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要闻
日本别耍不光彩小伎俩
“构筑对华包围圈”
近年来,日本因对外鼓吹右倾主义史观、与邻国主权纠纷愈演愈烈,对内自我武力松绑、积极谋求扩军备战,不断遭到国际舆论的批评。在此背景下,安倍政府越发将提升舆论宣传能力视为执政重点。
此外,安倍大力推进所谓的“地球仪外交”。其外访频率之高达到日本战后首相之最,英国《金融时报》发表署名文章将安倍称之为“空中飞人”。而且,日本一直把矛头对准中国,不遗余力对华围堵,制造并激化矛盾。国际舆论嘲讽其为,所谓“俯瞰地球仪外交”,不过就是“追着中国跑”。
2017年伊始,安倍就出访了菲律宾、澳大利亚、印尼、越南四国。按照日本的说法,这次亚太之行,日本将担负起所谓“地区和平繁荣的主导作用”。显然,安倍把这次出访视为推行“俯瞰地球仪外交”的又一舞台,提升国际影响力的又一契机。但是,舆论并没有被迷惑。
俄罗斯《独立报》网站发表文章,题为《日本在东南亚打造反华轴心》,副题为《东京意图通过借贷和军事援助削弱北京的影响力》,一针见血地指出安倍内阁的“小九九”。
美国《国家利益》双月刊网站文章的口气似乎带有几分调侃:“安倍政府似乎有意坚决对抗中国向马尼拉发起的魅力攻势,不论北京向杜特尔特政府提供什么经济鼓励,它都会向马尼拉提供类似的经济鼓励。”
日本媒体也很直白地指出了安倍内阁的目标。《读卖新闻》发表了题为《在海洋安全领域加强对抗中国的联防合作》的社论。日本《产经新闻》的报道指出,安倍首相访问四国的目标是一致的。他在每场会谈中必然提及“南海问题是直接关系到地区和平与稳定的、是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事项”,呼吁在南海问题上进行联合。文章直白地指出,安倍首相是在“构筑对华包围圈”。
此外,《产经新闻》还注意到,《日本谋求与印度联合遏制中国》。文章说,安倍首相这次访问,明显体现出致力于确定“印度洋、太平洋”这一外交战略的地理概念的姿态。日本除加强与面临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澳大利亚和印度尼西亚的安全保障合作外,还对并不在此次访问之列的印度释放出了信号。
“‘地球仪外交’对华施压”
收买智库、影响媒体、炒作“中国威胁论”;马不停蹄、四处撒钱、构筑所谓“对华包围圈”……安倍政府一面喊着要改善对华关系,一面小动作不断。但是,其做法已经开始遭到质疑。
《日本经济新闻》文章称,提倡“俯瞰地球仪的外交”的安倍正在逐步构建自身的外交体制,即以稳固的美日同盟为基础,改善与韩国的关系,将政治资源用在应对中国和俄罗斯的政策上。但是,回顾2016年的日本外交,不能不说安倍政府的外交手忙脚乱,就像一个人穿衣服,总是把钮扣扣错。
正如香港《信报》文章所说,安倍“俯瞰地球仪外交”看似热热闹闹,其实目的不纯。文章称,安倍打着“积极和平主义”的旗号,广泛开展“俯瞰地球仪外交”,仔细一看,非但没有达到预期目的和效果,反而给日本今后前途和发展增添了不少麻烦。
日本《每日新闻》近日发表社论,题为《重振日中关系是当务之急》。文章指出,今年距1937年7月日中战争爆发已80周年,距1972年9月日中邦交正?;?5周年。在“光明与阴影交织”的这一关键时期,日中关系与良好状态还相距甚远。如何重振日中关系是日本外交的一大课题。文章呼吁,日本需要准确地了解中国的情况。充斥日本的“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存在着脱离现实的观点。日本不应该过于短视,应该看到方方面面。
正如日本《读卖新闻》报道所说,安倍积极推广其“地球仪外交”,但该战略最终要有所成就,还必须实现与中国的直接对话。
编辑:秦云
关键词:安倍 地球仪外交 收买英国智库 抹黑中国


雄安“绿色拆除”10小时夷平8000平米建筑
尼日利亚村庄遭袭事件死亡人数上升至73人
亚美尼亚议会选举反对党领导人帕希尼扬为新总理
第71届戛纳电影节开幕
匈牙利新一届国会成立
马来西亚大选即将举行
强降雨来袭 广东多地暴雨预警
纪念“5·12”汶川大地震10周年慰问演出在四川举行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