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藏界人物藏界人物
纪录片导演萧寒:我“拍”故宫修文物
在这个浮躁社会中,财富能力、社会地位、颜值、情感……等等“成功”标签,正在固化无数奋斗在大城市人的终极梦想。
然而,有那么一群人,没挣到多少钱,却费了不少力、吃了不少苦,他们并不刻意去追求社会的普世成功,却在自己热爱的领域,做出了世人可能并不知晓,但绝对意外的成绩。
——剑走偏锋,自绘人生
1895?年12月28日,在巴黎卡普辛大道14号大咖啡馆的印度厅内,正式公映了由L.卢米埃尔摄制的“工厂的大门”、“火车到站”、“婴儿的午餐”等12部实验性的影片——最早的电影,是记录片。
一百二十年过去了,纪录片这个现代电影先驱者,好似在时光中中渐渐迷失自己,不再是大银幕的???,渐渐沦为边缘。
“纪录片为什么非得在票房上‘悲情’,才被认为是‘成功’呢?”曾创作过纪录片《喜马拉雅天梯》和《丽江·拉夫斯基》的导演萧寒很困惑。
一直致力于让“一个电影类型重新回归到他应该有的电影市场”的萧寒声音沙哑,面容疲倦。为了宣传《我在故宫修文物》大电影,十几场路演的间隙,他记不清这是第几次接受媒体的采访了。
这条重返之路上,重复的吆喝必不可少,萧寒甘之若饴。
然而,重返之路太长,2016年太短,故宫的文物还没修完,他却仍在坚持。

纪录片导演萧寒,创作了《喜马拉雅天梯》《丽江·拉夫斯基》《我在故宫修文物》
“风吹过的声音”
萧寒没有想过他的第三部纪录片会以这样的方式重返大银幕。
2016年年初,《我在故宫修文物》循规蹈矩地正走着大部分中国纪录片走过的路:在纪录片频道播出,分销给几个视频网站,在纪录片迷中小范围传播一下。然后……然后基本上就没有然后了。
谁也没有想到,寻常路中居然会出现意外。
是的,意外之喜出现了,三集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在Bilibili弹幕网站意外爆红了。
视频点击量超过200万,弹幕六万余条,好评如潮,收获粉丝无数。据悉,截至2016年12月,共有2万人报名故宫博物院文物修复的实习工作,其中大多数是“90后”的年轻人。
“一部纪录片能蒙观众如此厚爱,令我受宠若惊,同时也欣喜若狂?;拐婢拖裼行┤怂档哪茄?,我立马决定做电影版,对,上院线!”萧寒反应很迅速。
热度还在,上百个小时的拍摄素材还在,出品方及时出现,萧寒召集新团队,撸起袖子就干。剪辑时间长达七个月,这可能是个纠结又痛苦的过程。有媒体报道称萧寒认为电影版唯一的遗憾是时长太短。
“我个人最喜欢的还是原来3个小时的版本,但最终我们因为市场的要求我们还是把它剪到86分钟”,报道中这样引用萧寒的话。但在接受新华网记者采访时,他又否认了这一说法?!疤覆簧弦桓鲆藕?,每一个不同的版本都有他自己的生命力?!?/p>
这样的平衡和取舍可能是走向大银幕必须经历的。但这道坎过后,障碍还有很多。国内的观众几乎没有在影院观看纪录片的习惯,这是回归路上的一大障碍。
另一个障碍来自于市场中的其他选手——商业电影。由于纪录片侧重展示的是一段真实的内容,而不是一个故事。与商业电影相比,纪录片在吸引一般观众方面似乎天生就有一些劣势。
“它没有激烈的戏剧冲突,没有酷炫的画面,没有小鲜肉,只有修复师们一天又一天的日常,只有‘择一事,终一生’的匠人之心,只有蝉鸣、鸟叫和风吹过的声音?!?/p>

