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你言我语 你言我语
文明何时能成游客“随身物品” 文明行为指南难落实
自2006年开始,国家旅游局协同相关部委针对中国游客文明旅游出台了十余项通知及具体举措,可谓细致入微。不过,在业内人士看来,目前相关的法律法规仍存在一些问题。旅游法对旅游者提出了文明旅游的义务,但是,违反后的法律责任仅仅是旅行社可以解除合同,依法赔偿旅行社的损失。如果不解除合同的获益更大,那么,即使旅游者违反了文明旅游的规定,旅行社也不会解除合同。对于那些选择自由行的游客,这款法律条文更是鞭长莫及。
文明旅游不仅有赖于旅游者内心的自觉,制度约束同样重要,要让原本处于悬置、“稻草人”状态的规则约束力发挥到极致。
□ 本报记者 赵丽
游客素质有了进一步提升;
不文明行为主要体现在环境卫生、公共秩序和文物保护等方面;
游客文明旅游认知强于行为,律己行为强于律他行为;
游客主要从景区、官方、电商、媒体获得文明旅游信息;
习俗宣传是文明旅游建设的重点。
上述结论来自由全国26省(区市)旅游局(委)举办、20多万人参加的国内调查活动。
今年春节假期的游客出行情况,印证了上述调查——与往年频频被曝光的旅游不文明现象相比,今年春节期间,类似新闻不多,这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文明出游意识的提升。不过,被曝光的不文明现象不多,并不意味着没有。比如,大年初五这天,北京地坛庙会公园迎来客流高峰,随之也出现了一些不文明行为,像朱红的坛墙被“印上”一排排鞋印、家长让孩子在树下小便等情形不一而足。再看天津,古文化街上,占道经营的小摊贩逼得机动车绕行;天津站附近的世纪钟前,多处草坪被踩成了“斑秃”。
据国家旅游局数据中心综合测算,1月31日全国旅游接待总人数3770万人次,同比增长14.0%;实现旅游收入510亿元,同比增长16.3%。
如此庞大的出游数字,其背后的文明与不文明显得格外显眼,由此也让人不得不生出一丝忧虑——旅游不文明行为何时才能绝迹?毕竟,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不断强调“文明旅游”,国家旅游局和一些地方还出台了倡导文明旅游的专门规定。然而,在这种背景下,不文明旅游问题仍屡见不鲜。
编辑:梁霄
关键词:文明 游客 随身 指南


黎巴嫩举行阅兵庆祝独立日
纽约举行2018感恩节大游行
河北衡水:非遗文化进课堂
探访陕西历史博物馆馆藏文物
新疆开通“空中巴士”助力冬季旅游
全国政协京内新任委员参观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
博鳌亚洲论坛首尔会议聚焦合作与创新等议题
胡塞武装宣布愿为和谈停止所有军事行动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