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喝茶工作室,同城空降服务同城附近喝茶网 ,qq官方月抛群入口,全国伴游大圈招聘全球高端私人定制社交平台

首页>收藏·鉴宝>资讯资讯

盘点2016非遗?;す丶剩禾嵴窬?激发新活力

2017年01月11日 14:04 | 作者:记者 王学思 | 来源:中国文化报
分享到: 

《公约》培训

2016年作为“十三五”的开局之年,非遗?;すぷ饕丫氲教岣弑;ご兴降淖萆罘⒄菇锥?。在这一关键阶段,准确理解《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以下简称《公约》)、客观认识我国非遗?;ご械氖导首纯鍪钦酚行П;?、传承和发展非遗的前提。2016年,两个面向全国范围的《公约》培训班的开班,将全国非遗?;ち煊蜓啊豆肌肪竦娜惹橥葡蚋叱薄?/p>

2016年10月,文化部非遗司、外联局在北京共同主办了“《?;し俏镏饰幕挪肌放嘌蛋唷?。来自各省区市文化厅局、非遗保护中心、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さノ坏南喙馗涸鹑耍约安渭友信嗉苹?7所高校的相关代表,共计260多位学员参加了培训。受邀的国内外专家围绕《公约》的基本概念及精神内涵、?;し且诺穆桌碓?、国内外实践经验等进行深入的解析。对于许多一线的非遗?;すぷ髡叨裕舜蜗低车匮啊豆肌肪竦幕崮训?,激发了他们思考和规划符合《公约》精神的可持续性健康发展的非遗保护之路。

时隔一个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非遗国际培训中心等单位在上海举办了“《?;し俏镏饰幕挪肌分泄ψ逝嘌德脑及??!备门嘌档亩韵蠖ㄎ挥诓斡胙信嗉苹?7所高校的讲师、教授和院系负责人,以期培训一批能使用中文讲解《公约》要义的师资力量,将公约精神传授给参加研培计划的广大传承人群、传递给更多的学生和民众。

理念之辨

尽管如“二十四节气”等许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祖祖辈辈传承了千百年的文化瑰宝,但单就非遗保护这项工作而言,我国不过开展了十余载,非遗?;すぷ鞯恼防砟钣肴鲜兑彩窃谑导吞剿髦斜恢鸩奖嫖觥⒗迩宓?。

2016年,就如何正确有效地保护、传承和发展非遗的问题,在非遗?;ち煊蛘箍诵矶嗵致邸C娑愿鞣讲煌纳?,文化部在多家主流媒体发布《正确认识非遗,是正确有效地?;?、传承和发展非遗的前提》《文化部非遗司负责人就非遗传承人群研培计划答记者问》等一系列文章,就相关的理念和认识问题进行了认真、科学和透彻的解答。

进一步明确了:非遗是鲜活的而不是静止的。它是传统在今天生活中的现实体现,并在传承中不断被赋予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创造力。非遗的传承是能动的而不是消极的。在社会结构、生活方式等非遗形成、保持的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的背景下,不断提升非遗的当代实践水平,对于?;げ⒃銮糠且诺纳?、维护并丰富人类文化的多样性,至关重要。

非遗的持有者是社区、群体或个人,他们既是传承者,也是实践者,更是创造者,是?;ぁ⒋泻头⒄狗且抛钗匾牧α?。尊重传承人群的主体地位和权利是非遗工作的重要原则。有效的?;ご胧┦悄芄蝗繁7且派Φ拇胧?。努力实现传承非遗与改善生活、丰富生活的统一,提升年轻一代对非遗重要性的认识和参与积极性,从而不断增强非遗传承活力与后劲、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非遗工作的重要目标。

抢救性记录工程

提起2016年的一部小众题材电影《百鸟朝凤》,许多人可能想到的是制片人方励的一跪,但在非遗?;ち煊颍蠖嗍且疟;すぷ髡呋蛐硐氲降氖钦诳沟那谰刃约锹脊こ獭?/p>

截至2016年底,有近300余名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去世,可见开展传承人的抢救性记录工程业已成为当下刻不容缓之要务。在“十二五”期间实施抢救性记录工程基础上,2016年,文化部又展开了对253位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掌握的丰富知识和精湛技艺的记录工作。为确保抢救性记录工程的质量和效果,文化部组织编写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程操作指南》。2016年9月,举办了全国抢救性记录工程培训班,对抢救性记录工程中的文献搜集、田野调查、口述史访谈、非遗实践拍摄、资源后期整理编辑等方面开展专题培训。

