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今日要论今日要论
全球裂变中的大国关系
国际形势的变化或可比附股市,有时平缓,有时剧烈,“个股”尤其是“权重股”走势会对“大盘”盘面带来影响,而“大盘”阴晴对“个股”表现往往更具决定作用。在意外频发、乱象丛生的2016年,国际形势的“大盘”显然难以乐观。受“消息面”不断传出的意外信号影响,世界政治和大国关系在深度调整中出现裂变。
图来自网络
全球裂变突出表现在国际“风向”的变化,引领者则是在过去三百年中先后扮演世界头号强权的英国和美国。上半年的英国脱欧和下半年的特朗普当选,分别传递出英美从全球体系向国内“回缩”的倾向。美国作为头号强国,其全球布局的调整必然引起联动效应?!罢铰栽倨胶狻笔前掳吐碜畲蟮耐饨灰挪?核心在于加强对亚太地区的掌控。尚未上台的特朗普已准备拿“再平衡”祭旗,高调宣布将废除作为再平衡政策经济领域支柱的TPP。
特朗普的“回缩”不是“关门主义”,而是将对外政策的着眼点从领导世界,转向了获取交往中的“实在好处”或绝对经济收益。当选不久,他就在“一个中国”问题上触碰中国底线,连奥巴马也忍不住劝其不要玩火。特朗普还组建了“富商+军人”的执政班底,提名??怂姑梨谧懿贸鋈喂袂?让外号“疯狗”的鹰派军人担任国防部长。世界将要面对的是一个爱惹事、不消停,通过不断撩拨挑逗他国换取美国经济利益的另类美国总统。由此,中美之间竞争的重心很可能转向经贸领域,但政治军事领域的摩擦恐怕也不会减少。
美国和俄罗斯的紧张对峙仍在延续。从G20杭州峰会上奥巴马与普京相遇时的“眼神杀”,到APEC峰会期间“史上最冷漠握手”,都折射出美俄矛盾已经冰冻三尺。不过,否极泰来是国家间关系的规律,特朗普上台给美俄改善关系带来了机遇。从美国大选中特朗普的“亲俄”言论及其与普京之间的惺惺相惜,到关于俄暗助特朗普上台的传言,都让“美俄接近”的预测甚嚣尘上。一些西方媒体乐于把特朗普看成中俄之间的一个“楔子”,用“小三”介入可能“离间中俄”的思维自我宽慰。
应当承认,来自西方的共同压力是近年来中俄接近的重要背景。不过,中俄并非同盟,两国关系也不针对第三方。中俄元首年内实现6次会晤,普京则再度访华,两国在签订30多项合作文件的同时,还共同发表了关于维护全球战略稳定的声明。这表明,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并非建立在传统的合纵连横思维之上,而是具有充足的内在动力。何况美俄冲突的根源主要不在领导人的个人关系与政策,而更多是来自地缘政治等利益冲突,两个强势领导人狭路相逢,惺惺相惜绝不意味着在国家利益上让步,妥协反而变得更加困难。
深陷严重内部?;呐访宋尴舅?国际影响力进一步衰落,而同样影响力下滑的日本却在焦虑感、压抑感、失落感的支配下不甘沉寂。安倍先是在5月份访俄,试图在美俄对峙的情况下搞“平衡外交”以自重;随后又借主办G7峰会大力炒作南海问题,针对中国的意图明显。不过,安倍缺乏综合实力支撑的“求关注”更多只能是自娱自乐。
在西方传统大国大多遭遇困境的背景下,中美俄印作为未来四大国的影响力愈发凸显。中美俄在客观上构成一种全球“大三角”,而中俄印则在亚欧大陆成为一种“小三角”。中俄印分别推出的“一带一路”、“欧亚经济联盟”和“季风计划”在年内的对接取得较大进展,避免了在区域合作中的恶性竞争;三国还利用上合峰会、金砖峰会等契机,站在一起争取新兴国家的治理权,在争取“让责任和权力相匹配”中促进了团结。不过,就像中美俄不是“魏蜀吴”,中俄印也并非“刘关张”,在“义利兼顾”原则下理性面对问题,妥善处理分歧,才是促进大国关系良性互动的长久之道。
2016年的全球裂变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大国关系的“基本面”,也孕育着进一步重塑国际关系的强大动能。作为一个正在崛起的大国,中国需要对来自外部的风险和挑战做更多准备,且行且谨慎。(卜永光)
编辑:刘小源
关键词:全球 大国关系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