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天下 天下
站在时代的潮头,筑造历史性工程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谋划指导京津冀协同发展三周年纪实
夯基垒台构筑“四梁八柱”——新进展,新成效: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有序推进,重点领域率先突破取得重要进展,京津冀大地焕发蓬勃生机
“规划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历史性工程”——2016年5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
通州区潞城镇,占地约6平方公里的北京城市副中心行政办公区建设工地日夜忙碌。
站在建设指挥部楼顶眺望,一批办公大楼主体结构已经封顶。2017年年底前,北京市级各大机关及部分市属行政部门率先启动搬迁。
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优化提升首都核心功能、解决北京大城市病问题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首要任务。而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更是这项首要任务中的关键一招,是一项标志性工作。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去年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时所指出的,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不仅是调整北京空间格局、治理大城市病、拓展发展新空间的需要,也是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探索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模式的需要。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
3年来,北京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把“最先进理念、最高标准、最好质量”的要求体现在城市副中心规划建设的各个环节。
前不久,北京面向国内外50家高水平顶尖团队发出意向邀请,目前副中心总体城市设计和6个重点地区详细城市设计已通过专家评审,副中心建设正在加快推进,安排的350项重大工程项目中已有106个项目开工。
2017年2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工地考察,详细了解建设理念、工程进程、群众搬迁安置等方面的情况,对建设取得的进展表示肯定,并进一步提出了明确要求。
千年古都,迎来了一个崭新发展的机遇期,步入了一个重大变革的大考期。
3年来,各个方面针对大城市病对症下药,牢牢牵住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这个“牛鼻子”,北京“瘦身健体”逐渐显现成效。
把好产业入口关,疏解引导政策加紧出台实施——
有舍才有得。北京市2014年出台全国首个新增产业的禁止和限制目录,又在次年进行了修订,受到禁限的行业占全部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的比例提高至55%,城六区受到禁限的行业提升至79%,不予办理的工商登记业务累计达1.64万件。
疏解示范项目稳妥有序推进——
昔日摊位达到1.3万个、日人流量高峰达到7万人次的北京动物园服装批发市场已焕然展新颜,完成疏解和产业升级面积24.3万平方米,疏解人口1.5万人。
3年来,北京推动一批区域性批发市场、一般性制造业企业、学校、医院等有序疏解,加快让“孔雀”振翅而飞。累计调整疏解商品交易市?。常罚坝嗉?,从业人员21.8万人;累计退出一般性制造业企业1341家,今年还将疏解退出500家;北京城市学院、北京建筑大学、北京工商大学新校区加快建设,天坛医院丰台院区、同仁医院亦庄院区二期进展顺利……
人口调控成效初显——
人口多、车辆堵,首都常被誉为“首堵”。目前,北京市机动车已超过560万辆,首尾相连可绕地球大半个赤道。治理大城市病,要学大禹治水之法,“光堵不疏不行”。
北京市常住人口已达2172.9万人,按照规划要求,到2020年力争控制在2300万人以内,其中城六区争取到2020年下降15个百分点。3年来,北京坚持制定年度人口调控目标,推动全市常住人口连续两年保持增量和增速双下降,2016年上半年城六区常住人口实现了由增到减的拐点。
在规划纲要出台之前,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精神,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在2014年第一次会议上就提出,对符合目标、现实急需、具备条件的交通、生态、产业三个重点领域要先行启动,作为最直接、最有效、最实在的抓手。
交通是协同发展的“先行官”。
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2月在考察北京时就明确指出,要把解决交通拥堵问题放在城市发展的重要位置,加快形成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综合交通体系。
“我们当初提出轨道上的京津冀的思路,突出以轨道交通为主,打造京津冀主要城市间一小时交通圈?!本┙蚣叫⒄棺易裳被嵛?、中国铁路经济规划研究院副院长林仲洪说。
如今,“轨道上的京津冀”已经从一个时髦词汇逐渐呈现出现实模样。2016年11月,京津冀地区城际铁路网规划获得批复,以京津、京保石、京唐秦三大通道为主轴,到2030年基本形成“四纵四横一环”城际铁路网。
天津至保定缩短至1小时,北京至天津滨海新区缩短至1小时……京津冀1小时交通圈和半小时通勤圈初步形成,异地上班正成为现实。一批高速公路“断头路”、国省干道“瓶颈路段”正在打通或扩容。河北356条公交线路已与京津实现互联互通。新机场飞行区、航站楼及配套设施项目加快建设,截至2016年底完成投资230多亿元……
生态环境?;?,是推进协同发展的重要基础,更是广受瞩目的民生工程。
“环境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作为重大民生实事紧紧抓在手上”“着力扩大环境容量生态空间,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合作”……习近平总书记对京津冀生态环保问题高度关注。
“蓝天难现”“繁星无影”“雾霾红警”……大气污染一直是近年来京津冀地区的“顽症”。据环保部门统计,京津冀三省市每年散煤消耗近4000万吨,是冬季大气污染的重要来源。
3年来,以电代煤、以气代煤等工作加紧推进。目前,北京、天津、保定、廊坊主城区实现散煤“清零”,京津冀区域PM2.5(注:PM2.5为PM右下角加2.5)平均浓度2016年比2013年下降约33%,但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依然任重道远。
“清水”和“绿化”两项工作也齐头并进。
三地推进水环境污染综合整治,由于多年网箱养鱼造成严重水体污染的河北潘家口水库、大黑汀水库,目前已经全面启动集中清理工作。京津风沙源治理和太行山绿化、“三北”防护林、沿海防护林等重点生态工程持续推进,三地完成造林1753.8万亩。
产业一体化是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实体内容和关键支撑。
与长三角、珠三角相比,京津冀地区尚没有形成相互衔接的产业发展链条。北京一些科技企业定制电脑面板等,苦于周边地区缺少类似产业配套,不得不舍近求远,将订单发到深圳等地。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启动之初,习近平总书记就强调,要着力加快推进产业对接协作,理顺三地产业发展链条,形成区域间产业合理分布和上下游联动机制,对接产业规划,不搞同构性、同质化发展。
3年来,三地联合推动产业升级实现“1+1+1>3”的效果,努力打造立足区域、服务全国、辐射全球的优势产业集聚区。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加快实施——
在沧州,北京现代汽车沧州第四工厂2016年10月竣工投产,整车设计年产能30万辆,发动机设计年产能20万台;
在曹妃甸,总投资439亿元的首钢京唐公司二期项目已于2015年开工建设,这将使首钢成为国内年生产能力最大的单体钢厂;
在天津,天津滨?!泄卮蹇萍脊芪嵊谌ツ甑捉遗?,已新增注册企业35家;
……
3年来,河北引进京津资金11041亿元,占全省同期引进省外资金的一半以上;天津引进京冀项目4856个、资金5226.74亿元,分别占全市引进外省份项目和资金的35.6%和44%。仅2016年,北京企业在津冀两地的投资认缴额分别增长26%和100%……
优化区域产业布局,聚焦京津冀“三轴一带”,正犹如一柄威风凛凛的“方天戟”。
编辑:薛晓钰
关键词:习近平 京津冀协同发展 新机场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