦逊之态,对现今的教育事业寄予厚望。
时至2016年,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时我与葆玖先生同住一地,晚间常见他在大堂散步,腰板挺立,平易近人。一日,一位委员拿邮册请葆玖先生签名,我在旁边用照片为二人记录下签名场景,投去《人民政协报》“委员拍委员”栏目,刊登出来。后告诉葆玖先生,他笑着感谢,说要找找报纸,又与我谈及教育之事。
记者:梅先生的意外离世,让这张照片显得格外珍贵。而恰是此事,也促成了您在《人民政协报》上写下追忆文章吧?
胡卫:是的,受报社之邀,写追忆文章是一夜间赶出来的。边写文章,我也边回忆着梅先生的故前音容。梅先生在十二届四次会议期间提出,京剧讲的都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很多经典剧目的初衷是在欣赏中对人们进行教化,让人懂得仁义礼智信,提高人文素质;中国是礼仪之邦,让孩子们学习经典戏曲,弘扬中华传统文化,通过戏曲中的经典故事让孩子们学会礼义廉耻之道,提高人文素质;孩子们通过学习戏曲,爱京剧、懂京剧、唱京剧,学会与人为善,做一个正直的人,爱国的人,孝敬父母的人,忠于朋友的人———京剧不仅是一门艺术,更是教育年轻一代的“教科书”。这些想法都与我不谋而合,可惜仓促一晤,没能在梅先生离世前将我手中尚未完成的工作与他细说,留下遗憾。
一套书的源起
记者:您是教育界的“大咖”,梅先生是京剧界的“大腕”,“大咖”和“大腕”的不谋而合,有什么故事吗?
胡卫:梅先生总说京剧得走进孩子们的生活,得教孩子们为人的道理。学校教育是核心价值观在青少年中传播的最主要阵地,京剧艺术要进课堂,适用于课堂的教材是首要。
我彼时尚在编写的京剧教材,后于2016年8月面市,望能告慰梅先生为京剧、为传统文化传承的一生奉献,为培养未来梅派艺术传人也尽绵薄之力。青少年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初步形成的关键时期,核心价值观和传统文化进书本、进课堂、进头脑,必须注重文明养成教育———学校教育要回归原点,精神与文化建设必须落到国民成长的起步阶段。
记者:您为孩子们编写京剧教材的初衷是什么呢?
胡卫:守住民族根,传承中华魂,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和中国梦宣传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推动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途径,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基础。教育部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要开展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重点的家国情怀教育,以仁爱共济、立己达人为重点的社会关爱教育,以正心笃志、崇德弘毅为重点的人格修养教育———而这些内容,正是传统京剧艺术、经典京剧剧目中广泛包含的精神内涵。
记者:我记得在此前的几次全国两会上,您是以呼吁教育改革,为孩子们减负而备受媒体关注,您主导的京剧教材编写,似乎有“增负”之嫌哦?
胡卫:早在2010年,政协层面曾对“文化建设与城市软实力提升”议题进行讨论与阐述。当时我在会上即席首次提出“文教结合”的提议——“目前,高雅艺术在青少年中没有市场,原因在于,我国的教育制度把传授文化知识和培养人格的教育窄化为掌握应试知识和技能的教育。所有和应试无关的文化艺术都难以进入学校,导致越来越多的青少年为了逃避应试竞争的压力,沉迷于网络文化、快餐文化不能自拔?!?/p>
记者:是不是重视人文博雅教育,是区别好学校和差学校的重要标志之一?
胡卫:我认为文化和教育“牵手”、“联姻”,政府通过专项投入,或利用基金会鼓励文化机构,包括文化艺术院团、出版社、影视剧单位等走进学校,结合二期课改要求,为学生开设各类文化选修课,或通过设立文化俱乐部形式,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这样做有利于提升青少年学生人文素养,有利于为高雅文化艺术培养潜在的市场,也有利于部分文化单位走出一条政府购买服务和自主发展、自主经营的道路,并在此过程中实现文化的价值。
文教结合,将教育扎根于优秀民族文化的土壤,让艺术名家名团走进学校教育,带领学生走出校园,使艺术欣赏、文化教育、人文素养的形成与校园之外浩瀚的艺术海洋充分融合。文化与教育协同并进,共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记者:听上去很吸引人,但是,我还是想问,某种程度上,这样的学习算不算“增负”呢?
胡卫:从我国文化教育发展的现状看,弥漫着一种工具理性主义的倾向,表现为同质化和单一性的“应试文化”大行其道。在教育界,理想、社会责任感、人文精神都被推到了人才素质标准之外。文教结合背景下的京剧教育,打破应试教育的局限,聚焦核心素养,注重培养学生探究的、专题式的、跨学科的能力,为学生未来发展尽可能打开视野、拓宽平台。
最中国的,才是最世界的。无论文化还是教育,进行国际对话交流的前提条件是对本国文化教育的重视与深入探索,绝不能重外来引进,轻民族传承,更不能照搬照抄,而需要谨慎地嫁接融合,重视国外成果的同时,必须建立在本土经验的基础上。京剧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精髓的载体,让孩子从小浸润其中,才能培养出既能传承中国文化传统,又能和世界对话的当代优秀学生。
一个心愿的实现
记者:如此听来,那梅先生离世前的心愿,应该是加促了您出书的脚步,一切应该是水到渠成之举吧。
胡卫:是的。优秀有效的教育经验需要得到凝练,将现有的教育规律与形式进行总结提炼,进而反哺教育实践,对于教育改革发展、向世界传递和辐射成果大有裨益。
过去,我们对京剧的普及教育尚在摸索阶段,根本原因,是没有教材;如果没有教材,没有载体,京剧及其蕴藏的传统文化内涵如何能切实地走进课堂、走到孩子们身边呢?传统京剧教育讲究老师以唱段或剧目为载体,以最终舞台表演为目的,对学生进行一字一句一招一式的教学,而这样的教学方式并不能完全适应京剧文化的普及教育,青少年迫切需要一套适合他们年龄段的京剧教材,让他们在课堂接受老师的知识讲授、实际训练指导以外,能够根据兴趣,更为直观地吸取更多戏剧戏曲知识和传统文化知识。为此,我与史依弘女士一道,结合史依弘京剧工作室五年级教学经验,编撰了《史依弘教你学京剧》(后简称《学京剧》),2016年8月亮相上海书展。
记者:您完成了梅先生离世前的一个心愿,而您通过这套书对我国教育现状的影响,又寄予了怎样的希望呢?
胡卫:京剧,不仅仅是艺术形式,不仅仅是精巧技艺,她的精神核心乃是我们优秀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是优良传统道德的华宝精萃;带领孩子们走进京剧的世界,感受其间蕴涵的博大文化魅力,这是教育工作者共同的期待,也是共同的职责。我希望坚持不懈的京剧教育与普及型教材的出版共同丰富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层次与内涵,而最终的目标是为未来的文教结合之路开启崭新的篇章。
编辑:邢贺扬
关键词:胡卫 教育界 教育改革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