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争鸣 争鸣
如何看正在消失的“好工作”
生活中的一些事情正越来越耐人寻味,比如这个概念:好工作。最近几年,这个字眼几乎从人们嘴里消失了;或者说,它越来越没有固定的含义。与之呼应的,是在这个瞬息万变的当代社会,几乎所有人都要直面它:还有没有“好工作”?去哪里找“好工作”?
上世纪的“好工作”很明确,“铁饭碗”就是很形象的指称。只要成为体制内人员,就意味着无忧无虑,上到公务人员下到国企工人,都是好工作。改革开放后,好工作就变得形形色色了,开出租车是一份好工作,“猪肉佬”更是一份好工作。而伴着“下海潮”“下岗潮”,好工作更为明显地与财富挂钩起来,在各行各业,只要你有能力、又肯干,你就可以挣到钱,这份工作的价值就会被认可。
进入新世纪,“好工作”开始频繁在体制内外切换。随着改革力度加强,不少事业单位转企业,编制名额转为合同用工,“铁饭碗”越来越少;与此相对,市场的活力吸引更多公务员主动“下?!?去大江大浪里显身手?!昂霉ぷ鳌痹诘匚弧⑸矸萆系囊庖蹇枷?“逐利”的商人不再只有财富,而且还更加有地位。教师、医生的工作是好工作,民营企业家也同样。人们重新认识到,一份好工作的荣誉、财富,不再单纯依赖于体制的光环,更是自我拼搏、不懈奋斗所争取的结果。
“好工作”开始体现于国内外人才切换。过去很长一段时期,“好工作”都在国外,国内的工作“没含量”,所以留洋人才逆差极大;但现在,越来越多留学生选择“海归”。2000年,我国有38989人出国留学,回国的只有9121人;但在2015年,这两类人分别达到52.37万和40.91万。在今天,“海归”再也不被称为“毅然回国”,而是出于对更好工作的渴求——中国有越来越多的岗位提供给他们,不仅关于更多收入,而且是关乎梦想和价值。
“好工作”开始在更复杂的环境内切换。出租车司机曾经是好工作,可是它几乎被网约车蚕食掉生存空间;媒体人曾是好工作,然而现在则跌入冬天。一份工作好不好,似乎越来越不明确,越来越被复杂的环境所定义。这一点更为集中体现在互联网上,一家公司风光无限,转眼就可能举步维艰,在你眼里“最好”的工作,倏忽就可能变成挑剩的果子。而随着技术创新,人才流动将变得愈加频繁,很多工作将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更迭,人工智能则让今天的“好工作”岌岌可危。
这就是人们不再说“好工作”的原因,与其说是没有好工作,不如说是不再有大家公认的好工作,不再有一成不变的好工作。市场经济的特点就是不断优化效率、取代人力,这一点给了人们足够警醒——最关键一点就是思维的切换。言必称“好工作”,其实是渴望“求稳”,希图有个足够结实而温暖的堡垒;不再提“好工作”,其实是体悟到变化,知道没有什么是一成不变的,要更新自我来适应环境。
回到开始的问题,还有没有“好工作”?没有标准答案。随着时代一往无前,“好工作”将越来越不确定,将更加均匀地分散到各行各业里。未来,最好的工作将是适合自己的工作。那么,去哪里找“好工作”?这要听从于内心的召唤,在金钱、地位和个人价值等维度上作度量。而找准你认为的“好工作”,在岗位上做到最好、无可取代,或许是应对变化的最好方式。
编辑:刘小源
关键词:工作 职业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