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资讯资讯
天禄琳琅看古籍沧桑:清亡前夕被盗出宫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国家善本图书—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河东先生集》(柳宗元祖籍河东即今山西运城人,故称),是明代大收藏家项元汴旧藏,后归入著名的“天禄琳琅” 清代皇家藏书。随着近年来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日益火爆,“天禄琳琅”藏书引起越来越多人关注。这部《河东先生集》可以解开有关古籍的不少歷史谜团。
善本古籍“法统”象徵
善本古籍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最主要载体。正因此,古往今来的统治者、社会精英,都把搜集、保存善本古籍看得很重。鼎彝文物、古籍图书就不仅仅是文化或 物质财富,而且成为国家“法统”的象徵。在古代统治者看来,得到它们似乎就代表着得到国家政权;得到它们越多,似乎就代表着其统治地位越合法。在知识分子 看来,家藏万卷书,胜似拥有百座城,即成语“坐拥百城”。《史记》名篇《鸿门宴》中,说刘邦攻进咸阳后,“籍吏民,封府库”,把秦中央政府的物质财富、文 化财富都封存了,其中当然包括图籍。从此,朝代更替之际,帝王们总是首先查封和抢夺前朝的金石书画、图书典籍等传世文物。
金人攻下宋朝京城汴梁,把宋徽宗藏书楼宣和殿的图籍、书画劫掠一空,拉到中都城(今北京),拿不走的扔到御苑金明池里泡汤。金朝灭亡,元人又将金朝上述 宝物移藏宫中奎章阁等处,故址大约在今北京城中心北海西岸老国家图书馆主楼一带。明初朱元璋的大将军徐达攻下元大都城,随即“封其府库及图籍宝物等”,分 批运往首都南京。永乐迁都北京,又将这批宝物运回北京紫禁城,奉天殿(现太和殿)里有八口大龙橱,里面装满了三代鼎彝,表示定鼎北京;图书有一百柜,用十 艘大船装载,由京杭大运河运到北京后,先藏于左顺门北廊,正统六年移到特建的藏书阁“文渊阁”里,由大学士、当时文化名人杨士奇主持清点、造册,编成文渊 阁书目。清朝统治者继明朝入主中原,明朝内府宝藏顺利到手,到乾隆时大臣们检查内阁大库(即明代文渊阁),发现里面的图书还有打着明初徐达的封条。清朝灭 亡,国宝文物、图书典籍转归中华民国国有。一九四九年蒋介石国民党当局败退台湾,还不忘拉走故宫等处重要文物,也是这个原因。台北故宫现存文物六十万件, 其中图书古籍、文献档案四十万件。
善本集结收官之作
清乾隆九年(一七四四年),乾隆皇帝谕令内阁翰林检阅内府藏书, 挑选宋、元、明三代精善古籍进呈御览,在乾清宫东小院的昭仁殿设藏书阁,也是用唐代诗人张说“东壁图书府,西园翰墨林”典故。乾隆御笔题额:“天禄琳 琅”。昭仁殿是康熙皇帝的寝宫。雍正起,皇帝寝宫移至养心殿。乾隆帝为表达对祖父的崇敬和纪念,把此处变为善本藏书处?!疤炻弧敝负捍囱牍胁厥榇Α疤?禄阁”,萧何主持建造?!傲绽拧北局该烙瘢曛刚涔笸际?,恰恰出自柳宗元《答贡士沈起书》:“又览所著文,宏博中正,富我以琳琅珪璧之宝甚厚。”因此, 柳宗元《河东先生集》在其间又有特殊意义。
