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资讯资讯
王羲之妻郗璿墓识真伪的考据
三、 由《郗璿墓识》的文字使用
论述其可信性
王汝涛等先生认为《郗璿墓识》中存在许多错字:
志文中缺文及错字太多。14行5字下缺“子”字。18行4字下缺“字”字。22行即使补上所缺的二字也令人读不懂。26行北中郎下缺“将”字。10行淮南刺史的“刺”字,15行的“霖”字,25行的“识”字,都是错字。此《墓识》是真是赝,笔者未见墓葬发掘报告前,难下断语,但是却在想,郗璿如果真死于升平二年,她的家属能允许这样一个错误迭出的《墓识》置于她的柩前吗?
《郗璿墓识》内容书写所使用的,是一种处于楷化过程中的隶书,其中有不少是当时习用的书体或俗体,体现了难以完全复制的时代特色。而王汝涛先生所说的“错字缺字”问题,基本上是不存在的,其中凡与内容相关的,上文多已作出考辨。
现按其碑文顺序对碑中的习用书体和俗体略作分析。
1。第三行 琅耶
王汝涛先生在他的文章的开头说:“原来我国现存的汉字碑文以及出土的墓志铭等,都有其标志时代特点的地方,多取那个时代的同类墓志比较,大多可以辨别是真是赝。本文在王羲之郡望方面写作琅琊,启人疑惑。因为两晋时代,官方文书中多写作琅邪,没有写作琅玡或琅琊的,而在今存东晋墓志中,又均写作琅耶(参见赵超《汉魏南北朝墓志铭汇编》中的《石尠墓志》、《王兴之墓志》等)。”后来他看清了碑文,于是在文章的小结中说:“晋碑上二个字的特定写法:邪作耶、荥作荧,殷深源作殷渊源,都写对了?!蓖跸壬て谠诹僖使ぷ?,这一点是很有见识的。按:《玉篇》卷四耳部,耶,俗邪字?!都稀沸盎蜃饕S帧队衿芬夭啃?,琅邪郡。胡吉宣先生认为邪字变从耳者,六朝别字也。(胡吉宣:《玉篇校释》卷4,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第1册,第919页。)《郗璿墓识》之“琅耶”,可作此碑确为六朝物之一证。
2。第六行 思
下半部心字保留了小篆的写法。
3。第八行 叔
由小篆隶化的一种通行体。《说文》或体作 ,《玉篇》俗作 ,正与此同。胡吉宣先生谓俗作 者,《切韵》同,汉碑多如此。(胡吉宣:《玉篇校释》卷6,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第2册,第1360页。)
4。第九、十三行 刺
俗体。秦汉篆文 旁或写作 形,夹即为其隶变?!度迨反讨盼淖?,为俗书 字所从出。(胡吉宣:《玉篇校释》卷17,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第4册,第3264页。)
5。第十行 渙
《说文》从艹,夐省声,隶定作奂,又作 。
6。第十二行 幼
上下结构,古体?!蹲只悴埂?与幼同,《皇甫君碑》“ 挺雕龙之采”。(汉语大词典编纂处整理:《康熙字典》幺部,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2年,第284页。)
7。第十二行 殷
未脱篆隶味的俗体,《魏王绍墓志》已如此。
8。第十二行 淵
唐避讳作深,当时自然应写作渊。王汝涛先生也认为此字写对了。
9。第十四行 籍
俗体竹字头常写作草字头。
10。第十六行 操
俗喿、参不分,参又作叅,《隶辨》:《汉书·西域传》下有台剼,实当作劋。王观国《学林》卷十:“草书法,喿字与参字同形,故晋人书操字皆作撡。今法帖碑本中王操之书皆作撡之?!?/p>
11。第十六行 虨
字形如霖,实为虨字无三撇,虎头写如雨头,《隶辨》虑,《孔耽神祠碑图》“千载之洪虑”作 。剧俗作 ,处俗作 ,虎头之 ,稍变即似雨头。虨小篆为虎字头下彬字,《广雅》三及《类篇》无三撇之虨为虨字省文。按:在目前看到的关于《郗璿墓识》的文章中,均释读此字为霖。(如林乾良:《王羲之妻郗氏墓识简介》,《书法赏评》,2015年01期。王汝涛:《郗氏墓识考辨》,《临沂师范学院学报》第29卷第1期,2007年02月。王福权:《“郗璿墓识”疑为隋朝所刻》,《书法赏评》,2011年01期。)王汝涛和王福权两位先生都说这是一个错字。实际上这个字不但没有错,而且反过来可以作为《郗璿墓识》的真实性的证明,因为虨字写成近似霖的字形,在当时是自然的事,在后代就难以想象了。如果此碑是伪造的,为何要将见之于现存文献的“虨”字写成“霖”字呢?不但将虎头写如雨头(实际上不是雨),还减去了三撇,水平实在太高了。正如张笑荣先生转述文博专家所论:“墓志内容几乎不可能由后人或者现代人去‘想象杜撰’。一位专家说,除非有人串通了历史学家、碑帖权威和书法泰斗一起来制造这起‘阴谋’。如果真是如此,则造假的成本太高,且只造一块,意义不大。”这里还要加上一个精通古文字源流的文字学家。关于《墓识》内容已如拙文所论述,其文字又何尝不是如此!
