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你言我语 你言我语
中国今年仍需减贫1000万人 代表委员谈怎么干
江西井冈山市
【四问】老区致富该咋干?
【背景】2016年春节即将来临之际,总书记到江西井冈山市茅坪乡神山村考察时指出,扶贫、脱贫的措施和工作一定要精准,要因户施策、因人施策,扶到点上、扶到根上,不能大而化之。总书记对群众说,在扶贫的路上,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丢下一个贫困群众。
江西省吉安市胡世忠代表:
经过这些年的努力,井冈山城乡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农民生活有了较大改善,贫困发生率降至1.6%,全市群众实现了“两不愁、三保障”的奋斗目标。
精准识别从“面上掌握”到“精准到人”。2014年井冈山在吉安全市率先提出“红蓝”两卡识别办法,率先实现精准聚焦,不搞大概印象、笼统数据,而是聚焦贫困面有多大、贫困人口有多少、致贫原因是什么、脱贫路子靠什么等一系列精准问题。以“村内最穷、乡镇平衡、市级把关、群众公认”为原则,确保贫困户一个不漏,非贫困户一个不进,贫困原因个个门清,脱贫门路户户有数。
目前,井冈山市已退出贫困县。2017年,率先脱贫“摘帽”的井冈山,将带领老区群众积极致富,过上更加美好生活。
(本报记者 魏本貌整理)
贵州遵义县
【五问】脱贫如何可持续?
【背景】2015年6月16日至18日,总书记对遵义县枫香镇花茂村进行脱贫考察。他强调,党中央的政策好不好,要看乡亲们是笑还是哭。如果乡亲们笑,这就是好政策,要坚持;如果有人哭,说明政策还要完善和调整。好日子是干出来的,贫困并不可怕,只要有信心、有决心,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贵州省遵义市郑维勇代表:
当前,扶贫攻坚已经进入啃硬骨头的阶段,更需要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因人定位。选产业很重要,不可盲目,一定要合群众的实际、对市场的门路。
花茂村虽然离城区有点距离,但村里把全域旅游、现代农业、民族工艺、美丽乡愁巧妙糅合,走出一条精准脱贫新路。
昔日遵义偏僻的荒茅地,如今成了有乡愁的“美田园”。现在的花茂,群众自信、笑容多了,说明扶贫的措施在这里对了路,贫困户的笑是最好的证明。
2017年,我们扶贫要更精准、更注重可持续性,多动员、多宣传、多培训,多实施有针对、能干成、见成效的措施。
(本报记者 汪志球整理)
编辑:梁霄
关键词:中国 减贫 今年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