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古代上海如何参与海上丝绸之路?
■古代上海地区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以青龙镇港衰落和上海港兴起为标志,可以划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前期上海地区参与海上丝绸之路的交流活动以市镇港口为中心,后期则以港城为中心;前者以青龙镇和宋朝后期的新市镇为支点,后者以上海县及其港口为主要支点
■当郑和第七次下西洋航行回国的时候,可能是由于刘家港口条件发生变化难以停泊大船,郑和船队一度选择当时的崇明西沙天后宫前面的宝船港作为停泊地。从多种历史文献看,郑和下西洋船队中还有一些来自上海的军人和医生。这些人的事迹和影响资料目前还十分有限,需要进一步发掘
上海青浦区古青龙镇遗址的最新考古发现引起轰动,出土的古寺地宫舍利和陶瓷等文物通过“二重证据法”补充了文献记载的不足。特别是,出土的陶瓷不少来自各地名窑,与经销海外的陶瓷类型相同,提供了上海地区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交流重镇的重要证据。相关考古新发现深化了人们对区域历史的认识,为上海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人文历史定位开辟了新的思路。
青龙镇贸易航线
远达东北亚东南亚海域
明正德《松江府志》记载,青龙镇设置于唐天宝五年,是文献记载中上海地区最早出现的市镇,其历史具有多重意义。
从区域社会历史来看,青龙镇历史比较悠久,是江南市镇的先驱和典型。作为唐宋时期长江三角洲地区重要的市镇港口和江南经济枢纽之一,从青龙镇出发的航线远达东北亚、东南亚海域。由于对外贸易的促进作用,青龙镇发展较快,领先于其他江南市镇群体。同时,青龙镇本身具有早期的新兴城市萌芽色彩,并具有发达的经济文化成果,是上海的骄傲。
特别是到了宋代,青龙镇向城市发展的趋向已经非常突出,不仅当地经济发达,税收担当不断提升,都市文化形态的萌芽也伴随出现。从考古勘探结果看,宋代青龙镇聚落区面积扩大到25平方公里,是唐代的4倍,新的桥梁不断营建。监镇赵彦敌在任上创建镇学、建设市容,士绅精英辈出。
方志记载,华亭县城镇有60坊之多,其中青龙镇就占到36坊。当地还有瓦市勾栏等演艺娱乐场所,酒楼商铺一一涌现,代表了典型的城市化生活方式。近年来发掘所见的大量陶瓷,来自越州窑、长沙窑等畅销国内外、驰誉丝路的名窑。
不过,由于水文地理环境变迁,其所临近的青龙江和顾会浦虽经数次疏浚仍逐步淤积,最终导致贸易活动衰落。加之人口规模有限,产业发展遭遇瓶颈,青龙镇最终没有成为县城,失去了发展成为城市的机会。
市镇港口兴衰
划分对外交流两个阶段
从古代丝绸之路历史地位角度来看,青龙镇在唐宋时期就参与了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是晚唐以来上海乃至长江流域对外交流的重要港口和贸易集散中心。这一时期,繁华的青龙镇上甚至有外国侨商居住。
青龙镇是上海参与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标志,其发展曾经带动整个华亭县,并进一步推动了上海、江南地区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根据方志记载,青龙镇曾有不少寺庙,曾建有3亭、7塔、13寺院,并建有供奉妈祖的圣母祠。最新的考古发掘研究表明,当年曾经充当航洋航标的青龙镇隆平寺塔高达48米以上。值得一提的是,名僧清拙正澄元代时期曾住松江真净寺。当时,许多日本入元僧集于他的会下。清拙正澄开创的“清拙派”,是日本禅宗二十四流派之一。
事实上,古代上海地区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以青龙镇港衰落和上海港兴起为标志,可以划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前期上海地区参与海上丝绸之路的交流活动以市镇港口为中心,后期则以港城为中心;前者以青龙镇和宋朝后期的新市镇为支点,后者以上海县及其港口为主要支点。在上海镇兴起以前,青龙镇支撑和主导了几百年的上海丝路贸易活动。
