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寻医·问药>医讯同期声医讯同期声
有一种痛叫“电子设备上瘾症”
虽说科技让生活更美好,但无时不刻离不开电子设备和手机,却让生活变得不那么美好了,甚至它会成为身边潜在的致命危险。
如今,手机俨然成为了“人体新器官”??次⑿?、刷朋友圈成为不少人每天睁开眼做的第一件事。吃饭、走路、约车、工作、直至睡觉都一直机不离手,如果赶上手机只剩下20%电量,又无法及时充电,就会陷入焦虑,不知要如何才好……
1月3日下午,陕西咸阳肖女士带着孩子在儿童戏水池内玩耍,但没多久肖女士就发现4岁的儿子不见了,经过大家一个多小时的找寻,最终发现孩子已经意外溺亡。监控视频显示:事发时肖女士正背对着孩子玩手机,并没有发现异常。孩子随后挣扎了约三分多钟之后,慢慢沉入水底。因为沉溺于电子设备,发生的类似悲剧越来越多在各地上演。
互联网移动时代,越来越多人患上电子设备上瘾症,面对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和平板等电子设备的上瘾症。特点是不停地在智能手机上刷新脸书、朋友圈等社交网站的信息和新闻等行为?;加懈蒙像⒌娜四改米攀只な奔渖贤膊辉敢獬鋈ゲ渭由缃换疃?。智能手机的出现,可以说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巨大变化,让世界变成了“地球村”。然而如今,却面临一个巨大的悖论:尽管手机让人们之间的信息传递更自由,但人与人的距离似乎越来越远了。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时空,而是我坐在你对面,你却只低头看手机?!惫シ昴旯冢灼菖笥阎湎嗷プ叨?,很是热闹。餐桌上一家老小也有说有笑。当下,无论地铁、公交还是办公室、家里,大伙都保持着高度默契——低头刷手机,更有甚者,热恋中的少男少女,也多是通过手机微信沟通情感,甜言蜜语,真正见了面,反而不知道说什么好。被手机控制捆绑的时候,人们就像一个“电子动物”,没了真实的情感。
“社交人”变成失控“工具人”
“要判定是不是手机成瘾,要看其使用行为有没有对生活造成影响。”北大六院睡眠医学科主任孙洪强教授对科技日报记者表示,过度使用手机和手机成瘾是两个概念。喜欢还并不能表明是成瘾。判断一个有没有患电子设备成瘾症主要看三个方面:首先是否因为使用手机影响到生活和学习,或者给工作造成失误;其次,用手机的时间是否日益递增,一天基本有多长时间在不??词只辉僬?,是否手机片刻都不能离手,没有手机的时候会不会出现焦虑情绪,甚至六神无主。
孙洪强解释,如果因为玩手机、连工作学业等正事也耽误了,基本可认定已经“成瘾”。现代人离不开手机,一是为了求肯定;二是为了掩盖自己的缺陷;还有的是为了缓解压力。孙洪强分析,因为手机社交往往有很多赞扬的表情和词语,满足了人们对于个人被肯定的渴望。在现实世界中,中国人的表述都比较含蓄,不太能面对面地说出直白赞扬的话语。另外,每个人都有缺点,比如有人在大庭广众下会比较紧张,说话语无伦次,而使用手机微信等社交软件沟通,就不会暴露出这样的缺点。
不过,他指出人与人交流最佳方式还是面对面,手机上的社交软件是没有生命力的,而人与人交流时的语音、语气和语态,能通过面对面的方式体会和感知。孙洪强建议,大家不妨放下手机,多进行面对面交谈,既有利于增进感情,也可以调节过度使用手机的问题。现如今,人们越依赖高科技手段,越容易产生人与人之间的疏离?!笆只暇怪皇且桓龉ぞ?,不能让其绑架了我们的生活和工作?!?/p>
无论是手机依赖还是手机过度使用都是有一定社会原因的。传统社会是一个熟人社会,而现代社会,人们更多的是孤立的存在??凸凵纤担嗣悄谛挠薪煌?,在现实中却找不到倾诉对象,只能在手机上通过虚拟交往寻求慰藉、缓解压力,而虚拟的网络世界恰恰迎合了这种心理诉求?!吧缁崛恕北涑墒Э氐摹肮ぞ呷恕?,从而加剧人与人之间的陌生感。
“手机过度使用是多方面作用的结果,与人的性格、现实压力等都有关系?!彼锖榍勘硎?,人在面对现实中的巨大压力时,手机可以是人转移这种压力的手段,但逃避现实只是权宜之计,不能解决问题。
尽管关于手机成瘾并没有明确定义,但事实上这种情形的确存在?;チ褂谜习丫急幻拦癫⊙峤猩钊胙芯俊R蛭形臀镏室谎崾谷松像?,介于许多人都会频繁检查自己的手机,不难想象手机“成瘾”已经成为社会普遍存在的问题。
智能手机让你患上“数码痴呆”症
我们对于手机的依赖度到底有多高?一份《智能手机依赖度调查报告》显示,每天有高达12.4%的人士使用手机时间超过6小时;有近一半的人过了半夜12点还放不下手机。值得注意的是,90后重度手机依赖者超越80后,甚至未成年的00后也开始加入“手机依赖”大军。触目惊心的数据背后,是手机依赖症患者的种种不适。
