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书画·现场>讯息讯息
艺术介入乡村,主体是村民还是艺术家
艺术家对于乡村的关注,实际上远比“艺术介入乡村”这个提法来得更早。十余年前,已有一拨艺术先行者通过艺术的途径进行乡村建设。10月28日在广东美术馆闭幕的“进入乡村:拯救与共生”当代艺术展,通过近年来重要的“艺术乡建”案例,例如渠岩、靳勒、左靖等艺术家的乡村实践对艺术乡建进行了梳理。该展海报上的作品是渠岩的《当代祠堂》,这是渠岩十余年来通过许村艺术实践形成相对完整的文化新思考后,首次以真实作品形式呈现的创作。渠岩的艺术乡建过程,也是一个主体确立的实践,最终,通过与村民形成共同体的方式,他在许村谱写了一首艺术行动之诗。在近年来引起热议的艺术乡建话题中,主体性的确立已然成为乡建能否顺利进行的前提。

从新中国成立前晏阳初、梁漱溟等人的乡村建设运动,到新世纪以来的“新农村建设”,乡建知易行难。艺术乡建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源于2014年的一场“辩论”。2011年由欧宁等人推动开启的“碧山计划”,让安徽省黟县碧山村有了书局、酒吧,以及艺术活动。2014年,还在哈佛攻读社会学博士的周韵跟着国际暑期班到碧山,在她此后的文字《谁的乡村,谁的共同体?——品味、区隔与碧山计划》中,对“碧山计划”提出了多个疑问,其中一项就剑指村里的路灯:村里人想要路灯,而外来人更想要看星星。路灯和星星的对决看似区区小事,实则知微见着,引出了问题的关键:谁的乡村?
“许村艺术乡建的主体就是村民?!倍杂谥魈逍缘奈侍猓液敛挥淘サ鼗卮?。他认为,现在乡村的问题是过度现代化产生的问题,这就不能以精英主义居高临下的方式再进行“现代化的抢救和治理”,比如“我赋予”、“我要改造”等现代话语。从社会学和人类学来讲,正确的关系是相互尊重与认可,互为他者,建构新的乡村共同体。
上世纪90年代,从捷克回到中国后,渠岩发现出国前感受到的先锋性、批判性已荡然无存,他决定暂时放下画笔,带上相机去了中国最真实的现场——乡村。在一个大雪纷飞的冬天,渠岩到山西省晋中市和顺县拍摄,由此认识了当地摄影协会的范乃文,此后慢慢发生了“许村”的故事。现在,许村村民已经将渠岩当作自己人。在不断的磨合调整中,双方达成平等互惠的关系。
渠岩为许村解决了什么?筹办了两年一届的艺术节、建立了许村艺术公社、村子里爱画画的聋哑人王仲祥的作品有了销路、村民们农家院的生意越来越好……更为实在的是,经过渠岩的多方走动,每次一下雨就坑坑洼洼的场景不见了,村子里第一次有了下水道系统。
许村为渠岩解决了什么?他通过许村搭建了一个平台,让更多艺术家获得亲历乡村现场的机会,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他重新构建了一种乡村应该存有的文化逻辑,解决了关于主体性的疑问。通过十年时间完成“许村实践”这件作品后,渠岩选择以乡村显性文化价值的载体——祠堂,作为自己的作品,并用当代的手法进行再造。
促进乡村的经济发展,这似乎并不是艺术家的工作,却是村民的愿望,这就变成艺术乡建的隐性条件。就像此前路灯和星星的问题,两者是共生的,难以割裂。以许村为例,该村属于国家级贫困县,农民想致富却找不到任何途径,许村艺术节为发展农家乐经济创造了条件。此前,许村的农家乐有20多户农家乐,生意也不大好,现在不仅多出一倍,还多了一些饭店和商店,实现了许村人热盼的农家乐经济。让农民生活好起来,艺术就有在乡村留存的机会。
“谁的乡村,谁的主体,这是现在特别要强调的。但是也不能完全以乡村为主体,因为现在乡村村民的主体价值已经崩溃了,沾满了现代化的毒素,会用物质来判断你所帮助的价值。重建乡村的关系,是要不断调整相互之间的角色。”渠岩正是在妥协中完成了这种共建。通过主体性的确立,渠岩建立了一个艺术和乡村能够持续发酵、成长和发展的体系。
编辑:陈佳
关键词:艺术介入乡村 主体是村民 还是艺术家


贵阳机场冬日为客机除冰 保证飞行安全
保加利亚古城欢庆“中国年”
河北塞罕坝出现日晕景观
尼尼斯托高票连任芬兰总统
第30届非盟首脑会议在埃塞俄比亚开幕
保加利亚举办国际面具节
叙政府代表表示反对由美国等五国提出的和解方案
洪都拉斯首位连任总统宣誓就职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