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你言我语 你言我语
“工人村”里的乡愁:曾被外宾参观过的家变蜗居
10口人的蜗居
但是,随着家庭人口增多,工人村的房子,渐渐拥挤起来。
上世纪60年代,沈阳八王寺汽水厂职工杨连广家里一个寻常夜晚。16平方米的房间里,一家人吃完地瓜、玉米煮成的晚饭,爱人李金凤坐在铺着红格子布床单的床上绣花;家里的老人们坐在床上,做鞋看报;杨连广坐在三屉桌前的木椅上,弹着大正琴;孩子们,有的听着音乐,有的嬉戏玩耍,有的躲在壁橱里的“小床”上,翻着白天刚借来的小人书……一家子10口人都挤在这里。
随着工人们结婚生子,“豪宅”变成了拥挤的“小房”,很多家庭几代人挤住在一起。
到了上世纪70年代,李树义的4个孩子都长大成人,大儿子结婚之后没住房,只能依然住在家里。李树义便在房里搭建了“吊铺”,以便增加面积。大儿子和儿媳住在靠里的床上,拉上布帘遮挡,老两口儿住在吊铺下边,两个年轻的儿子住在吊铺上,最小的儿子则挤在壁橱里。
“我们家当年就这样!当年我就睡在吊铺下?!敝缸拧肮と舜迳罟荨闭固锏牡跗?,来参观的73岁老人李淑珍眼里泛着泪花。由于房子小、人多,家家都有壁橱,里面隔好几层,白天放被子衣物,晚上每层都要睡一个小孩。
分房时,一个两室一厅住两家,共用一个厨房、厕所。厨房狭小,两家同时做饭,很容易碰在一起。李贵新告诉记者,早上去厕所,两家都是安排好时间排队去。邻居张爷爷家里新买了电视机,附近五六家邻居挤在一起看“阿波罗登月”,床上、板凳上、地上坐着或站着10多口人。
那时结婚办喜事都是在家里张罗。住房面积小,只能借用邻居的房间摆喜桌。楼下支起帆布大棚,搭建炉灶,锅、碗、瓢、盆、盘也都是邻居们提供的,碗、盘底部还要贴上各家姓名,以免宴席后还错人家。
编辑:梁霄
关键词:乡愁 外宾 蜗居


红红火火中国年
我国经济总量首次突破90万亿元大关
火车站里的交响音乐会
我国成功发射“吉林一号”光谱01/02星
多彩迎新春
埃及展出从英国追回失窃浮雕文物
世行行长金墉将提前卸任
脱欧与时间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