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资讯资讯
年画艺术领跑民俗绘画市场
挂年画是春节到来前一项重要的民俗活动,不同地域、不同题材的年画作品体现了不同的民俗文化追求。1月10日,中国美术馆展出的馆藏年画艺术让观者再次领略了这一民俗绘画的魅力,其艺术投资价值也被重新认知。随着从装饰用品逐渐升级为民俗绘画收藏品,曾被人们当做废纸丢弃的旧年画成为很多藏家追捧的对象,得到了国内外收藏界的认可,而且高水准的年画还进军艺术品拍卖领域,其价格甚至能与书画作品一较高下。年画市场潜力的逐步显现,使其成为边缘艺术市场中的重要投资板块。

看市场边缘艺术价格攀升
艺术品拍卖的火爆带动了许多边缘收藏品,年画也在其中。据统计,作为一个新兴的投资领域,年画价格每年涨幅达到20%以上。
近年来,木版年画在京沪拍场经常出现,每张价位500-3000元不等。在拍卖记录中,金梅生、李慕白等老前辈的作品,每一张都要3万元左右;成册的木版年画,折合成每一张画计算,最高价值可达到5000元。一些具备特殊时代背景的宣传年画,价格上升幅度更快,这也吸引了拍卖公司的介入,早在2004年,广州嘉德就举办了国内首场年画专场拍卖会,拍出了不俗的成绩,一幅明代年画《寿星图》最后拍出了7万元;一对《尉迟恭沥粉金门神》和《秦琼沥粉金门神》的天津清初木版年画拍出了9.02万元高价,开创了中国年画的拍卖纪录。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中国年画收藏呈现出“墙内开花墙外香”的现象。早在17世纪,国外藏家就对中国年画产生浓厚的兴趣,称其为“年”的图腾。清代晚期以后,大量外国人来到中国,年画成了他们猎奇收藏的一项重要内容。如版画之乡的荷兰图书馆、德国莱比锡图书馆、美国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就专门收藏中国年画。俄罗斯的博物馆所藏年画甚至达到6000多张,远远超过中国的博物馆的收藏量。据称,中国河北省武强县年画博物馆中有20多幅年画复制品,这些年画真品现藏于伦敦大英博物馆、美国部分博物馆,在中国国内已成为绝版。
与此同时,除了传统题材的年画之外,新中国年画的原稿很多都出自名家之手,艺术价值很高,加之存世量较少,现已成为被众人热捧的一族。从这些不同品类的藏品受追捧的背后,可以看到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年画,有着非常广阔的市场前景。
谈投资要品相更要艺术价值
由于国内对于年画收藏的认识较晚,很多人还没有留意到老年画的收藏价值,所以老年画被藏界视为潜力股,此时正是加入的大好时机。从投资角度看,年画投资则应该首选名家作品或年代久远的老年画,也就是所谓的古版年画。传统的木版年画因其颇高的收藏和欣赏价值而成为国外收藏界的新宠,随着时间的推移,明末的老年画已极难觅得,而绝大多数年画精品是出产于清代中期,所以可以把清中期的老年画作为投资选择的重点对象。
有专家指出,年代越久远、印刷越精美、品相越好、存世量越少的老年画越有收藏价值。古版年画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其工艺美术价值与民俗价值。古木刻版年画由于蕴含着丰富的内涵,雕刻手法精细严谨,至今已属凤毛麟角,价值不菲,也受到了美术出版界、民俗研究专家的追捧,收藏价值首屈一指。
