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资讯资讯
山西发现17方宋代漏泽园墓志
记者16日从山西省晋城博物馆证实,此前在晋城市发现的17方泽州漏泽园墓志均为宋代文物,该墓志的发现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和研究价值。
漏泽园是宋代官方创办的安葬贫困无依或无主死者的社会救助机构,《宋史》载:“(崇宁)三年,又置漏泽园”。晋城新发现的17方宋代泽州漏泽园墓志均位于晋城市区南部白水河两岸,这在当地尚属首例,墓志中包含了许多有价值的历史信息,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和研究价值。
此次发现的宋代漏泽园17方墓志均为条砖形制,长31厘米,宽16厘米,厚4.5厘米。其中两块从中断开,其余保存情况较完好。整体看,志文大部分比较草率,行文不十分严格,刻划力度有轻有重。文中字体字迹潦草、呆板,缺笔少划、错字、别字的情况时常出现。
据介绍,安葬人员的身份有配军、安济坊病死人员、军人(兵士)、百姓、店(镇)身死不得姓名男子、病死贫民,均符合漏泽园安葬的标准。埋葬时间都属于宋徽宗时期,从大观四年(1110年)至重和元年(1118年),跨时九年,包含大观、政和、重和三个年号。
镇、店一般都设立在交通繁荣地区的要冲之地。志文中提到的瑯车镇、天井关店,分别是现在的晋城市泽州县晋庙铺镇拦车村、天井关村,它们都处于通往中原的太行八陉之一的太行陉的重要通道上,现在村内仍是古店铺林立,历史建筑众多,镇、店设立在太行陉的古道上,充分说明了宋代泽州在全国交通史上的重要地位。
晋城本次新发现的漏泽园墓志虽然数量不多,年代跨度不大,但此次发现,确定了北宋时期泽州漏泽园的位置所在,反映了宋代泽州福田院、安济坊等社会救助机构的设立情况,提供了宋代泽州行政区划和经济机构的建制情况,对宋代泽州社会的认知和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编辑:邢贺扬
关键词:山西 宋代漏泽园墓志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