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两岸新春话习俗之灶神在台湾
小年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节日,由于各地风俗不同,被称为小年的日子也不尽相同。民间历来有“官三民四船五”的传统,官家的小年是腊月二十三,百姓家是腊月二十四,水上人家则是腊月二十五。后来,经过演变,老百姓大多会在腊月二十三(南方也有些地区是二十四)祭灶,认为早办能早得到好运。
在台湾地区,“小年”这一称呼指的是“除夕”的前一天,腊月二十三则是“祭灶神”的日子。台湾的祭灶活动源自祖国大陆,又有自己的特点。
“祭灶神”的传说
传说玉皇大帝在每家派驻一位灶神(也称灶君、灶王爷、灶王),以监督考察这一家一年的所作所为。到了腊月二十三这一天,灶神将回到天上向玉皇大帝做年终总结和汇报。由于玉皇大帝不能亲自下凡,只能从灶神的工作报告获知各家消息,从而决定对这家是奖励还是惩罚。过了春节,各家又会将灶神接回来,继续监督这家的作为。“祭灶”实际是各家欢送灶神上天的节日。
根据传说所言,灶神是位颜值颇高的美男子,因此在北方地区有“男不拜月,女不拜灶”之说,或许有防“男女授受不亲”的意思吧。祭拜时,一般由男丁主持,如实在不得已需要女子来祭拜,则必须戴着斗笠遮掩面貌。
祭灶神的习俗
祭灶神象征着祈求降福免灾。祭灶多在黄昏,摆齐供品,焚香祭拜,把经过一年烟熏火燎的灶神画像揭下,用一块黏稠的糖瓜、饴糖、糕粘(都是黏的食物)在他嘴上,向灶王爷叮咛“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平安”之类的话,然后将画像烧掉。新年后再买一幅新灶神画像,将灶神请回来。
祭品中供奉着祭灶糖(糖瓜)和一些又甜又黏的汤圆,麦芽糖、猪血糕等。这类供品非常粘牙,是为了让灶王爷吃了之后粘住牙,不能开口讲话,人间的一些是非,就不会传到玉皇大帝那里去。
此外,台湾不少人家里都有灶王龛,设在厨房的北面或者东面,以供奉灶王神像。没有灶王龛的人家也会把灶王像贴在墙上。台湾的灶王像有两种,一种只有灶王一个人,另一种还画有“灶神奶奶”。
台湾的灶神庙
台湾主祭灶神的庙不多见。根据资料记载目前所知有四座,在宜兰县五结乡有开基灶君庙,还有新竹县北埔乡五指山灶君堂,屏东县东港镇九龙宫和屏东县佳冬乡九天宫。
按照台湾地区的习俗,农历八月初三是灶君圣诞。宜兰县五结乡开基灶君庙举行庆祝主神灶君千秋庆典仪式,隆重盛大。新竹县北埔乡五指山灶君堂,俗称上斋堂,又名云光寺,每逢农历八月初三灶王爷生日,膜拜人士络绎不绝。屏东县佳冬乡九天宫奉祀的灶君公,据说是很灵验的,问事跟消灾都很棒,游人信众不断,有不顺遂或者犯太岁的,都不妨到这里来试试看。
台湾“小年”怎么过?
既然腊月二十三要“祭灶神”,那么台湾人过“小年”吗?答案是有,就在除夕的前一天。通常外地的家庭成员都要在这一天回到家里来,等全员到齐,大家就开始围炉团圆了,因此除夕前一天为“小年夜”。
除了团圆的意思,根据《台湾过年的文化习俗》一书中记述,台湾人过小年夜有“拜天公”的习俗,天公也就是道教所说的玉皇大帝。拜天公要先看黄历也就是农民历来选择吉时进行祭拜仪式,台湾拜天公一般需要准备五牲来拜,五牲包括有猪肉、鸡肉、鸭肉、鱼肉(也可以用干鱿鱼来代替鱼肉)、豆腐干等五种。
台湾各地拜天公的风俗也不尽相同,有些地方的民众习惯在正月初九拜天公。2016年2月15日(当年的农历正月初八)福建省漳州市芗城区天宝镇珠里村的千年古宫庙玉尊宫,3000多名香客一齐祭拜“天公”。与此同时,台湾宜兰县草湖玉尊宫也举行祭拜仪式。这是两岸信众第14次在同一时刻共拜“天公”。两岸民众用这种传统方式,祈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幸福平安。(根据网络资料综合整理)
编辑:刘小源
关键词:灶神 台湾 习俗 祭灶 小年





河北南宫发现明成化年间七彩圣旨
探访韩国“世越”号沉船
韩国前总统李明博首次出庭受审否认检方指控
联合国秘书长呼吁各国根除腐败
伊拉克和中国油企签署油田开发合同
意大利总统任命朱塞佩·孔特为新政府总理
空军“红剑-2018”演习致力提升体系制胜能力
马德里上演斗牛表演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