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资讯资讯
古代春运什么样 同样面临回家难
2016年12月15日,随着2017年春运火车票的开售,又一场全球规模最大、最集中的人口流动拉开序幕。
“春运”一词最早出现在1980年的《人民日报》上,是随着改革开放对人口流动的限制放宽后,中国出现的特有的社会现象。因此,从狭义来说古人是没有春运的,但从广义上来讲,从春节出现开始,春运现象就存在了,即所谓春节期间的出行。古人春节是怎么回家的?古代的“高铁”和“大巴”又是什么样的?
古代春运“大巴”畜力车 资料图片
古人春节也面临“回家难”
春节,是一年中最重要、持续时间最长的节日,民间俗称“过年”。每年过年,家家户户欢聚一堂,吃年饭、守岁,迎接新年到来。
与今天一样,大家争着回家过年,便是古代春运的源头。据考证,周代出现了现代春节的雏形,古代“春运”也应运而生。然而,受自然、政策,特别是封建时代“父母在不远游”等礼俗因素的限制,古时候人口流动的数量并不大,距离也不太远。与今天不同,古代春运的主体并非“外出务工人员”,而是公务人士和商人。
在古代,由于路途遥远、交通条件所限,许多人无法回家过年。即便到了交通相对发达的隋唐时期,“回家难”现象也相当普遍。
隋代诗人薛道衡的《人日思归》有云:“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毖Φ篮馐呛佣谝酰ń裆轿魍蛉伲┤?,他从北方来到南方,没能及时赶回去与家人团聚,看着南方欢快的节日气氛,自己却独在异乡,所以诗中流露出他心中无限的惆怅和思乡之情。这从侧面说明了古代春运“回家难”的现象。到了唐代,诗人王湾更是留下了“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的千古名句。
为了解决薛道衡、王湾这类“人在旅途”者回家过年的难题,古代官府也尽量不在过年时安排公务人员外出。而外出谋生者、经商人士,则会早早动身起程上路,避免延误了回家的时间。
秦代“高铁”:硬木轨路
“回家难”的背后实是“行路难”。因此,中国历朝历代的统治者都不忘修路。
在殷商时代,中国古人便十分重视道路交通的建设,在安阳殷墟考古中就发现了大量车马坑。到了秦代,中国的陆路交通水平突飞猛进,秦始皇在统一六国后,修建了四通八达的全国性公路网,这给“春运”提供了便捷。
据《汉书·贾山传》记载,“(秦)为驰道於天下……道广五十步,三丈而树,厚筑其外,隐以金椎,树以青松?!背鄣朗乔毓墓溃蛹窃乩纯?,驰道并不输于现代高速公路。折算一下,驰道宽达69米。不只路宽,路旁边还栽植松树,注意绿化降噪,这在当时算是世界第一。
有人认为驰道是皇帝专用,这其实是一种误解。驰道是“天子道”不错,但“道若今之中道”,也就是说驰道是多功能的,中央部分(3丈宽)才是速度较快的皇帝专车用道,别的车和人只能走一边,这与现代全封闭高速公路分出快、慢车道如出一辙。
除了驰道,秦时还有直道、轨路等。这里所说的轨路,便是当时的“高铁“。当然,那时的轨道非铁轨,而是用硬木做的,下垫枕木,除了工程材料不同外,与现代铁路基本没有什么区别。马车行驶在上面,速度非???。
秦代有“高铁”这一惊人结论是有现代考古依据的,该遗址位于今河南南阳境内。轨路的存在让《史记》中所谓“车同轨”有了新的解释。
需要说明的是,秦代修建公路网并非出于民用需要,而是出于军事考虑,但它对民间风俗影响却是不容忽视的。
古代“大巴”:畜力车
影响春运效率的,除了路况外,还有运输工具。中国不只是最早修筑高速公路和使用轨道交通的国家,还发明了各种运输工具。国外学者认为,车为苏美尔人在公元前35世纪时首创。其实中国对车的使用也很早,史料记载,在4000多年前的黄帝时代就有车了。
在古代,驱车动力主要是人力和畜力。中国最早的人力车是辇,辇就是轿子的前身,之后又有痴车、独轮车、鸡公车、黄包车、三轮车。而长途运输特别是物流则主要靠畜力车,它就是中国古代的“大巴”。有马车、驴车、骡车、牛车等,其中马车是古代春运最主要的工具,和现代长途大巴一样重要,至今在北方个别地方仍能看到马车。
畜力车也分好多种:轏(音同栈)车、辎车、安车、辒(音同温)车、轺车、传车、兵(军)车等。轏车是一种轻便车,结构简单,车体材料档次也低;辎车则是大货车,送人时则变成了大客车。安车就比较高级了,是政府官员或“VIP贵宾”乘坐的,相当于现代高级小轿车。辒车是一种卧车,有窗,可调节车内温度,这车子相当于现代豪华房车,是“总统专车”,只有皇帝才能使用,不属古代春运工具,在秦始皇死后成了高级“灵车”……
古代人春运回家,一般能坐轏车就很值得显摆了,大多数人只能靠两条腿或牲畜代步,实现“回家过年”的心愿。
唐代“春运”全国统一价
为保证节日运输,中国古代有官办、商办、民营三类交通体系,但不论哪一种都是要收费的。节假日时,客运和物流费用会比平时贵一些,但相对来说比较稳定。如在唐代,商业运输便有一个全国统一价,并设有最高和最低限价,连里程速度都有详细的规定。
据《唐六典》所记,在速度和里程方面的标准是这样的:陆路运输,马行每天是70里;步行和驴行是50里;车行是30里。若走水路,货船逆(黄)河,要上行30里;逆(长)江上行40里;其他河逆水上行45里。特殊情况可上报水政部门,酌情减少。
费用方面,如果车载1000斤,走100里,运费是900文;每驮l00斤,走100里,运费是100文;走山坡道路,运费是120文。但即便走的全是山路,要价最高也不能超过150文;但走平坦道路时,费用再低也不能低于80文。人背、扛、抬,二人顶一驮收费?;坪雍统そ约按佑闹荩ń癖本┲疗街荩ń窈颖甭┥纤?6文,下水6文。其余的河上水15文,下水5文。
上述是日常物流价格,如果是春运,价格会有所浮动,但基本稳定。
这个运费高不高?以开元年间为例,当时相当于现在基层股级干部的九品官,一月工资为3817文,日收入约127文。以“二人顶一驮”来说,抬着100斤的东西走100里,每人可以得50文,以每天走50里来说,日收入25文,这在当时可买2斗米(约25斤),所以当时的运费并不高。如果走水路,则更便宜,因此,坐船回家是古人春运的首选。
(本文综合自新华网、《北京晚报》、《商周刊》等)
编辑:陈佳
关键词:古代春运什么样 同样面临 回家难


贵阳机场冬日为客机除冰 保证飞行安全
保加利亚古城欢庆“中国年”
河北塞罕坝出现日晕景观
尼尼斯托高票连任芬兰总统
第30届非盟首脑会议在埃塞俄比亚开幕
保加利亚举办国际面具节
叙政府代表表示反对由美国等五国提出的和解方案
洪都拉斯首位连任总统宣誓就职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