长期依赖手机等电子设备来记忆,确实会导致人们记忆功能减退。比如说电话号码、家人或朋友生日等重要日期和数字信息。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沈扬教授表示,大脑的记忆力是人类一项很重要的技能,它需要不断地练习,如果长期不使用而依赖电子设备的话,记忆功能就会下降。电子产品会不停地向大脑发出信息,过多地刺激会耗尽大脑的自然运作能力。实践表明,人们越经常使用大脑记忆,记忆力就会越好。现在伴随科技发达,人们借助于电子设备进行记忆,不用再记地图,随便到哪都用导航,一旦大脑不再主动或被动记忆了,记忆力减退就成了必然的趋势。此外,智能手机、电子设备貌似能帮人高效利用“碎片时间”,可大多数时候这只是假象。用5分钟、10分钟刷微博、看新闻,得到的都是简单的结论或片面的分析,而不是深度阅读与思考,这完全扭曲了“合理利用碎片时间”的初衷。因此,专家建议,数码设备使用者应当养成勤用脑、深度阅读和思考的习惯,同时建立并保持有意义的社交,放弃无用的信息接收方式等。
此前有调查显示,“手机依赖症”对手机使用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了极大的损害。“键盘手”、腱鞘炎、颈椎疼痛、视网膜脱落和黄斑病变等病症的患者,很大一部分都是“低头族”。长时间使用手机,造成局部肌肉的酸痛、骨骼的生理曲度发生改变,不知不觉视力下降、头晕头痛等症状接踵而来。另外,使用智能手机会扰乱荷尔蒙分泌,孙洪强建议,在睡前一个小时就要关闭手机,让自己的神经系统放松并进行睡眠校准。
让手机回归工具本质
与其说人们是被手机所奴役,不如说是被手机背后的商业模式所影响。这些客户端的开发商不断利用手机这个媒介平台,去满足和迎合人们的需求,实现其商业价值。
无论对于心理健康还是身体健康,有意识地减少手机使用或是一个好的方法。孙洪强认为,除非你的确需要随身携带手机,在家时就把手机放在另外一个房间,在工作时就把它放在包里。不要把手机放在床上或者躺在床上使用手机。智能手机是有益有趣,但当它影响到我们的生活时,就需要适可而止。
要合理地使用手机,回归现实的人际沟通,需要多方努力。一方面,需要对手机这一现代通信工具有全面的定位评估,另一方面也需要重拾一些渐渐被抛弃的生活习惯,比如全家坐在一起面对面的交流等,这个过程不仅需要一个个具体的人来完成,还得让社会用一种平和的节奏运行,要达到这个目标,需要整个社会有深刻的改造、变革,而这注定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社会学家顾骏也表示,人们原本是为了将零碎的时间利用起来才会不放过手机提供的信息,可是到了最后,却沉迷于手机,把整段整段的时光变成了碎片化时间的集合,其实并没有达到好好利用时间的目的,也没有更全面地掌握信息。更有甚者,因为要看手机而忽略了自己本来要做的工作和生活,从而导致了一些悲剧发生。适当地依赖手机,是科技手段改造社会的正常表现,但是过度依赖手机,甚至为了手机忽略其他,那就需要自我调节。
编辑:赵彦
关键词:电子设备 上瘾症 社交人 数码痴呆症
 
   
 

 科学家观察到迄今太阳系最遥远天体
科学家观察到迄今太阳系最遥远天体 青岛西海岸新区保税物流中心封关验收
青岛西海岸新区保税物流中心封关验收 俄土伊将推动叙宪法委员会明年初举行首次会议
俄土伊将推动叙宪法委员会明年初举行首次会议 祖拉比什维利宣誓就任格鲁吉亚总统
祖拉比什维利宣誓就任格鲁吉亚总统 中国科考队在南极冰盖发现蓝冰机场选址区
中国科考队在南极冰盖发现蓝冰机场选址区 河北省港口提前完成年度计划吞吐量
河北省港口提前完成年度计划吞吐量 欧盟重申不会与英国重新谈判“脱欧”协议
欧盟重申不会与英国重新谈判“脱欧”协议 俄罗斯圣诞气氛浓郁 莫斯科街头充满节日气氛
俄罗斯圣诞气氛浓郁 莫斯科街头充满节日气氛
 法蒂玛·马合木提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召明 王霞
王霞 辜胜阻
辜胜阻 聂震宁
聂震宁 钱学明
钱学明 孟青录
孟青录 郭晋云
郭晋云 许进
许进 李健
李健 覺醒法師
覺醒法師 吕凤鼎
吕凤鼎 贺铿
贺铿 金曼
金曼 黄维义
黄维义 关牧村
关牧村 陈华
陈华 陈景秋
陈景秋 秦百兰
秦百兰 张自立
张自立 郭松海
郭松海 李兰
李兰 房兴耀
房兴耀 池慧
池慧 柳斌杰
柳斌杰 曹义孙
曹义孙 毛新宇
毛新宇 詹国枢
詹国枢 朱永新
朱永新 张晓梅
张晓梅 焦加良
焦加良 张连起
张连起 龙墨
龙墨 王名
王名 何水法
何水法 李延生
李延生 巩汉林
巩汉林 李胜素
李胜素 施杰
施杰 王亚非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姚爱兴 贾宝兰
贾宝兰 谢卫
谢卫 汤素兰
汤素兰 黄信阳
黄信阳 张其成
张其成 潘鲁生
潘鲁生 冯丹藜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袁熙坤 毛新宇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学诚法师 宗立成
宗立成 梁凤仪
梁凤仪 施 杰
施 杰 张晓梅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