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你言我语 你言我语
职场“过劳”不容忽视 68.1%受访者称工作强度大
68. 1%受访者认为自己工作强度大
近年来,我国职场中的“过劳”现象不容忽视,很多人表示工作强度大,时常“被加班”。
日前,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01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68.1%的受访者认为自己的工作强度大,68.6%的受访者每天工作时长超过8小时,86.5%的受访者担心过大的工作强度会影响身体健康。
本次调查中,受访者所在的行业为:互联网(16.1%)、服务(16.1%)、金融(11.2%)、医疗(10.7%)、教育(9.8%)、建筑(9.5%)、传媒(4.2%)和农业(1.7%)等。
25岁及以下的受访者占6.2%,26~30岁的占29.2%,31~35岁的占34.4%,36~40岁的占16.9%,41~45岁的占7.2%,46岁及以上的占6.2%。32.5%的人来自北上广深,16.7%的人来自其他一线城市,32.1%的人来自二线城市,17.8%的人来自三、四线城市。
68. 6%受访者每天工作时长超过8小时
调查中,68.1%的受访者认为自己的工作强度大,其中11.5%的受访者认为非常大。24.3%的受访者表示不太大,5.5%的受访者表示不大。
“加班是常事儿,工作压力还是挺大的。”王琛是一家新媒体公司的运营编辑,在他的日常工作中,几乎没有干满8个小时就能下班的时候?!懊刻?点半上班,晚上最早也要8点多下班”。
而对于在某文化艺术机构做项目负责人的刘晓燕(化名)而言,节假日取消、工作时间黑白颠倒也是家常便饭?!白稣庖恍泻苄量?,一个项目要排练、要彩排,还有正式演出,有时候为了赶进度,熬几个通宵也不奇怪”。
本次调查中,27.6%的受访者表示经常加班,60.7%的受访者偶尔加班,仅11.7%的受访者不加班。
具体而言,受访者每天的工作时长为:8~10小时(52.1%)、10~12小时(13.9%)、12小时及以上(2.6%),8小时及以下的受访者占30.2%。
“虽然为了赶工经常加班,但单位的福利比较好。”王琛告诉记者,超出正常工作时间是有额外补贴的,如果加班到21点以后,公司还可以报销打车回家的费用,吃饭也不是问题。刘晓燕的单位则使用上下班打卡机,加班有非常精确的考勤,每月会根据加班时长统一发放补助。
身为政府机关公务员的李敏(化名)表示:“公职人员没有大家想得那么清闲,赶上忙的时候,可能天天都要加班,早上8点半到,晚上8点半回。”而李敏的加班是一种“义务型”劳动。“我们加班不加工资,就是为了把手里的事儿干完”。
大家加班属于哪种情况?调查中,47.4%的受访者是公司支配、安排、要求加班,并将加班认定为劳动时间;32.9%的受访者表示可以自主申请加班,公司批复且给予相应的加班补贴;37.9%的受访者吐槽干不完活儿要“被”加班,且单位没有加班奖励机制;19.9%的受访者表示隐形加班多,下班后也要考虑工作或经常应酬。
编辑:梁霄
关键词:职场 不容忽视 受访者 工作


球迷风暴
毕业啦
斯里兰卡“螃蟹部长”的美食故事
格鲁吉亚新总理和内阁赢得议会信任投票
美商务部批准首批钢铁产品“232”关税豁免申请
联合国总部举行“国际瑜伽日”活动
中国美食节在特拉维夫举行
匈牙利国会通过“阻止索罗斯”法案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