乾隆四十年(一七七五年),大学士于敏中等奉命编纂《天禄琳琅书目》(前编)十卷,收书共四 百二十九部,其中宋版七十一部、金版一部、影宋抄本二十部、元版八十五部、明版二百五十二部。此时国博所藏这部《河东先生集》并不在其中。嘉庆二年(一七 九七年),乾清宫发生火灾焚毁,火灾殃及东小院昭仁殿,“天禄琳琅”藏书基本化为灰烬。当时已是太上皇的乾隆帝痛心疾首之馀,下令重建昭仁殿,并令大臣彭 元瑞等再辑内府珍藏善本藏于其中,编成《天禄琳琅书目后编》二十卷,收书六百六十四部。这是古代大规模善本集结的收官之作。至此,原属明代项元汴藏书的 《河东先生集》,被收入《天禄琳琅书目后编。明代集部》。
风流云散“天籁阁”
古籍刻本作为印刷品,在成书之时都不是 唯一的,同一块木刻雕版可以刷印多次。但是古籍刻本经过一代代藏书家鉴别、甄选进而收藏,最终留传下来,就成为善本典籍了。著名藏书家在书上钤盖藏书印, 是其独一无二身份的证明。国博所藏《河东先生集》,就是这样一部独一无二的古籍。
此书的祖本,是唐代另一位诗人刘禹锡编辑的,南宋咸淳 年间(一二六五至一二七四年),廖莹中主持刊刻并校正。宋版书字体工美,后人称为“宋体”,精雕细刻,纸墨上乘,赏心悦目,乾隆时一页宋版书价至一两黄 金。明代传统文化发扬光大,对典籍需求激增,弘治、正德时期兴起翻印宋版书热潮,嘉靖时期登峰造极。明政府曾下令严禁窜改旧版文字、行格,严格保护古籍原 貌。这部柳宗元诗文集就是嘉靖年间,号称东吴郭云鹏“济美堂”的刻本。
这部济美堂版《河东先生集》上第一个藏书印,是明代著名收藏家、 画家项元汴的“项子京家珍藏”。项元汴(一五二五至一五九○年),字子京,号墨林、墨林居士等,浙江嘉兴人,著有《墨林山人诗集》、《蕉窗九录》。他出身 嘉兴名门望族,其先祖项忠明初为兵部尚书,赠太子太保衔。父亲项铨是成功商人,经营当舖,积累下巨额财富。其长兄、次兄均出仕为官,他以“岁贡”入南京国 学为太学生,父亲去世后留在家中照顾母亲,打理家族产业,尤以图书、书画收藏宏富的“天籁阁”闻名于世。至今收藏于中外各著名博物馆的中国传世书画,例如 晋王羲之《兰亭序》(神龙本)、《瞻近帖》、《行楷书千字文》,顾恺之《女史箴图》,唐韩干《牧马图轴》、《照夜白图卷》,韩滉《五牛图》、怀素《自叙 帖》、《苦笋帖》,五代李唐《采薇图》,宋苏轼《阳羡帖》、《致梦得校秘尺牍》,米芾《清和帖》,元赵孟頫《道德经卷》、《鹊华秋色图》等等,上面都有他 的收藏章。一时风雅之士均慕名拜访。后来的著名“吴门”(苏州)画家仇英,曾为其僕人,因而得以观摩所藏宋元名画真迹,终成大家;写意花鸟画宗师陈淳是他 的老师,董其昌年轻时也在他的家做过家庭教师。
一六四五年,清兵攻陷嘉兴,千夫长汪六水率兵闯入位于嘉兴城南灵光坊的天籁阁,将其中珍 藏劫掠殆尽。项元汴之孙项圣谟在《三招隐图》题跋中写道:“禾城(嘉兴)既陷,劫灰熏天,余仅孑身负母并妻子远窜,而家破矣。凡余兄弟所藏祖君之遗法书名 画,与散落人间者,半为践踏,半为灰烬?!焙罄吹角∈逼?,这些珍藏大部分辗转进入皇宫内府。
