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资讯资讯
世界首座饲料博物馆落户农大
逛遍博物馆 探究“民以食为天”的本源
在这里你可以看到系统完备、完全可进行实际生产的饲料加工设备。你可以通过远程监控系统看到一头头小猪如何在精细化科学喂养下健康成长,将植物饲料转化为高品质的动物蛋白。也可以点击虚拟系统,自主配比饲料,然后喂给小猪,亲自当一回“饲养员”。你还可以看到琳琅满目的1200多件饲料样品,恍然大悟原来燕麦、红景天、刺五加、当归等滋补药材并非人类独享。


这里是2016年11月份建成开放的饲料博物馆。它位于中国农业大学,是世界上首座以饲料为主题的博物馆,集教学、研究、科普、文化传承于一体,创建了一个帮助人们了解动物饲养、认识食品安全源头的大平台。
缘起:
民以食为天的中国
应该有探究饮食本源的博物馆
饲料博物馆执行馆长马永喜博士全程参与了饲料博物馆的筹建。他说,建设这个博物馆主要是学科带头人、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发先生的创意。李教授上世纪90年代回国后,一直在学院任教,并担任了农业部饲料工业中心的主任。博物馆正是在饲料中心曾经的中试车间基础上改建而来。
中试车间建成于1998年,是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产学研”有机结合的典范,在世界范围内也只有3家高校具有这样的设施,在中国则是唯一。中试车间的生产功能在2011年终止,4个库房闲置下去,该如何有效利用呢?李德发觉得应该做一个博物馆或者展览馆这样的文化场所,兼具教学科研和文化传播的功能。2014年年初,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远在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访问交流的马永喜。
马永喜访学之余走访当地,发现只有200多年建国史的美国竟然博物馆遍地都是??叭怪萘⒋笱诘摹奥佟背蔷陀卸嗉也┪锕?,位于芝加哥的博物馆中有专门展陈谷物的板块?!霸勖侵泄赜小褚允澄臁拇常└幕凶偶盖昀?,应该有一个记录饲料文明的博物馆?!崩畹路⑺?。
当年5月,马永喜回国。反复讨论后,饲料博物馆的方案就此落地?!八橇衔拿魇侵泄└?、畜牧文明的重要体现,记录着中国农业的发展历史。饲料的应用在现如今的食品供给中更是不可替代?!甭碛老捕约钦咚?。这也是他们对饲料博物馆功能的预期。
建设:
院士四处“化缘”
只为饲料博物馆高水准建设
2015年,饲料博物馆开始筹建。面临的最大难题就是资金短缺。中试车间原有的三套饲料加工设备留了下来,这可是镇馆之宝,但需要清洁保养。李德发带人联系了生产商,几经协调商讨,对方答应免费进行清洗维护,博物馆的建设得以艰难起步。随后中国农业大学给予了大力的支持,提供资金用于购置空调、喷淋消防系统和电子教学设备。但这与总预算依然有很大差距。李德发院士与行业内的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家进行多次沟通,获得了大北农集团邵根伙博士的资金支持,另外饲料中心毕业生杨立彬、张镇福等也雪中送炭,慷慨解囊。
近几年不少企业都在建设院士工作站。李德发接受了一些知名企业的邀请,但无视个人待遇,只希望对方能把原本应给自己的费用投在饲料博物馆的建设上?!罢抢钤菏康乃拇Α怠?,才换来了博物馆的高水准建设?!甭碛老菜怠?/p>
此外,博物馆的展陈设计也一度让他们头疼不已,“我们是搞学术研究的,展览布置完全是外行?!奔妇量?,最终找到了一支高水平的设计团队,帮助解决了一系列问题。
从2015年10月博物馆正式开工到去年11月26日建成对外开放。师生们耗费了巨大心血。整个建设时期,只要在北京,李德发天天都会过来关注建设进度,放弃休假的工作人员比比皆是。
探访:
虚拟系统体验饲养
叶酸当归皆可作饲料
最近记者探访了位于农大西校区的饲料博物馆。走在校园里,问农大学生博物馆的地址,几乎所有人都能熟悉地指出它的方位——尽管走进博物馆得“钻”一个胡同?!芭┐笥辛诵碌乇??!币幻Φ?。