12。第十九行 序
尚未脱离小篆字形。
13。第十九行 遐
叚字有多种俗写,此碑字形左下部多一点,不多见,可以丰富俗字字库。
14。第二十二行 姊
姊妹之字写作姉,小篆右旁作 ,故隶定和楷定均可作姉。汉碑已见,今日本汉字犹用之。
15。第二十二行 喪
上部与今字相同,下部为亡字。古俗体多如此。
16。第二十二行 亂
此字隶变以后,字形有多种,《魏尓朱绍墓志》已见,敦煌文献中见。王汝涛等未释出此字及上下两字,谓其长姊名下,只有“囗囗相关”四字,含义无法理解,使人加重对《墓识》的怀疑。如果“丧乱相失”四字得到正确释读,王先生是否就减少了对《墓识》的怀疑了呢?
17。第二十二行 失
《隶辨》卷五《郑固碑》已如此。
18。第二十三行 軫
王观国《字林》卷十,俗 作尒。
19。第二十三行 興
由隶书而来的一种俗书,敦煌文献中多有。
20。第二十五行 適
俗书啇、商常常不分。
21。第二十五行 叔
叔字之隶变,前已见一形,此又为一形,《隶辨》卷五屋韵举出多种,手写形态更多。张涌泉《敦煌俗字研究》第52页(上海教育出版社,2015年),叔字篆文作 ,又作 ,隶变作 ,又作 ,王汝涛等先生误释为“狩”,自然会影响文意的释读。
22。第二十七行 升
为增点俗字。《刊谬补缺切韵》等书均有。
23。第二十七行 寅
《龙龛手镜》等书均有载,而无“穴”下一横,此碑穴下有一横,丰富了此字之俗体字形。
24。第二十七行 朔
左旁字形,《干禄字书》《慧琳音义》均有载。
25。第二十八行 離
左旁“禹”字,《颜氏家训》《龙龛手镜》《正名要录》诸书均载,且汉碑已然。
王汝涛先生所说的“缺字”,其实一个也没有缺,而两位先生所指出的《墓识》错字,一部分是因为拓本模糊,看不清楚,一部分是因为释读有误,《墓识》本身也并没有错。只有卞眕作卞轸、蔡系作蔡奚,是同音误字,但从文字角度来说,这种错误是很可爱的,或许是误记,或者是当时本就不太严格,就如同“荥阳”写作“荧阳”一样。
故从《郗璿墓识》的字体使用分析,大量的俗体字进一步说明了此碑确系东晋时代之物,特别是“琅耶”之“耶”字,江虨之“ ”字,“字子叔”之“ ”字等,现代人几乎是不可能如此书写的,反过来也有力地证明了此碑的真实性。
由以上考辨可以得出结论:《郗璿墓识》从其外在形态和行文体例来说,是符合当时的惯例的,是一种谱牒式的墓志;从其内容来说,大多可与传世文献相印证,或从传世文献中找到线索,也有传世文献无载的不少材料,在其真实性得到证实的条件下,如王羲之的生年、郗璿的卒年、王羲之曾有一个夭折的长子、王羲之几个儿子的婚配情况等等,都将成为研究王羲之的十分珍贵的新材料。到目前为止所能见及的对此碑的真实性的质疑,基本上得到了合理的解释,特别是《世说新语》所载王尚书惠在刘宋初看望九十岁的“王右军夫人”与此碑所载郗氏卒于东晋升平二年这一矛盾,以及将江虨写如“江霖”等所谓“低级错误”,都已通过详细考证得到解决。
正如张笑荣先生所说,《郗璿墓志》的发现,将以最具有说服力的实物佐证,为人们解开重重历史迷雾,从而推动有关王羲之生平事迹、中国书法艺术的源头及其流变、晋代的婚姻、殡葬风俗制度等等的学术研究。
(作者系上师大兼职教授、上海人民出版社编审、上海历史学会副会长、《辞?!犯敝鞅?。)
拓片字形
















































编辑:陈佳
关键词:王羲之妻 郗璿墓识 真伪的考据


贵阳机场冬日为客机除冰 保证飞行安全
保加利亚古城欢庆“中国年”
河北塞罕坝出现日晕景观
尼尼斯托高票连任芬兰总统
第30届非盟首脑会议在埃塞俄比亚开幕
保加利亚举办国际面具节
叙政府代表表示反对由美国等五国提出的和解方案
洪都拉斯首位连任总统宣誓就职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