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要闻
六问深港通:一度“难产” 为何选在此时开通?
《中国经济周刊》 记者 劳佳迪 | 上海-香港连线报道
(本文刊发于《中国经济周刊》2016年第47期)
从12月5日起,来自地球村的投资者们不再需要徘徊于中国深圳股市的门槛之外,这个高度繁忙、遍地机会的市场第一次对他们抛出橄榄枝。那些手持外币的境外投资人难掩对深市的好奇与渴望——尤其是对那些资本冒险家来说,被誉为中国纳斯达克的创业板撩起面纱,刺激着他们参与造富游戏的野心。
而相比两年前开通的沪港通,深港通框架下的小盘港股新增近百只,对内地股民而言也确实充满了投资标的扩容的兴奋。尤其是在环顾四周投资渠道稀少的当下,步入缓慢贬值通道的人民币正在寻找出口。
或许是出于对“南下”资金的呼唤,过去两年,来自香港媒体对于深港通的热炒显得更为急迫和不间断?!吨泄弥芸芳钦卟煞檬蛔じ弁蹲嗜说弥?,虽然出台时间数度推迟,但香港舆论之前关于深港通开启的预期持续升温,从特首到港交所高层、再到香港证券业协会反复谈及,“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几乎成为例行表态。
今年7月,也就是《深港通实施方案》正式获国务院批准前夕,恒生指数还大涨10.83%,创下年内新高,折射出深港通背后沸腾的民意。
记者梳理发现,早在2015年1月5日,沪港通亮相仅仅一个半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就在深圳考察时首次提出了“沪港通后应该有深港通”,一个月后深交所更是火速率队访问香港,但看起来提上日程的深港通之后却意外进入了“静默期”。
虽然2015年曾有过“年内推出”的强烈预期,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和港交所主席在不同场合透露口风,但深港通始终“不见下楼来”。到了2016年上半年,甚至有性急的香港媒体抛出会搁浅的悲观猜测。
如今的正式开启自然一扫市场纠结迷惘的情绪,深究之下可以发现,深港通不只是牵出了几只概念股和若干受益板块,它几经波折的推出过程更是潜藏着决策层的诸多战略玄机:已经有了沪港通,深港通为什么还这么重要?内地股市为何一定要多维度地与香港股市联通?而对于未来的运行,更多问题也已经浮上水面:哪些人可以通过深港通掘一桶金?它对于内地资本市场又将带来哪些影响?
一问时间:
一度“难产”,为何选在此时开通?
几番被传“靴子落地”的深港通确实让投资者望眼欲穿,2015年5月证监会就曾在公开场合确认,深港通将于下半年内实施;港交所主席周松岗也自信喊话会在6月底宣布下半年开启的消息。香港《经济日报》还报道,深港通进入最后一段跑道,两地证监会协商方案细节正在紧锣密鼓中进行。即使是最保守的估计,也指向2015年第四季度会正式面世,吊足了市场胃口。
2015年五六月间正值A股一片岁月静好的牛市尾声,深市更是独领风骚,次新股、创业板捷报频传,演绎着最后的绚烂狂欢,岂料不久以后一场始料未及的股市异常波动将所有的计划彻底打乱。仅仅两三个月后,市场就有消息传出,监管层在部分规则上尚未达成共识,就此改变了深港通一路进展顺遂的走向。
被《纽约时报》认为是在“中国禁止资金出入国境的监管高墙上开了一个小洞”的深港通,忽然转向了慢车道?!?月A股暴挫,整个下半年到今年年初是史所未有的一段动荡期,监管层疲于应对,根本腾不出手来推进深港通,况且年初熔断机制夭折,更是让监管层不敢轻易推出任何新政,释放新信号,你可以理解成A股需要‘休养生息’,进入修复期以后,对于向外资进一步开放的许多评估也都要重新做过?!毖胄幸晃荒涿耸慷浴吨泄弥芸芳钦咂饰?。
有着40年从业经历的香港证券业资深人士黄左明也支持这种观点:“如果不是因为股灾,相信深港通早就趁热打铁推出了,香港和深圳不管是从地缘还是文化都一衣带水,对于深圳股市的亲切度和熟悉度都要超过沪市,经贸往来、政策联通也更紧密,所以香港方面的呼声一直很高涨?!?span style="break-after: page;">
编辑:秦云
关键词:六问 深港通 沪港通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