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要闻
全球科学家献策“一带一路”:让科技创新成为“推进剂”
新华社北京11月8日电(记者董瑞丰)科技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中外科学家该从哪个领域入手?7日至8日,来自全球近40个国家和地区的350多名科学家共聚2016“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国际研讨会,就如何加强跨国合作、拓展合作深度建言献策。
合作突破:生态环境成关切点
“一说到生态环境、区域可持续发展,大家都很关心?!敝泄こ淘涸菏克锞帕炙?。孙九林是著名的资源学家,他告诉记者,中国与俄罗斯、蒙古及中亚各国在生态环境研究领域已有十多年的合作历史,科学家们下了很大工夫研究所在地区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
俄罗斯科学院副院长弗拉基米尔·伊万诺夫曾对鄱阳湖和贝加尔湖做过比较学研究,他表示,中俄两国在农业、气候变化、治理荒漠化等问题上都有很大的优势互补与合作空间,应加强交流。
哈萨克斯坦科学院院长穆拉特·茹林诺夫说,“一带一路”的倡议非常有远见,但仅凭一个国家无法承担所有责任,各国科学家要在生态环境等多个领域展开更深入合作。
提供智慧:“一带一路”离不开科学智库
“第三极”环境计划是中国科学家牵头发起、全球知名的一项科学计划。计划参与者、德国科学院院士福尔克尔·莫斯布鲁格说,“第三极”指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这里的生态变化会很大程度影响周边国家以至全球的生态系统,应该引起广泛关注,“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人与自然需要和谐共处”。
国际山地综合开发中心副主任夏尔马说,缺乏对沿线国家地理环境及生物多样性的信息掌握,是“一带一路”建设面临的挑战之一,各国科学家应当加速科技合作与创新,填补这些信息空白。
培养人才:合作增添“新名片”
2015年尼泊尔大地震,中国科学院加德满都科教中心组织国内一流专家团队赶赴现场,为灾后重建、减灾防灾提供了当地急需的关键技术支撑。
中科院围绕“一带一路”打造的科技合作网络与平台,已经成为进一步推动我国“一带一路”建设的“新名片”。中科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学副校长吴岳良说,有规划地把科技和教育纳入“一带一路”建设框架,让跨国合作更有针对性,同时也拓展了合作机制。
“中斯科教中心现在已是协助斯里兰卡政府应对国内不明原因慢性肾病的关键科技力量,”中斯科教中心合作方代表、斯里兰卡城市规划与供水部常务秘书赫蒂阿拉奇说。
据介绍,中科院未来计划充分利用“一带一路”国家科学院科技论坛,形成科学家联盟,成为引领“一带一路”地区科技合作和创新发展的核心领导力量。(完)
编辑:秦云
关键词:一带一路 科技创新


芝加哥艺术博物馆举行活动庆祝中国农历新年
伦敦举行新春巡游庆祝中国春节
马来西亚槟城举办热气球节
“欢乐春节”走进联合国
铁路职工坚守岗位 保障旅客安全出行
好莱坞环球影城内的“中国年味”
国博举办新年迎春书画展
英国议会下院将对“脱欧”协议替代方案进行辩论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