饲料博物馆的“标识”内涵丰富。带领记者参观的马永喜介绍说,标志的左侧是玉米胚芽的造型,右侧是大豆芽的造型,两个组合在一起,就形成了类似中国传统太极的图形,不仅体现了博物馆的农学特征,更预示着饲料行业实际是地球物质能量循环中的一环,循环往复、生生不息;此外两个胚芽轮廓之间的间隙呈“S”形,像DNA双螺旋结构,是饲料中“饲”的拼音首字母,也是科技“science”单词的首字母。
走进这座建筑面积3280平方米的博物馆,里面综合、科教、原料、机械4个展厅功能分区明确,采用实物、展板、影像、虚拟等陈列技术,动静结合,全息展示动物营养与饲料行业的发展历史和研究现状。
在综合厅,参观者可以全方位了解饲料行业的发展历史:原来孔子竟然是畜牧的先驱;我国最早的饲料配方在西汉时期就已经出现;现如今我国是世界上饲料产量最大的国家。在原料厅,多达1200多瓶的各种饲料样品绝对让人大开眼界,除了玉米、小麦、高粱、大豆等常规原料,还有广大母亲所熟悉的叶酸,也有刺五加、当归、燕麦、红景天等中药材?!岸锸秤玫乃橇希煞忠坏愣疾换岜热瞬?,不仅要全面,还要均衡?!甭碛老步馐偷?。
在博物馆里,参观者还可以利用虚拟系统体验一把“饲养员”的生活,使用饲料配方系统,参观者可以用不同比例的玉米、豆粕、小麦麸等原料配制成配合饲料,然后“亲手”饲喂给小猪,之后系统会呈现出不同饲养方案所产生的效果:比如玉米占比太高,小猪便会长成一只圆滚滚的大猪,系统提示“过胖”。此外,参观者还可以通过远程视频系统连线远在河北丰宁的饲养试验场,实时传输的画面可以呈现饲料车间及猪舍内的工作状态,向人们展示科学饲养模式下的现代养殖业,同时可用于远程教学。
科普:
科学用饲料肉类挺安全
吃饲料长大的猪,它的肉安全吗?现在养猪、养鸡是不是都靠激素,肉怎么不香了?凭什么过去养头猪要一年,现在只要不到6个月,这样的肉能吃吗?……随着食品安全意识的提高,上述问题一直被不少市民反复热议。在饲料博物馆,这些问题都有清晰、科学的回答。
博物馆里有一位“猪博士”,它说不同品种的猪,肌肉内脂肪沉积的能力不同,原来的土猪生长缓慢,肌肉内脂肪含量高,口感好。而现在的三元杂交猪生长速度快,瘦肉率高,但肌内脂肪含量低,口感因此相对差一些。猪肉品质的另外一个影响因素就是饲养时间,时间越长,脂肪沉积的越多,肌肉内脂肪比例越高,口感就越好,而三元杂交猪由于生长速度快,出栏时间短,因此脂肪沉积量有所下降。“所以不存在‘猪肉都是靠饲料添加剂催肥出来的,所以没有过去土猪肉好吃’的说法?!?/p>
那速成鸡、速成猪是否都用了激素?饲料博物馆的专家也说了,激素非常昂贵,一方面国家明令禁止,另一方面饲料中添加激素对于促进鸡、猪的生长并无效果。至于“速成”的原因,主要就是六个字:好种、好料、好舍。好的品种是主要原因,营养全面的饲料、适宜的生长环境都是传统饲养模式无法比拟的。所以白羽鸡可以42天出栏,25公斤的仔猪4个月后可以长到100公斤,并且其营养价值与生长时间长达一年的猪、鸡相比,并没有多大区别,饱和脂肪酸含量少了,反而更有利于人体健康。
当然,也有不少因素影响着饲料本身的安全。少数不法厂商曾经违规在饲料中添加国家明令禁止的物质,比如瘦肉精、地沟油、三聚氰胺、苏丹红等。想要杜绝这些现象的出现,不仅需要厂商自律,消费者增强安全意识和维权意识,政府部门更要加大监管力度?!翱梢运?,如果厂商按照规范合理使用饲料,饲养出鸡、猪、牛等,其食用营养、安全是没有问题的。”马永喜说。
我国的饲料产业伴随20世纪70年代末的改革开放而兴起和发展,如今已成为我国农业中产业化程度最高、产业集中度最高、产值超万亿的基础性产业,同时带到3万亿的畜禽养殖业,1万亿的水产养殖业,8000万的草牧业?!八橇系谋局适抢米匀还媛?,把一些人类无法摄入,或者不愿意食用的植物原料转换成高价值的动物蛋白,为人类社会节约了大量粮食,这就是饲料行业的价值。它是民以食为天的本源?!?/p>
如今开馆不到两个月,几乎没有对外宣传的饲料博物馆已经接待了慕名而来的超过3000人次的参观者。马永喜说,科普宣传是博物馆的其中一项重要职能,希望能有越来越多的市民、学生走进博物馆,了解饲料,科学认识我们身边的食品安全问题。记者 张航 王亚楠摄
编辑:邢贺扬
关键词:博物馆 民以食为天 世界首座饲料博物馆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