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书画·现场>一点一评一点一评
说说中国画中那些“鸡”
鸡是十二生肖中唯一的禽类。我们今天熟悉的鸡,一般称作家鸡,在动物学上属于鸡形目雉科原鸡属。家鸡是世界上数量最多的鸟类,它的祖先就是原产于亚洲南部、西起印度、东到中国的广大地域的原鸡。家鸡的驯化大约在4000年前,在华南的很多地方,野生原鸡还经?;烊爰壹θ?,和家鸡交配后孵化的幼鸡和野生原鸡几无差别,可见两者之间亲缘很近。而中国作为它的驯化地之一,以生肖的形式加以纪念,的确是名副其实的。

[宋]李安忠《鹌鹑图》

[明]王维烈《白鹇图》

[宋]赵佶《芙蓉锦鸡图》

[宋]王凝《子母鸡图》

[清]张熊《大吉图》
中国人对鸡的认识非常久远,在石器时代出土的陶塑中就有鸡的形。尤其是随葬品中,鸡既是家禽财产的一部分,又经常兼具了送魂的功能。在稍晚一些的美术史上,鸡的形象也时有出现,从汉代壁画,一直到晚近的花鸟画上,都常现身?!案还蟾?,由公鸡和牡丹组成的国画画面,或许就是我们最熟悉的“鸡画”。
不过,除了常见的家鸡以外,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雉科产地国(21属49种,占世界总数的1/3),还有众多鸡形目物种出现在历代画家笔下。
如果说,孔雀以其体型较大、羽毛鲜艳的特征,垄断了我们今天对雉科物种的基本印象,那么锦鸡这一雉科中低调奢华的代表,则在宋代保持了较高出镜率。《桃竹锦鸡图》以桃树、竹子和一对锦鸡组成的画面,成为当时流行的恭贺新婚的喜庆图。竹子代表男性,桃树代表女性,锦鸡则寓意婚姻似锦。
锦鸡在北宋很流行,以至于宋徽宗赵佶也忍不住画了一幅《芙蓉锦鸡图》,流传后世。有趣的是,这幅作品给今天的生物学家提供了研究的契机,图中这只白颈长尾的锦鸡被认为是白腹锦鸡和红腹锦鸡杂交的成果。前者生活于云贵川,后者活动于秦岭,在现代圈养情况下经常发生杂交,而徽宗的这幅作品,据信是世界上最早的对锦鸡杂交的记录。
除了锦鸡这种名字里带“鸡”的雉科动物频现宋代花鸟画,另一种鸡形目的动物也常参与此类作品?!芭费涛呓跻砥?,品流应得近山鸡。雨昏青草湖边过,花落黄陵庙里啼……”唐代诗人郑谷的这首《鹧鸪》,用“近山鸡”一语贴切地描绘了鹧鸪的体征。因为类似山鸡,所以经常藏在草中隐蔽,待人靠近一跃而逃。它的叫声低愁婉转,想象荒草丛中惊起一片鹧鸪漫天飞过,很容易让旅人行者联想到离愁别绪,所以就有了著名词牌《鹧鸪天》。
宋代的宫廷画师在锦鸡、鹧鸪这两种“鸡”之外,还偏爱鹌鹑这一小型雉科禽类。在雉科物种中,可以大致分为两类,较大的称雉,家鸡、锦鸡都属这类,较小的称鹑。鹌鹑就是其中的代表,它比鹧鸪更小,毛色红褐相间。因为名称读音有安全之意,常与菊花相配入画,取义“安居乐业”,这倒是非常符合外患频仍的宋代,对生活安定的追求。在这幅宋代画家李安忠的《鹌鹑图》中,两只鹌鹑姿态安然自得,不似其他雉科鸟类长颈伸缩。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平日所见到鹌鹑都是关在笼中瑟瑟发抖,但在自然界的野生环境里,鹌鹑是雉科鸟类中少数具有长距离飞行能力的候鸟。它不像其他大型雉鸡一样可以就地越冬,而是飞越数千公里之远。生活于新疆的鹌鹑,冬季时会飞到藏南、藏东的昌都地区过冬。由于身形圆润,加上雉科禽类天生较弱的飞行能力,它们无法高飞,只能以贴近地面数米的方式接力奋飞。真是难为了它们这样的小身体,完全不像画家想象的那样,是追求安定的性格。
最后一种经常入画的“鸡”,名字比较罕见,称为白鹇。这是一种大型雉类。白鹇以外还有黑鹇和蓝鹇,前者在中国西藏、尼泊尔一带,后者则是中国台湾特有的鸟类,历史上难见入画。唯独蓝鹇是中国东部、南部山林常见的鸟类,以其仪态优雅、闲庭信步而为画者所爱。北宋师旷所著《禽经》特别提到:“白鹇,似山鸡而色白,行止闲暇。”就是这个道理。
一般情况下,白鹇不像家鸡、鹧鸪、鹌鹑这类大小雉类那样易于驯化。因此,饲养和放归这种鸟类,都对古代文人具有非常的象征含义。白鹇最著名的饲养者当属李白,他甚至写了一首《赠黄山胡公求白鹇》来纪念自己获得了一对白鹇。
相比李白赏玩白鹇的雅兴,清代著名诗人王渔洋则体会到了将白鹇放归自然的乐趣。当时画家禹之鼎创作的《王士祯放鹇图》,则以恬淡的笔调,描绘了诗人放鸟归山、归隐山林的志向。
从锦鸡到白鹇,从鹧鸪到鹌鹑,大大小小都属雉科,可见古人的世界里有着多种多样的“鸡”。只是它们与人的关系在更多时候如《诗经·伐檀》所言,“不狩不猎,胡瞻尔筵有悬鹑兮(不来打猎,为何见你庭院挂鹌鹑啊)”,大量成为了人类飨宴上的山珍。
虽然家鸡在中国艺术世界中很早就已出现,但它们往往以“子母鸡”的形象寓意多子与安乐,并没有占据“鸡画”的主要空间。在历史上的绝大多数时间里,源自红原鸡的家鸡品种一直与其他雉科物种分享着古代画家的喜爱。家鸡(无论是公鸡,还是鸡群)开始占据“鸡画”主流,或许要与明清两代对耕地、林地的开发结合起来看待。随着荒野的减少,那些未曾驯化的锦鸡、白鹇渐渐远离了画家的视线,归隐到更遥远的山林。而鹧鸪、鹌鹑的驯化、养殖,则同样让它们失去了野性的自由。
也正因于此,那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赳赳雄鸡,终于站立到了清代画家的笔端。在张熊、任伯年等海派先驱的带领下,成为了“鸡画”的主力军。从清代中期开始,我们已经很难听到“雨昏青草湖边过,花落黄陵庙里啼”的鹧鸪声了,也难见到白鹇飞上树梢头的优雅身影。这对那些身怀绝技,却只能以家鸡遣怀的画家们,或许是一种遗憾。
希望有一天,我们还能从无论是画家的笔下,还是身边的草丛,再次体验到那种各种雉科野禽惊起的慌张,再次从荒野中低愁婉转的啁啾声里,感受到许多世纪前古代诗人们被鹧鸪天笼罩的感叹。这可以算是我在鸡年许下的第一个愿望吧。
(作者为上海博物馆馆员)
编辑:邢贺扬
关键词:中国画 鸡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