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集·言论集·言论
陈龙:推动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四点建议
为什么数字技术成为全球认可的普惠金融实践路径?
根据联合国在2005年提出的定义,普惠金融体系是能有效、全方位地为社会所有阶层和群体提供服务的金融体系。普惠金融在发展过程中取得一定成就,但以下几方面原因成为制约普惠金融发展的关键:如金融服务金额普遍较低,对于金融机构而言,单位管理成本大而变为负担;长尾用户或小微企业征信不完善,尤其在农村地区,使得风险不可控而导致成本高企;小微企业和普通金融消费者金融知识匮乏,金融意识薄弱。总之,普惠金融的最大挑战在于普惠公益属性与金融商业属性之间的平衡。
普惠金融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四大特征:一是从单纯的公益活动转变为具有可持续商业模式;二是从局部的试点探索到世界公认的理念和实践;三是从单纯的小微信贷到涵盖信贷、储蓄、理财、征信、保险、支付等各领域的普惠金融体系;四是实现方式从传统人工到通过数字技术实现。
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普惠金融的理念被全球所认可,其实践也取得成效。G20杭州峰会上发布的《数字普惠金融高级原则》中明确指出:“以推动数字金融服务为首要工作,促进普惠金融体系的发展?!笔旨际踔猿晌蛉峡傻钠栈萁鹑谑导肪叮谟谄涠越鹑诜窠档统杀竞吞岣咝柿酱蠛诵淖饔?,最终拓展金融服务边界,让金融能服务更多人、更多商业场景;同时提升金融服务体验,让所有人能平等地享受便捷、安全、可信的金融服务。
具体来说,移动互联技术让金融以低成本的方式便捷、有效地触达社会各个群体。大数据极大地消弭金融服务中的信息不对称性,有效甄别风险,保障金融服务可持续发展。生物识别解决远程身份认证难题,尤其是为边远地区提供便捷的金融触达。人工智能技术提升大数据处理效率,并能够通过深度学习的方式不断迭代升级,模拟人类思考方式,用技术拓展金融服务的边界。云计算通过低成本、高扩展性的运算集群极大地降低金融服务运营和创新成本,并提升其服务效能。
农村地区是普惠金融发展最迫切的区域。早年,由于缺少金融网点布局,客户难以享受到金融服务。但随着信息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为数字普惠金融服务农村创造了契机。以移动支付为例———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发布《2016年移动支付用户调研报告》显示,县城移动支付用户最多,占比为19.6%;省会城市列第二,占比为19.0%;农村地区列第三位,占比为17.0%;其后依次是地级市、直辖市和乡镇地区。专家指出,原本适应农村的金融服务相对较少,而移动支付很好地弥补了这个空白。不像信用卡需要进行信用评估等门槛,移动支付几乎对所有人开放。农村的手机普及率已经很高,为移动支付提供发展基础。而依托移动支付,未来可以开发更多满足农民需求的金融和理财产品,这也是解决农村金融服务问题的潜在方向。以余额宝为例,截至目前用户已突破3亿,其中农村用户近1亿。
除了提升农村金融服务覆盖度,数字普惠金融的价值还体现在农村精准扶贫方面。“三农”问题关系国计民生,各级政府每年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于农村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率、到位程度,不仅关系农民利益,关系支农惠农政策的落实情况,也关系基层社会治理的公平公正。通过借助数字技术可有效改善农村扶贫工作,如探索运用区块链技术,可进一步增强扶贫工作的透明度,锁定资金来源和受益人,追踪资金流向及使用情况,避免外部干预和篡改,从而增强公信力,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参与扶贫工作。
关于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相关建议,笔者认为,第一,应区分数字普惠金融与“伪劣互联网金融”,促进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近年来,一些“伪”互联网金融对整个行业产生一定污名化效应。其共同特征是将线下的骗局搬到线上,实质并不是互联网金融?!傲印被チ鹑谠蛉狈侠?、可持续商业模式,最终会严重扰乱金融秩序。对此监管机构也及时采取风险专项整治。建议在风险专项整治的下半场中建立长效机制,为市场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第二,应坚持以消费者?;の蚣忧堪菪约喙埽葱略ち艨占?。
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一起成为数字普惠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已在经济发展和改善民生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与前期积极的政策引导、适度宽松的监管环境是分不开的。为促进数字普惠金融健康可持续发展,保持行业发展活力,应在坚持消费者保护为原则的前提下,实施分级、分类监管,保持监管的适度弹性和包容度。去年以来,英国金融行为监管局、新加坡金管局提出了沙箱机制,允许金融科技领域在一定范围大胆创新。建议探索建立相应的机制,加快创新落地,为普惠金融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开辟更为广阔的空间。
第三,应加强前瞻性布局,鼓励数字技术的研究及应用。
建议进一步推动政企联合、企业联合、企业院校联合研究,进一步夯实普惠金融发展的技术基础。移动互联、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已成为新一代的商业基础设施,前所未有的技术红利将推动金融业快速发展。而人工智能、区块链、生物识别等技术的创新研究能力,很可能改变金融产品和服务的方式,甚至成为决定国家间金融竞争实力的首要因素。同时,建议在安全稳妥的前提下,加快技术创新成果投入市场的速度。
第四,应鼓励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
数字技术的发展,淡化了普惠金融的国别界限,推动形成一个全球化的大市场。在前期的市场实践中,中国的数字普惠金融积累了一些技术、经验,在全球范围内服务更广泛的群体并释放影响力的条件日渐成熟。建议鼓励中国领先的金融企业进一步探索国际普惠金融实践,鼓励输出中国的模式、标准,通过数字普惠金融实践,深入参与全球经济金融治理。
(作者系蚂蚁金服首席战略官,本文为其在人民政协报第15期财经智库沙龙上的发言,有删节)
编辑:邢贺扬
关键词:陈龙 普惠金融体系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