更为重要的是,衡量年画价值还要看艺术水准。新中国成立后,大部分艺术家都参与了年画创作,其中不乏李可染、黄永玉、黄胄、靳尚谊等名家,因而出现了以抗美援朝、大跃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为题材的在不少思想上、艺术上堪称一流的优秀年画作品,这一时期的年画在艺术水平上可以说达到了巅峰,具备很高的收藏价值,如丁渔绘制的《中国人民大团结万岁》、仇占国绘制的《英雄八连访大寨》、贺友直绘制的《小二黑结婚》等。而在拍卖市场上,这一时期的年画表现抢眼,张仃、古一舟、彦涵、吕学勤等老一代艺术家创作的《纺织互助》、《学文化》、《人民代表选举大会》等年画拍品,在拍场上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纵观当代收藏市场,优秀的年画作品因稀缺性和人文价值,在很多藏家的眼中有着很高的投资价值,同时也为国外的收藏者所珍爱,被誉为“可与中国明清珍本绣像插图相媲美”的艺术珍品。
辨真伪巧避投资陷阱
然而作为一种新兴收藏品,大多数人并不知道怎么收藏老年画。有专家指出,收藏年画要注意“久、好、少”,即年代是否久、品相画工是否好、存世量是否少,具备这些特点的老年画才有较高的投资和收藏价值。此外,木版底本是否还存在、是否能够再印,也是衡量木版年画价格的因素之一。如果木版底本已经消失,或者不能再印,该年画的价格会比较高。对于年画收藏者来说,集藏年画可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按年代不同进行收集,印制的时间越久,则收集的难度也越大,投资价值同样成倍提高;二是从年画反映的内容进行系统的专题收集,这种方式相对而言投资性略差。
由于木版年画的价值不断提升,过去很少有赝品的木版年画现在也出现了仿制品。个别不法商人采用高科技手段制作出所谓的“老木版年画”,即用高新材料打印出电脑画,蒙骗收藏爱好者。其实,鉴别这种“新画旧做”的方法也挺简单,就是用手指在年画边框处轻轻揉搓,如果真的是古年画,当时的印刷技术比较落后、色彩的附着度有限,就会出现比较明显的脱色现象,反之,用激光、喷墨打印机做出的假年画是不会出现这种脱色现象的。
据了解,老木版年画是传统工艺,以刀代笔,设色用天然颜料,水印有渗透感,比如天津杨柳青年画是用运河的水调和颜料,印出的色泽自然悦目,而仿印新品是用平面油墨印刷,无刀痕,颜料是油制工业品,过艳过亮,老木版年画一般都用手工宣纸印刷,仿品大都用机制宣纸,这些也都是比较容易识别的。
目前来看,年画收藏在边缘艺术品投资市场中已经占有了一定的地位,但老年画收藏者一般年龄偏大,尽管一些年轻人也开始加入老年画收藏的行列,不过老年画收藏市场还刚刚起步,收藏潜力有待进一步挖掘。
中国年画四大家
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坊和四川绵竹,是我国最著名的四大民间木刻年画产地,被誉为中国“年画四大家”。
●苏州桃花坞年画:始于明代,鼎盛于清朝雍正、乾隆年间,主要有门画、中画和屏条等形式。桃花坞年画,系用一版一色的木版套印方法印刷出来的,工艺精美。一幅画一般可套印四五次至十几次。欧洲许多国家的博物馆及艺术馆都有收藏。苏州桃花坞年画构图丰富、色调艳丽、装饰性强,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其代表作品有《春牛图》、《百鸟图》等。
●天津杨柳青年画:始于明代崇祯年间,风行于清代雍正、乾隆、道光几朝。杨柳青年画采用木版套印和手工彩绘相结合的方法,内容多取材于传统戏曲,还有仕女画及胖娃娃等。杨柳青年画构图丰满、线条工整、色彩鲜艳,多以金色染成,别具一格。杨柳青年画与苏州桃花坞年画并称“南桃北柳”。其代表作品有《荷亭消夏》、《福寿平安》等。
●山东潍坊杨家埠木版年画:兴起于明代,以手工操作并用传统方式制作,发展初期受到杨柳青年画的影响,清代达到鼎盛期。杨家埠年画的特点是重喜庆、浓彩、实用,多反映理想、风俗和日常生活,构图完整匀称,其代表作品有《麒麟送子》、《连年有余》等。
●四川绵竹年画:起源于北宋,到明末清初进入繁盛时期。绵竹年画以彩绘见长,构图讲求对称、完整、层次分明,代表作品有《迎春图》、《二十四孝图》等。
编辑:陈佳
关键词:年画艺术 领跑民俗 绘画市场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