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史记·资政>新曙光新曙光
朱德:有着崇高理想信念的普通爷爷
黄洋界哨口
“朱德的扁?!?/strong>
刘建在上小学六年级时,文化大革命开始了。那时候学校不上课,刘建也就没什么事做,留在家里陪爷爷,和爷爷朱德相处的时间更长了。
虽然爷爷从来不谈自己的事,但是随着对爷爷的了解不断加深,刘建发现,爷爷不仅是一个亲人,也是一个对国家、对革命作出过巨大贡献的领导人。
我们对于这个领导人最熟悉的故事,莫过于从课本里读到的那篇名叫《朱德的扁?!返奈恼隆?/p>
朱德在1943年陕甘宁晋绥联防军高级干部会议上的报告中曾回忆了那段日子:“我在井冈山的时候,大家去挑米我也去挑,挑到半山上我就挑不动了,肩膀也压痛了,虽然如此,但你一挑他们就都来抢着挑,一带头事情就好办了?!?/p>
这段话讲的就是1928年冬天,发生在井冈山上“朱德的扁担”的故事。
据《朱德》(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朱德研究组编著)一书记载,当时,红四军集结在宁冈新城、古城一带,进行冬季训练。由于湘赣两省敌军的严密封锁,井冈山根据地和国民党统治区之间几乎断绝了一切贸易往来,根据地内军民生活十分困难,所需的食盐、棉花、布匹、药材,以至粮食都奇缺。
为了解决眼前的吃饭问题并储备一定的粮食,红四军司令部发起了下山挑粮运动,朱德就常常和战士们一起挑粮。
战士贺礼保回忆说:“一些人叫朱德同志伙夫头,他满身衣服上都是油,帽子上也有油,和我们战士打成一片。他挑粮我是亲眼看见的,他把裤子脱下来背米,把裤头、裤脚捆起来背米上山。”不仅如此,朱德还常常“穿双草鞋,戴斗笠,挑了满满的一担米和战士们一道爬山”。
战士们都是20多岁的人,为了照顾年过40的朱德,他们把他挑粮用的扁担偷偷藏了起来。找不到自己扁担的朱德就又做了一根,并在上边写了“朱德记”三个大字,以防别人再拿走。
如今,这根扁担依然陈列在井冈山革命博物馆里。
关于这个故事,还有一个小插曲。
在“文革”时期,朱老总的革命故事被肆意篡改,井冈山上“朱毛会师”被演绎成“毛林会师”,就连课本上“朱德的扁?!币脖桓某闪恕傲直氲谋獾!?。
女儿朱敏听说了这些事,见到朱德时说:“爹爹,大家都知道,井冈山上是您和毛泽东会师,史称‘朱毛会师’,怎么变成‘毛林会师’了?您在井冈山挑粮的扁担,怎么也变成了‘林彪的扁?!??”
而朱德当时只是笑了笑,回答说:“历史就是历史,当时他林彪只是个营长嘛。”“爷爷还开玩笑地说,‘扁??梢韵冉韪缤硪够乩吹??!绷踅ɑ匾涞?。
如今,“扁?!痹缫选盎够乩础绷?,当年那个看似丝毫不在意历史被篡改的老人,有着他独到的历史洞察力。
中南海里的“南泥湾”
因为从小在爷爷朱德身边长大,刘建曾经在中南海生活过十几年?!白≡谥心虾!保衷谔鹄椿崛萌司醯孟勰剑堑蹦炅踅ǜ乓谥心虾I畹娜兆尤词旨杩?。
朱德家是雇农,小时候全靠家人节衣缩食,才供得他上学念书。新中国成立后,朱德感恩兄弟姐妹的手足之情,便要他们各家送一个孩子到北京读书,培养孩子们用知识建设祖国,于是,这一下子就来了十几个孩子。
当时的粮食是供应制,因此,这些来自农村的孩子在北京就没有定粮供应,孩子们的粮食,只能是夏收秋收时从老家背到北京来。在没有粮食供应的季节里,这些孩子们就只能分吃爷爷朱德和奶奶康克清的口粮。
“爷爷的定量是每个月26斤粮食,奶奶的更少,只有22斤,两个人加起来只有40多斤粮食?!绷踅ɑ匾渌怠?/p>
这40多斤粮食要供朱德康克清夫妇和十几个孩子一起吃一个月,肯定是不够。而且,家里这么多孩子,不仅饭不够吃,睡觉的地方也不够,但孩子们有自己的办法。
“地方不够住我们就睡大通铺。”刘建说:“分的粮食不够吃,就自己种地。现在的中南海里边种的都是花,我们小时候,都在院子里开地,种粮食、种菜?!?/p>
那时的中南海,俨然被开辟成了另一个“南泥湾”。
为了不让国家负担自家的粮食,朱德有时会去买一些粗粮,拌上野菜,做成窝窝头吃?!吨斓隆芬皇榈母铰贾?,收录了女儿朱敏对爹爹朱德的回忆。
朱敏讲,父亲和母亲多年来有一个习惯,就是在每年春天到地里挖野菜吃。尤其是上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我国遭受严重的自然灾害,国民经济十分困难的时候,他们更是坚持不吃肉。
一天清晨,朱德和康克清散步回来,又带回许多野菜,“两位老人的衣袖和裤脚都被露水沾湿了,满手泥土,但是,爹爹却高兴地说要请孩子们会餐?!?/p>
朱敏回忆说,那时和爹爹朱德一起吃饭,餐桌上摆的是马蓿菜玉米面窝窝头,朱德带头大口大口地吃起来,吃得特别香甜。虽然全家人都觉得朱德上了年纪,劝他不要吃这些野菜粗粮了,他却笑着说,现在比长征的时候吃得好多了,长征的时候,马蓿菜是最高级的野菜。
但是,刘建他们这些孩子却都觉得野菜很苦很难吃。
看到孩子们不愿意吃野菜,朱德严厉起来:“长征的时候,多少同志因为没有东西吃而牺牲了。”他要求孩子们:“以后都住到学校去,同学们吃什么你们就吃什么,回家来就到大食堂吃饭,一点也不要特殊?!?/p>
于是,刘建说,他们这十几个孩子上学后,就都住到了学校。不过一到周末,孩子们就会回家来看望爷爷奶奶。但是因为家里人多,每次吃饭都要开两大桌,吃的也都是大锅菜。
“因为家里人多,那个做饭的师傅就会在炒菜的时候,拿猪油在大锅里擦两圈,再把菜下到锅里,‘呲啦’一声,倒点儿水进去,撒点儿盐,菜就算炒好了,拿个脸盆盛好就端上桌。”刘建说。
当时在中南海,刘少奇、朱德和杨尚昆三家在同一个食堂里吃饭,现在,刘建有时还和刘源将军(刘少奇之子)相互打趣,一个说“你们家人多”,另一个说“你们家更多,一到周末就拿脸盆儿装菜”。
当年的条件虽然艰苦,但是刘建委员谈起来,脸上却一直洋溢着笑容,还常常拿它当趣事与老友们一起回忆,这大抵就是“以苦为乐”的真实写照吧。
编辑:曾珂
关键词:朱德 崇高理想信念 普通爷爷



贵阳机场冬日为客机除冰 保证飞行安全
保加利亚古城欢庆“中国年”
河北塞罕坝出现日晕景观
尼尼斯托高票连任芬兰总统
第30届非盟首脑会议在埃塞俄比亚开幕
保加利亚举办国际面具节
叙政府代表表示反对由美国等五国提出的和解方案
洪都拉斯首位连任总统宣誓就职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