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找准中华文明复兴的核心理念
“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周易》),中华文明有了这种日新月异、自强不息的精神,海纳百川、厚德载物的情怀就油然而生了?!巴蛭锊⒂幌嗪?道并行而不相?!?《中庸》),这种历史遗产的当代表述之一,就是“文化多元,和平共处”。中华文化复兴即中华文明复兴。中华文明复兴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中华文明理念在当代的建构和发展。这是我们对自己国家、民族文化和文明发展的自我意识,是对历史悠久的中华文明当代走向的深刻反思。
中华文明复兴理念:中国社会发展的思想保障
中华文明将作为不同于西方文明的一种东方文明,在未来几十年间发展成为有自己特色的、在世界上产生深远影响的重要人类文明,甚至可能在许多方面弥补、矫正目前西方文明的不足和偏颇。这种历史的大趋势浩浩荡荡,不可阻挡,已经越来越明显了。从思想、理论和学术的角度讲,当前存在的一个尖锐问题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正在复兴的伟大文明,在虚心向西方文明学习的时候,竟然模糊了自己根本性的文明理念。我们正在复兴自己的文明,但我们似乎不大清楚自己文明的核心理念是什么。
一旦我们找准了中华民族文明复兴的核心理念,对于各种可能的误解、担忧甚至偏见就不必辩解了。辩解是自信不足的表现,也是对他人信心不足的表现。自信不足,别人更容易对我们不信任??鬃铀?“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人家不理解我们没有关系,关键在于我们是否理解、关心、信任别人,为别人着想;关键在于我们自己想对了没有,自觉了没有,自强了没有。一个拥有自己文明核心理念的民族将更加自信,真诚、公开、谦虚、自觉、清晰、系统地阐述自己的理想和方略,以此求教于兄弟国家和民族,展开交流和互动。
是否存在中华文明理念?一个独立发展起来的历史悠久的文明,理所当然地应该具有自己文明的理念。最初它可能是单纯的,甚至是简单、质朴的。在世界各个文明发展的历史中,研究者总是能够或明晰或隐约地看到一种文明内含的基本理念,特别是其中的核心理念。从中华文明的历史来说,无疑存在着中华文明的基本理念或核心理念。炎黄时代无文字记载可考,“三代”有了文字,有了文献记载中的“历史”,至今已有五千年。夏、商、周、秦、汉、唐、宋、元、明、清、民国以至当代中国,中华文明及其理念表现为一种发展、演化的线索或脉络。如果按照华夏期、夷夏期、中印期、中西期、中世期(中华和世界全面互动共赢期)来划分中华文明历史,那么从理论上说,每个大的时期都应有各具历史特点的文明理念。
中华文明理念作为中华文明的观念内核或基本精神,是中华文明历史的结晶,是各个历史“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是这种“文化的活的灵魂”,反过来又成为使这种文明得以延续的基本程序和取向。在当代中华文明复兴的进程里,这种理念正在提炼升华之中。在亿万中华儿女的奋斗实践中,这种理念的雏形已经出现。一个多世纪以来中华民族无数志士仁人的反复探索,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迅速发展而又历经曲折的道路,改革开放三四十年的经验和教训,特别是近些年来关于中国和平发展、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梦、新发展理念、“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讨论,使中华文明复兴的理念逐步清晰起来。这也是中国当代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重大课题。明确把握和贯彻中华文明复兴的理念,特别是其中最根本、最基本的理念,是当代和未来中国社会发展最重要的思想保障。
怎样看待中华文明的理念系统
中华文明包含众多理念,或者说自有其理念系统。对此,历代学者作过多方面的阐释。这到底是怎样一个理念系统,难以定论,需要进一步研究。
首先,需要对华夏文明中各个重要理念加以考察、揭示、阐发。在华夏文明的理念中,诸如动与静、阴与阳、道与法、公与私、取与予、得与失、兴与衰、成与毁、仁与义、礼与法、名与实、德与才、诚与信、理与情、家与国、己与人、战与和、分与合等等;诸如民本、亲民、新民、日新、创新、创业、革命、改革、传承、守成等等;诸如一家人、一家亲、不见外、大一统、协和万邦、天下为公、天下一家、四海为家、天人合一、知行合一、民胞物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生命共同体等等;诸如中央与四方、国家与家国、封闭与开放、德治与法治、王道与霸道、小康与大同、君子与小人、自力更生与谦逊好学、失道寡助与得道多助、自强不息与诸佛加持、无拘无束与铁板钉钉等等;这些在现代语词中保留或包含的华夏文明理念,尤其需要予以注意。
