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策论 策论
网络直播 “只见直播不见文化”
(原标题:网络直播岂能“只见直播不见文化”)
这两年,网络直播风生水起,平台运营大多赚得盆满钵满。作为现象级话题的互联网直播,不仅是社交范式、经济爆点,而且表征着新时代文化产业的生态与质地。
最近舆论关注的网络主播“公益造假”事件,足以窥斑见豹。在四川凉山布拖县一带,衣着简朴的村民成为线上直播的主角,在直播中,他们得到食物、水果、衣服等,还有一沓沓分量不小的“百元钞”,视频中的“志愿者”体贴入微。不过,暖心一幕随着直播结束而终结,“他们拍完就走,钱和东西也都拿走了”。拿爱心当表演、将慈善做道具,骗了乡亲,蒙了粉丝,目的只有一个:博眼球、造热点,让“感动”的观众们“刷礼物”获取收益。
网络直播乱象的背后,是网络文化与直播产业的失范——耻感隐退、价值崩塌,规矩与秩序让位于粉丝量与礼物。网红各自斗法、平台各显神通,为了红,有的网红甚至不顾法律底线。丛林时代的网络直播,如美国传播学家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中所警示的:以消解价值与灰调化生活为路径,颠覆着公共价值与公共利益之上的理性与秩序。
7. 1亿网民,3.25亿人看过直播,这是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截至今年6月的调查数据。据不完全统计,国内提供互联网直播平台服务的企业已超300家,且数量还在增长。有机构研报甚至认为,2020年网络直播及周边行业将撬动千亿元级资金。在此语境之下,网络直播从野蛮走向优雅、从粗放走向有序,不仅要靠《互联网直播服务管理规定》等制度设计,更要依靠基于社会责任感的行业自律,基于文化使命感的产业自觉,不能只有利益的考量。
如果作为文化产业一部分的网络直播“只见直播,不见文化”,那么其对社会的负面作用就不仅是涉嫌骗钱那么简单。它会解构核心价值乃至意识形态,不择手段地突破社会规则的底线,比如“公益造假”事件,无疑给脆弱的慈善环境雪上加霜,加剧了人与人之间的不信任感。而在信息越来越对等的社会,假恶丑的勾当越来越容易被揭穿,直播产业将走向焚林而猎、涸泽而渔。如果任由劣币驱逐良币,不玩套路、恪守规矩的网络直播可能会被市场逆向淘汰。
该为网络直播祛魅了——它不是洪水猛兽,迟早要成为中国现代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它需要社会共治,在远景与前瞻的版图上,谋划有序发展的法治路径。
编辑:刘小源
关键词:直播 网络 产业 文化


贵阳机场冬日为客机除冰 保证飞行安全
保加利亚古城欢庆“中国年”
河北塞罕坝出现日晕景观
尼尼斯托高票连任芬兰总统
第30届非盟首脑会议在埃塞俄比亚开幕
保加利亚举办国际面具节
叙政府代表表示反对由美国等五国提出的和解方案
洪都拉斯首位连任总统宣誓就职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