纪录片≠苦哈哈
上映日近,争议却不断。
“这就是借势贩卖情怀圈钱啊!”面对这样的质疑,萧寒在上映前一日发文回应:“能不能圈到钱不敢说,但我还真就想借这个‘势’贩卖一回情怀,也希望更多的年轻人能来买这份情怀。假如那些贩卖‘小鲜肉’、整容脸、吓人IP、雷人剧情的电影都能如此理直气壮,我们来‘贩卖’一下情感和人生观又何罪之有?”
“要说‘圈钱’,在中国的电影市场里,我还真没看到有一部纪录电影圈到过钱,甭说‘圈钱’,就是能在电影院里排上片的都没几个,不赔钱都要举杯相庆?!毕艉痪浠暗莱隽思吐计诘缬笆谐〉木狡取?/p>
一直以来,纪录片电影在中国电影市场一直是“叫好不卖座”。爆款前辈《舌尖上的中国》电影版上映一个月的票房不过才两百万人民币左右。
有数据表明,2015年共有14部纪录片有幸走入院线,全年票房加起来有6.9亿元,另一面,同样是2015年,有3部快销式的真人秀类纪实电影上映,却贡献6.6亿元票房。
“拍摄一千部影片,真正到院线上映的只有200部,其中盈利的还不多,这种剧情片的二八定律,对纪录片也一样。对于纪录片来讲,这个挑战更加严峻,因为纪录片很多,但震撼性的纪录片不多?!痹?016广州国际纪录片节上,资深电影发行人、上海唐德影院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赵军说,纪录片是有希望走向市场的,但在成为“黑马”之前,自己本身要经历锤炼。
锤炼路上,“有多少纪录片创作者如苦行僧一般孤独前行。”现实虽大概如此,但但萧寒觉得纪录片不应该是“苦哈哈”的代名词。
“有些人觉得,纪录片你越亏钱越显得你高尚,我觉得不是的,我觉得一个纪录片能赚钱它才能更高尚,更有价值,他对整个行业、整个人类才更有价值?!?/p>

春未来,“萧寒”正在
现实太残酷,在年末大片潮夹缝中顽强生长的《我在故宫修文物》上映11天,票房572万,截止12月27日,全国排片只有0.2%。
“想看但没有排片”,有观众向《我在故宫修文物》官方微博账号“吐槽”。这其实也说明了,中国电影市场的残酷,纪录片导演萧寒不会是第一次体会,也不会是最后一次。
然而,在严寒中,仍然需要看到希望。
数据显示,2015年纪录片行业总投入为30.24亿元,总收入46.79亿元,比上一年大幅增长。在此背景下,商业院线出现越来越多的纪录片“闯入者”:2015年,通过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审查的纪录电影有34部,其中14部进院线放映,均创下近5年的新高。
从票房1700万元的纪录电影《旋风九日》到《喜马拉雅天梯》,再到今年以6600万元票房刷新中国纪录片票房纪录的《我们诞生在中国》,电影纪录片不断有“黑马”跑出。
“有越来越多的作品走上大银幕,这就是一个很可喜的事情。”萧寒乐见2016发生这样的变化?!敖衲辏懈嗟南嗤嘈偷牡缬岸荚诠餐卮痴飧鍪谐?,有更多的伙伴都在加入这个市场,这都是变化?!?/p>
“但所谓的春天远没有到来,他还早着呢?!毕艉怠?/p>
那么,真正的春天应该什么模样?
“真的春天到来应该是这个模样,每年有常态地有一定的量的纪录片电影在大银幕上展现,同时有一两个明星的产品可以创造更有突破的票房成绩。那才是纪录片行业真正良性的发展。观众也逐渐习惯了去接受去影院里去观影去看纪录电影?!?(陈凯茵 游苏杭)
编辑:邢贺扬
关键词:纪录片导演 萧寒 故宫修文物 我在故宫修文物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