其次,需要对其他文明(首先是西方文明)中各个重要理念加以考察、揭示、阐发。亨廷顿在对西方文明加以概括后,提炼了古典遗产、天主教和新教、欧洲语言、精神权威和世俗权威的分离、法治、社会多元主义、代议机构、个人主义等八大特征,贯穿于其中的理念是可以进一步提炼的。黑格尔就将历史哲学集中在“自由”理念上,称之为绝对精神,具有西方文明核心理念的特征。亨廷顿在论及“个人主义”时,基本上也是谈西方的“自由传统”、“自由主义”,并把它与东方的集体主义相对照。而当亨廷顿谈论“天主教和新教”且称之为西方文明唯一最重要的特征时,就与黑格尔的绝对精神相通了,个人自由和上帝或绝对精神的关系出现了,西方和东方的对比凸现了。
然而,亨廷顿所说的西方理念,在现实生活中却是实实在在的白人精神。西方理念的逻辑核心是同一律,而同一律的生活形象在亨廷顿那里是白色的,是白人精神,甚至只是白人中那些盎格鲁-撒克逊新教徒精神,这种同一律会与有色人种的文明冲突。文化冲突表现为人种文明的冲突,这就是亨廷顿心中的冲突。这种冲突不但出现在全球,而且集中在当代美国自身,因为美国是白人起家的国家,现在正在经历着人种全球化带来的文明全球化。而其外在的表现,则正如亨廷顿所说,苏联解体,“使得美国不仅没有了敌人,而且有史以来头一次没有一个借以给自己定位的对立面”。如果美国人真的都这样想,或者主流美国人都这样想,就可见美国式的自由和独立是何等脆弱和缺乏个性。
不过,立足于自身文明的中国人的战略,不会受到这些杂念的干扰。我们“独立自主的和平发展”方针,乃是内生内需的,是独立不倚、自主自在的。我们相信这也符合美国的根本利益,符合人类的根本利益。中国对此充满希望和期待,但不受“对立面”的干扰。对于中国“内功”来说,真正的对立面就在自身。那种要靠一个外在的对立面来证成自身的脆弱的人或心态,中国也有,只是不占主流?!疤煨薪?君子以自强不息”。这才是我们自求进步的永恒内力。
再次,需要对各种文明(首先是西方文明)的重要理念作简要的对照、分析和阐发,以求对当代中华文明核心理念的凝练、发展和创新有所推进。处在由中西期走向中世期的当代中华文明,其核心理念应当既是中西历史遗产的承接,也是当代中西文明乃至走向多元一体的世界文明之现实的反映、设计和创造。
中国历来讲“和而不同”,求同存异;倒过来讲更好:不同而和,异中求同。这样,无论西方人的自由,还是中国人的自在,都可以相互转化和融会。中华文明观念中的天人合一、天下为公、素位而行、自得自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理念中体现的大自在,具有极为鲜明的中国特色。
(作者分别为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山东工商学院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编辑:刘小源
关键词:文明 理念 中华文化
 
       
 

 河北南宫发现明成化年间七彩圣旨
河北南宫发现明成化年间七彩圣旨 探访韩国“世越”号沉船
探访韩国“世越”号沉船 韩国前总统李明博首次出庭受审否认检方指控
韩国前总统李明博首次出庭受审否认检方指控 联合国秘书长呼吁各国根除腐败
联合国秘书长呼吁各国根除腐败 伊拉克和中国油企签署油田开发合同
伊拉克和中国油企签署油田开发合同 意大利总统任命朱塞佩·孔特为新政府总理
意大利总统任命朱塞佩·孔特为新政府总理 空军“红剑-2018”演习致力提升体系制胜能力
空军“红剑-2018”演习致力提升体系制胜能力 马德里上演斗牛表演
马德里上演斗牛表演
 法蒂玛·马合木提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召明 王霞
王霞 辜胜阻
辜胜阻 聂震宁
聂震宁 钱学明
钱学明 孟青录
孟青录 郭晋云
郭晋云 许进
许进 李健
李健 覺醒法師
覺醒法師 吕凤鼎
吕凤鼎 贺铿
贺铿 金曼
金曼 黄维义
黄维义 关牧村
关牧村 陈华
陈华 陈景秋
陈景秋 秦百兰
秦百兰 张自立
张自立 郭松海
郭松海 李兰
李兰 房兴耀
房兴耀 池慧
池慧 柳斌杰
柳斌杰 曹义孙
曹义孙 毛新宇
毛新宇 詹国枢
詹国枢 朱永新
朱永新 张晓梅
张晓梅 焦加良
焦加良 张连起
张连起 龙墨
龙墨 王名
王名 何水法
何水法 李延生
李延生 巩汉林
巩汉林 李胜素
李胜素 施杰
施杰 王亚非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姚爱兴 贾宝兰
贾宝兰 谢卫
谢卫 汤素兰
汤素兰 黄信阳
黄信阳 张其成
张其成 潘鲁生
潘鲁生 冯丹藜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袁熙坤 毛新宇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学诚法师 宗立成
宗立成 梁凤仪
梁凤仪 施 杰
施 杰 张晓梅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