结合青龙镇的历史资料和最新考古成果,上海地区拥有唐宋以来的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晚唐以来瓷器丝绸和其他商品贸易的始发港、宋元明清东亚文化交流中心及佛教交流重镇。对于上海而言,凭借青龙镇等参与丝绸之路交流活动,不仅有力地促进经济、社会和文化等领域的发展,而且也得以驰誉远洋、名闻中外,以至于为包括东印度公司在内的西洋势力所觊觎。
崇明宝船港遗址
见证上海参与郑和下西洋
实际上,上海地区的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址不止青龙镇一处,还有超果寺遗址、宝山烽堠碑、崇明宝船港、松江天后宫、崇明天后宫(净律庵)等。这些重要的历史文物,有的只存地名、缺乏遗存,有的面目全非、经过历朝历代重建改建,有的仍有相对完整的古建筑。总的来看,这些遗产、遗址、遗迹、遗事都值得保护、开发和利用。
方志记载,当郑和第七次下西洋航行回国的时候,可能是由于刘家港口条件发生变化难以停泊大船,郑和船队一度选择当时的崇明西沙天后宫前面的宝船港作为停泊地。虽然宝船港遗址具体位置仍需要研究,但毫无疑问是上海直接参与郑和下西洋活动的历史见证。从多种历史文献看,郑和下西洋船队中还有一些来自上海的军人和医生。这些人的事迹和影响资料目前还十分有限,需要进一步发掘。
今天在高桥保存的宝山烽堠碑,也是郑和下西洋及古代海运的重要历史资料。有人认为,宝山烽堠是我国历史上第一座大型行船灯塔??淘谏厦娴拿鞒勺嬗泼?记录了明初利用烽堠为上海周边导航的情况。
上海历史上还有多个天后宫址,现存松江天后宫保存了自河南路原址迁来的楠木殿,是上海天后宫建筑遗存硕果。崇明也有一处天后宫遗址,即净律庵,创建于宋朝,亦有700年历史。据传,这是崇明第一座神庙,其西向面临施翘河渔港,南侧临长江,供奉天后“妈祖娘娘”,受到渔民崇敬。渔汛期间,常有庙会,买卖海产品的人群与敬香还愿者摩肩接踵。
规划利用历史遗产
深化“一带一路”纽带联系
以此次青龙镇遗址考古为契机,上??梢匀?、系统地规划本地海上丝绸之路遗址的维护和利用,建设一批新的博物馆和遗址公园等,加强相关文化产业建设,让历史遗产在得到保护的同时为现实和时代服务。
可以考虑在青浦区或在市区结合出土文物,以青龙镇遗址出土陶瓷文物和隆平寺塔地宫为主要展示,建设上海丝绸之路历史博物馆。同时,建设青龙镇遗址公园,再经由专家论证后,可按照宋代风格复制重建青龙镇古寺和寺塔,重建古镇坊包括古侨商区等,以供学习、教育、宣传和观光。
崇明天后宫更有必要重修,可在现有庵寺旁重建天后宫、建立海洋文化博物馆和古代西沙宝船港码头复原展示区、崇明宝船港丝路遗址公园,并在公园内适时举行纪念1424年郑和第七次下西洋停泊崇明的活动。为此,还可建造郑和宝船模型、郑和塑像,以积极弘扬我国航海文化和上海海洋文化,进而与“一带一路”形成紧密的历史纽带联系。
当年跟随郑和下西洋船队出海立功的人群中,有一批来自上海的大夫。经考证,包括陈常、枫泾人陈以诚、华亭人吴仲德等。建议在市区或这些历史人物的家乡建立传统中医文化博物馆或纪念馆,并立塑像以纪念他们在海上丝绸之路上传播中华医药文化、开展中外友好医药交流的事迹。
此外,松江人沈度是明代书法家,在郑和下西洋带回长颈鹿之后,还创作图文上献永乐皇帝。他的《瑞应麒麟图》是我国古代书画的精品,更是上海与海上丝绸之路密切联系的重要佐证。像这样的历史人物,需要我们后人注重整理文献、搜寻资料并多多宣传。
(作者单位: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编辑:刘小源
关键词:上海 青龙 丝绸之路



河北南宫发现明成化年间七彩圣旨
探访韩国“世越”号沉船
韩国前总统李明博首次出庭受审否认检方指控
联合国秘书长呼吁各国根除腐败
伊拉克和中国油企签署油田开发合同
意大利总统任命朱塞佩·孔特为新政府总理
空军“红剑-2018”演习致力提升体系制胜能力
马德里上演斗牛表演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