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四大观念决定互联网治理前途
国际间互联网上的各种竞争较量日益频繁,网络治理的难点、痛点是什么?怎样才能逐渐消除?
中国连续举办了三届世界互联网乌镇峰会,也连续传递着携手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最强音。这鲜明地展现了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站在关注人类共同福祉的高度,推动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变革的使命担当。同时也启迪我们去思考和回答: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变革的方向、重点、难点、痛点和关节点在哪里?构建更加公平、公正、有效的网络空间新秩序的基点、规则、机制、路径是什么?为此,我认为首先需要确立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变革的“四块基石”——共生的价值观、共同的安全观、共商的治理观、共赢的发展观。
共生的价值观——全球互联网治理的逻辑起点
任何治理体系的建立,价值观是根本。人类从原始社会走到今天,经历了许多划时代的革命,每一个时代都会形成与之相适应的观念和文化。迄今为止,我们沿用的依然是弱肉强食、零和博弈的丛林法则。但丛林法则产生的基础是物质极度匮乏下的利益争夺,这是典型的实体空间思维模式。网络时代则不同,网络空间资源可以再生,数据可以复用,信息可以共享。自然界中的石油越用越少,而大数据作为网络空间的“新石油”却越用越增值。这种可复制、可增值的资本催生了新的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人们可以共同拥有生产资料,人类正逐渐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共生关系。未来,决定人类生存的基础,不能再是“你死我活”的PK模式,而是非零和博弈的分享模式。这将改变甚至颠覆人类社会原始的竞争逻辑和处世之道,激发超越实体空间的新文明的觉醒,即构建以“共生”“共赢”为核心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为此,丛林法则应该让渡于休戚与共;画地为牢应该让渡于开放共享;惟我独尊应该让渡于共生共荣;以意识形态划线应该让渡于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尽管这些提法离当下的共识还相距甚远,但它毕竟是21世纪人类能够看到的愿景,也是当下全球互联网治理必须确立的逻辑起点和基本共识。
共同的安全观——全球互联网治理的基本规约
基本规约是确保治理体系有效运转的关键。经过半个世纪的打造,互联网不仅进入了全球高速发展期,也进入了安全威胁的上升期。在网络空间规则还未确立,共识尚未形成的情况下,采用什么样的方式应对安全威胁,成为互联网治理亟待解决的问题。
而一些传统强国往往沿用实体空间思维定势,习惯套用“动网”即“动武”的行为准则,追求一种绝对的安全。这不但解决不了网络空间面临的问题,而且会带来诸多麻烦。当前,网络空间行为体多种多样,鱼龙混杂;数字化的东西容易伪造,溯源取证困难重重;用于实体空间的武装冲突法的很多规则难以在网络空间适用。简单化的降低打击门槛不仅会让中立国或无辜者蒙受灾难,还会给整个世界带来犹如“多米诺骨牌”般的负面效应。当年美国打伊拉克的理由是其存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结果动用了几十万军队,直到退兵为止,也没发现一件证据,只能不了了之。但那次动武的恶果却在不断发酵。
新空间的复杂特性、归因溯源问题的难以解决一再警示人们,草率诉诸武力不仅伤人,也会伤己;任性地发起攻击,在给别人造成灾难的同时,自己也一定会付出代价。一味谋求一方的绝对安全只能给自己,甚至整个世界带来更大的不安全。采用武力、零和方式解决问题的方法已经过时,取而代之的是沟通协商的和平方式。而根据《联合国宪章》,任何国家没有权利对他国进行武力侵犯,也不支持由单一或少数国家单方制定的动武规则。因此,面对日益猖獗的网络犯罪、不断泛滥的网络恐怖主义等网络威胁,摒弃动辄使用武力的解决方式,将联合国作为规约制定和?;芸氐闹饕教?进行对话沟通是解决问题的上策;在此基础上,制定诸如“君子动口不动手,吵架总比打架强”的君子协定,这是全球互联网治理规约的基础。
共商的治理观——全球互联网治理的主导模式
治理模式解决的是治理主体的问题,是治理制度落实的组织保障。在网络空间,采用何种治理模式是多方利益博弈的结果,这里既有大国关系的角逐,又有东西方文化的对冲,还需兼顾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平衡。长期以来,国际社会在互联网治理过程中,始终面临两个重要而又基础性的问题:一是在互联网参与主体多元化、社会扁平化的情况下,如何充分发挥多利益攸关方(多方模式)的作用?二是在网络威胁不断蔓延,跨国犯罪层出不穷,数字鸿沟不断拉大等全球性问题日益凸显的情况下,如何发挥各国政府和联合国(多边模式)的主导作用?