《非遗法》检查

2016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以下简称《非遗法》)颁布实施的第五个年头,为了进一步掌握各地依法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督促各方切实履行非遗?;し稍鹑?,文化部部署开展了《非遗法》贯彻落实情况检查工作。

在检查工作启动前期,各地文化行政部门进行自查,并将自查报告向社会公布。非遗司在各地自查的基础上,委托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非遗?;ぶ行目蛊拦溃⒏菔导是榭鲎槌杉觳樽槎?0个省份进行实地检查。检查成果显示,目前全国已有24个省区市出台了地方性法规,剩余省份正在积极推动出台地方非遗保护条例,有些省份正在向省政府申请加大非遗专项资金投入力度。

文化生态?;で?/strong>

2016年,我国逐步建立起文化生态?;で募ㄐ拦阑啤?/p>

为使每个文化生态?;な笛榍嬲晌挪岣弧⒎瘴ê?、特色鲜明、民众受益的文化生态?;で?016年文化部开展了文化生态?;な笛榍ㄉ杵拦馈8=瞿?、安徽徽州和山西晋中3个实验区进行了自评估和交叉评估工作?!督形幕;な笛榍ㄉ杵拦辣ǜ妗坊雇ü幕客鞠蛏缁峁?。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非遗保护中心对青海热贡文化生态?;な笛榍纫雅醋芴骞婊氖笛榍沟谌狡拦馈?/p>

同时,新一批文化生态?;な笛榍枇⒐ぷ饕苍谌ツ曷叫舳?。青海玉树、福建龙岩、西藏拉萨、河南宝丰等申报地区报送了申报材料。已经建立的18个文化生态?;な笛榍ㄉ枇?2个非遗传习中心、增设287个非遗传习点。其中,为向年轻一代传播格萨尔史诗文化,青海果洛成立了格萨尔史诗童声合唱团,2016年暑期,36名果洛藏族儿童在北京参加了艺术夏令营。

二十四节气

在2016年末的文化事项中,或许再也没有什么比“二十四节气”的申遗成功更令人振奋了。社会各界对此都表现出一种超乎寻常的关注和热情,全社会?;ず秃胙锎澄幕募で橐脖恢匦碌闳肌?/p>

对于中国人而言,二十四节气是融于民族血脉的文化传承。相较于某个具象的非遗项目而言,二十四节气更像是一个文化的集合,它不仅是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同时也蕴含着我们应该如何理解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深意,是一种生存的智慧和生活的哲学。

专家指出,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不断发生着变化,一直以来,我们总是处在“关注传统”和“摆脱传统”两个倾向的“角力”中。借助“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的契机,我们应该从顶层设计上去思考如何让传统与生活合拍,让我们的文化软实力、民族风格、民族气派不只停留在口号上。

全民乐享

这一年,能够明显感受到在人们的心田,非遗?;ふ馄恋赜⑽屡鹄?。

在2016年的文化遗产日期间,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各地组织开展了800余场形式多样、精彩纷呈的展示宣传活动,极大地促进了全民参与、共享非遗?;さ某晒?。《我在故宫修文物》纪录片和电影,从年初红到年尾,更值得一提的是最先掀起这一观看热潮的是一批“90后”“00后”粉丝。网友说,这部片子不板起面孔说话,而且让人“不明觉厉”。其实对于非遗,年轻人有自己的方式了解它、走近它,比如“直播”。2016年暑期,清华美院的硕/博士生就用网络直播的形式将他们“探宝之旅”的所见所闻分享给广大网友,同时也为非遗项目和传承人带来了更多的关注与支持。去年,阿里巴巴文化中国还在浙江杭州举办了一场“网络红人向非遗传承人一对一拜师学艺”的同步直播,据统计,当天的直播吸引了百万网友的围观。

可以看到,2016年,越来越多的社会企业加入到非遗?;ば辛校矶嗍焙?,这种源自社会的支持同样切中要害。如长期将非遗?;ぷ魑笠瞪缁嵩鹑蔚钠灯笠当β恚ㄖ泄┢得骋子邢薰救ツ?月与清华大学正式携手建立了校企合作的非遗?;ご葱禄?,帮助传承人获得活化非遗的资源、技术和渠道,使传统工艺能够融入现代生活。


编辑:邢贺扬

1 2

关键词:盘点 2016非遗?;?#32;关键词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