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集·言论集·言论
张杰:更深层地考察中国古代人文景观
文化景观是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西方理论界逐渐发展起来的一个重要概念,近来文化景观已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类型。对中国古代空间特质的研究无疑将有助于我们从文化的更深层去考察中国古代的人文景观,挖掘内涵,从理论上提高对中国传统聚落本体与其遗存环境的系统保护的认识。
山川曾经是古人观象授时的重要参照坐标
我们的先民对地貌与水源、旱涝灾害、气候等特别关注,并在生产、生活、军事等实践中进行了长期的摸索,对环境的适应性模式进行了深入研究,把既接近水又能抵御洪涝、海拔相对较低的河道弯曲的汭位作为建造聚落的理想用地。另外,由于治水实践必须涉及整个水系流域,所以我们的先民在远古就形成了超大尺度的空间意识,积累了广博的地理与空间知识,这些随着时间的推演逐步积淀成为中国古代宏大的地理观和空间哲学。
与山水环境的密切关系使我们的祖先对其重要性有着深刻的理解。山川不但为人们提供了生存所必需的物质条件,还曾经是古人观象授时的重要参照坐标,在此基础上中国古代形成了原始的山川崇拜。山川崇拜孕育了中华民族独特的山水文化,并广泛渗透于中国古代的正统与民间文化,分别表现在文学、艺术和聚落中。在中国古代的山川崇拜中,昆仑模式占有重要地位,它不但概括了黄河流域的地理大势——“水归东南”,还记录了以山水围合为基本特征的中国古代空间模式,与《禹贡》描述的、以镇山为主导的九州模式一脉相承。
虽然礼制中对中国古代的空间、聚落进行了系统的规定,但并不意味着古代建筑、规划是一种现代意义上的标准化设计
礼制不但是维系中国古代社会政治权力的核心制度,也决定了中国古代的聚落系统中不同空间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成为今天我们解读中国古代空间的重要途径。
由于空间是社会构成的基本要素,所以中国古代的礼制从分配、管理、形式、规划设计等方面对空间进行了详尽的规定。这种空间礼制,在秦、汉以后随着大一统的帝国的建立得以加强,并在古代中国及其周边广大地区的人文地理形态上打下了深深的印记。礼制与空间的密切关系也使“三礼”成为涉及古代中国空间规划设计、空间或器物形式美原则的重要文献。城池是中国古代礼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礼的社会约束一道共同维护着国家的安定。
虽然礼制对中国古代的空间、聚落进行了系统的规定,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古代建筑、规划是一种现代意义上的标准化设计。后世的《营造法式》、《营造则例》等类似的规定的主要目的是从等级差别的角度控制建筑的式样及其造价,是《周礼》体系的延伸,而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标准图。更重要的是,从现代测绘图或实地观察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中国古代建筑的院落平面经常不是标准的矩形,轴线也不是笔直的,这表明从设计图纸到最后的落位施工,还存在一个在施工现场结合地形环境、部分已建建筑的具体情况调整设计的过程。
中国古代历来高度重视空间的整体设计,并形成了一整套城邑、村镇、建筑、园林等整体设计的原则和方法
由于受古代敬天文化和观象授时实践的影响,时空的整体性不是全景式的,而是与单元性密切相关的、流转的。在这一流转的体系中,不同空间代表了富有不同社会内涵的时间。以二十八宿为依据的分野的概念就是古代时空体系的遗风。我们的先民特别注重不同时空单元之间的流转和变化的临界状态,强调临界点的定位与标示。时空单元之间的启承转合遵循着“过犹不及”和“适形而止”的原则。这样就能赋予不同的空间单元以不同的主题性。
中国古代历来高度重视空间的整体设计,并形成了一整套城邑、村镇、建筑、园林等整体设计的原则和方法,它们由以下五个主要方面组成:(一)整体的山川环境景观与空间构图;(二)以秩序化的山川要素为城邑、聚落、建筑主体的定位参照;(三)坐与向构成的城邑、聚落、建筑群等的有机轴线;(四)依据山川或其他景物要素进行定位的天心十字坐标体系;(五)城邑、聚落、建筑、园林等的系统的方位与角度控制。
在这些原则的指导下,中国古代聚落景观呈现出特有的规律。文献与实例表明,“合形辅势”是中国古代聚落景观构图遵循的重要原则。合形辅势的景观构图是在设计的控制点看到的不同空间层次景物的、综合的透视景观,是在二维图像中的构图结果,它派生于有机轴线与路径上的重要节点。将透视变形后的三维空间,在二维图面上进行构图处理,充分反映了中国传统城邑、村镇、园林、建筑群体对空间的透视构图的追求,是中国古代空间审美情趣和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中国古代空间特质的研究有助于从文化的更深层去考察中国古代的人文景观
中国古代人文景观、聚落遗址呈现的山川定位选址规律等说明:(一)以观象授时为基础的空间比例控制、时空一体的特征、体系化空间设计、选址规律等存在跨越了漫长的历史时期,并出现于不同的考古文化地区;(二)后世的堪舆术所总结的空间环境设计理论是对中国古代悠久空间设计传统的总结和继承。
对于以上两个方面内容的挖掘、揭示有助于我们进一步在理论和方法上思考一些问题。首先,我所探讨的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可以说是中国古代空间形态特征的文化基因,它们折射了中国古代空间千古不变的内在特质。对这些规律性东西的把握为我们重新思考中国古代历史地理开启了一个新视角。通过发掘这些规律,我们有可能建立一套有别于西方哲学、文化体系的中国城市规划、建筑设计、景观设计理论。
在方法上,利用古代聚落与山川形胜所特有的定位关系、构图规律等,我们在聚落遗址考古等研究领域,可以通过分析研究对象周边尚存的特征性的环境要素(也可以通过历史地理环境信息的复原)与遗址本体之间的空间与方位关系等,对聚落遗址的整体进行一定程度上的推测,使研究少走弯路。
作者:清华大学教授 张杰
编辑:邢贺扬
关键词:张杰 中国古代人文景观 ?文化景观


贵阳机场冬日为客机除冰 保证飞行安全
保加利亚古城欢庆“中国年”
河北塞罕坝出现日晕景观
尼尼斯托高票连任芬兰总统
第30届非盟首脑会议在埃塞俄比亚开幕
保加利亚举办国际面具节
叙政府代表表示反对由美国等五国提出的和解方案
洪都拉斯首位连任总统宣誓就职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