乾隆帝情有独钟
这部 《河东先生集》之所以成为“天禄琳琅”藏书,不仅仅因为其版刻精良,还因为它是项氏“天籁阁”旧藏。乾隆皇帝是项元汴的fans,对“天籁阁”所藏古籍书 画魂牵梦萦。在六下江南过程中,八游嘉兴南湖,寻访天籁阁旧址,痛惜天籁阁及所藏几无所存,作诗咏道:“檇李(嘉兴古名)文人数子京,阁收遗迹欲充楹。云 烟散似飘天籁,明史怜他独挂名?!庇谑窍轮及础疤祠ジ蟆币饩?,在承德避暑山庄仿造一座“天籁书屋”。书屋建成后,命内府在宫廷收藏的原项氏旧藏书画中选出 宋米芾、元吴镇、明唐寅书画各一幅移藏其中。
因乾隆皇帝对项元汴旧藏情有独钟,济美堂《河东先生集》被选入復建的“天禄琳琅”藏书阁。 《天禄琳琅书目后编》卷十八第十三页对此书著录如下:“《河东先生集》四函,三十二册,唐柳宗元撰。书四十五卷,凡诗书四十三卷,《非国语》二卷;又《外 集》二卷,《龙城录》二卷,《附录》二卷,《集传》二卷,后续一卷。每页版心刻‘济美堂’,与《增广註释音辩唐柳先生集》另本。檇李项氏藏本。‘项子京家 珍藏’朱文,卷首。”此书归入“天禄琳琅”秘藏后,就成为《钦定天禄琳琅河东先生集》,钤上乾隆皇帝、嘉庆皇帝藏书印鉴。每册“天禄琳琅”书前后副页依次 钤乾隆“五福五代堂古稀天子宝”、“八徵耄念之宝”和“太上皇帝之宝”朱文方印;每册首页上方钤“乾隆御览之宝”朱文椭圆印和嘉庆“天禄继鉴”白文方印; 末页上钤“天禄琳琅”朱文方印和“乾隆御览之宝”朱文椭圆印?!肚斩ㄌ炻涣绽藕佣壬纷约吻於甓?,一直存放在復建的昭仁殿内,直至晚清宣统年间。
清亡前夕被盗出宫
现存此书目录页被钤上“熙彦收藏善本”藏书章,说明熙彦是继项元汴、乾隆皇帝等之后又一位收藏者。
熙彦,字隽甫,满洲正白旗人,清光绪十八年(一八九二年)进士,后在吏部任职,擢升民政部员外郎、内阁学士。光绪三十二年(一九○六年)任商部右参议, 不久调任农工商部左参议,后擢升为农工商部左丞、署左侍郎。宣统三年(一九一一年)袁世凯组阁,熙彦任农工商部左大臣。清朝灭亡后,民国三年(一九一四 年)五月,担任民国政府蒙藏院副总裁、总裁。一部在清皇宫中收藏的善本书,何故变成大臣的私人藏书呢?
从熙彦得到这部书后,将三十二册书每一册盖有乾隆皇帝藏书印的扉页换成白纸,换掉原来清宫天禄琳琅藏书封面,而改为极普通的蓝皮装订样式,可知他唯恐别人知道这部书真实身份和来歷。推测他是在清政府灭亡前夕风雨飘摇之际,浑水摸鱼从宫中盗出。
国家博物馆善本帐本上记载,国博是在一九七三年从中国书店购得此书入藏。它是在哪一年,从熙彦家辗转到了市场,目前尚不得而知。周览此书沧桑聚散,只有国家强大、天下太平,民族文化遗产才能更好得到?;ぁ?/p>
编辑:陈佳
关键词:天禄琳琅 看古籍沧桑 清亡前夕 被盗出宫



贵阳机场冬日为客机除冰 保证飞行安全
保加利亚古城欢庆“中国年”
河北塞罕坝出现日晕景观
尼尼斯托高票连任芬兰总统
第30届非盟首脑会议在埃塞俄比亚开幕
保加利亚举办国际面具节
叙政府代表表示反对由美国等五国提出的和解方案
洪都拉斯首位连任总统宣誓就职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