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策论 策论
别用成人视角看待万圣节的价值
万圣节到了中国,早已没有了浓厚的宗教色彩。它成了孩子们的节日,也是年轻人举办化装舞会的节日。越来越多的人把万圣节过得像“狂欢节”,把圣诞节过得像情人节,情人节又过得像儿童节。
近日,西方传统的“万圣节”着实在国内受到热捧:网上出现各种过节攻略、年轻人乃至孩子兴致勃勃地制作南瓜灯……一些幼儿园很早就开始组织孩子过万圣节,同时有家长担心,这样的风气会影响孩子们的价值观。也有专家表示,热衷洋节是缺乏“文化自信”的表现。(中国新闻网11月1日)
热衷洋节就“缺乏文化自信”吗?有人会认为专家过于“较真”,有人也会批评专家曲解了西方文化。关于西方节日的价值争论已持续了多年,问题在于,即便在反复争执的情况下,人们也依然过“洋节”。在这些西方传统节日趋“中国化”的背后,是文化的交融以及社会心态的变化??创蚴ソ冢荒芙鲆浴叭狈ξ幕孕拧奔虻ザㄐ?。
站在专家的角度,认为万圣节所传递的文化对孩子的身心成长有负面影响,这种立场是能够理解的。毕竟,万圣节的主题是鬼怪和惊悚。
但是,万圣节到了中国,早已没有了浓厚的宗教色彩。它成了孩子们的节日,也是年轻人举办化装舞会的节日。越来越多的人把万圣节过得像“狂欢节”,把圣诞节过得像情人节,情人节又过得像儿童节。从整个文化互通层面来看,这种节日气息越来越浓的状态,是社会心态转型的必然,往大了说是传统中国文化“海纳百川”的体现,往小了说则是人们心理接受程度的提高。
其实,不管我们如何争议,最终还是要回到呵护孩子身心成长上来。专家的担心,无非是出于对传统文化的庇护,但这种庇护有时也会演化成一种文化保守。中国人在文化上普遍是比较腼腆的,借助万圣节这样的节日,很多中国人终于又找到一个情感宣泄的途径,忙碌的人们能够找到一处心灵“港湾”,更重要的是孩子通过节日获得了童年的快乐,何乐而不为呢?
编辑:刘小源
关键词:万圣节 孩子 年轻人 洋节


贵阳机场冬日为客机除冰 保证飞行安全
保加利亚古城欢庆“中国年”
河北塞罕坝出现日晕景观
尼尼斯托高票连任芬兰总统
第30届非盟首脑会议在埃塞俄比亚开幕
保加利亚举办国际面具节
叙政府代表表示反对由美国等五国提出的和解方案
洪都拉斯首位连任总统宣誓就职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