从网络空间体系构成看,其由物理层、应用层、核心层组成。物理层包含的是基础设施。在这一层追求的是标准化,全球一网,互联互通。应用层包含了互联网平台在现实中的广泛运用,涉及科技、贸易、文化、社会、生活等人类活动。在这一层实现多边和多方共治,实现自由和秩序平衡。核心层包含政权、法律、政治安全和意识形态,涉及执政根基,是一个国家的核心利益。在这一层重在体现政府的主导作用,即每个国家对境内的信息基础设施和承载的信息拥有天然的管辖权??梢钥闯?“多边”和“多方”分别在网络空间的不同层面发挥着不同的主导作用,他们之间是互补的共存关系。我们提出发挥政府在“多方治理”中的作用,并不是反对多方治理模式,而是防止以“多方”排斥“多边”在关键时候的主导作用;反对打着“多方”旗号,以事实上的“单边治理”取代“多边共治”的做法。
而当前,有关网络空间国际治理的“多边”和“多方”磋商、对话机制很多,如何整合这些机制已成为推动网络空间治理发展的重要问题。联合国是当今世界最具代表性和权威性的国际组织,是能够有效整合各方力量的主要平台。因此,要建立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多边”与“多方”互补而不是互斥的新治理机制。
共赢的发展观——全球互联网治理的首要前提
如何更好地治理互联网,发展当然是“硬道理”。由于网络空间的本质在于互联互通,互联网精神的核心是开放共享,因此,互联网的发展不是单极的发展,而是各方的共同发展。其首先源于共同、可靠的安全保障。而互联网发起、发展于美国,美国在互联网基础平台、操作系统软件、核心芯片等方面具有绝对的优势??梢运?网络安全体系的钥匙都在美国手里。如果美国不首先提供安全保障,居于高度恐慌中的其他国家,很难再做出更多选择与让步;如果美国不首先释放安全信任,很难结成打击黑客和网络恐怖主义等的国际联盟。没有安全的保障和信任,在网络空间的共同发展只能是“纸上谈兵”。
作为网络强国的自信不应只来自“能够绝对打赢网络战争”,更应来自“对他国有效释放安全保证、对自己进行能力约束”。其要摒弃霸权思维,做到强大不任性、先进不凌人;要充分尊重世界各国的网络主权,主动填平与发展中国家的数字鸿沟,积极让渡全球共享的网络资源和管理;要克制用不对称手段谋取短期利益的冲动。
2016年10月1日,美国商务部向国际社会交付对ICANN的管理权。我们期待美国以积极真诚的姿态,迈出对互联网从独揽到共管的实质性的步伐,从传统强国走向“新型强国”,为全球网络空间新秩序的建立做出新的示范。当然,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决不能当旁观者、跟随者,而应做参与者、引领者,既要努力构建好新型大国关系,同时也要与发展中国家一道,共同推动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变革,让网络空间成为促进各国互利共赢的命运共同体。
综上所述,共生的价值观解决的是“治理理念”的问题,共同的安全观解决的是“治理依据”的问题,共商的治理观解决的是“由谁治理”的问题,共赢的发展观解决的是“如何治理”的问题。它们构成了完整的治理链条,是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变革的关键抓手,也是未来网络空间的根本支撑。
(作者为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副会长)
编辑:刘小源
关键词:治理 互联网 网络空间


河北南宫发现明成化年间七彩圣旨
探访韩国“世越”号沉船
韩国前总统李明博首次出庭受审否认检方指控
联合国秘书长呼吁各国根除腐败
伊拉克和中国油企签署油田开发合同
意大利总统任命朱塞佩·孔特为新政府总理
空军“红剑-2018”演习致力提升体系制胜能力
马德里上演斗牛表演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