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今日要论今日要论
舶来的洋节未必真是劫
这两天,有关万圣节的消息在朋友圈刷屏。据说,台湾一位小女孩扮演无脸男,由于扮演得过于逼真,竟然吓坏了周围的孩子,她由此走红网络。而在各大城市,很多父母也将自己的孩子加以打扮,热热闹闹地过起了这个洋节。不过,在一片“神魔乱舞”的狂欢之后,也有一种声音甚嚣尘上。有评论者说,这种洋节现象是一种值得注意的文化入侵,我们不应该让孩子去接触这些舶来品。
显然,这种担忧的立场是善意的。然而,在细细推敲之后,我们会发现它可能缺乏逻辑支撑。首先,如果这是文化入侵,那就是说,它对我国文化产生了破坏作用??墒率挡⒎侨绱恕D憧?,在现实中,孩子们过万圣节可能就是求新鲜,其热情程度显然比不过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中国传统佳节。很多孩子之前过了某个洋节,但到了小学就不过了。他们只是为了玩乐。因此,与其说他们在过洋节,不如说是玩洋节。这就好比,孩子们在吃完月饼之后,品尝了一下披萨,然而,月饼年年都会吃,但披萨吃过了,可能就不再吃了。它只是说明,今日的中国更加开放,在开放的过程中,人们的休闲方式更加多元。
也许还有人说,洋节过火,会造成文化不自信。其实,文化自信是个内生的东西。我不相信中国文化有那么脆弱,会因为舶来的洋节而抱恙病危。经过五千多年的历史熏陶,中国文脉传统流淌在国人的血液里。正如学者陈之藩先生在《剑桥倒影》中所说:许多许多的历史才可以培养一点点传统, 许多许多的传统才可以培养一点点文化。可见,文化传统是时间催化凝聚的习惯,一个民族要养成这种习惯不是简单的事情,要改变习惯也不是简单的事情。你看,现在很多华人即使身处国外,心中都有本黄历,中国传统佳节是必过的。
不仅如此,我们中国的文化也已经走向世界。比如,孔子学院就在很多国家生根,并引发中国风。代表中国文化的符号不仅出现在唐人街,而且出现在不少西方家庭里。在中国,我见过很多家长给孩子讲过中国传统佳节背后的故事,却没见过他们和孩子谈论圣诞节或者万圣节的文化渊源。事实上,很多父母对于这些舶来的洋节,本身也是知之甚少。
因此,万圣节对于中国人来说,与其说是节日,不如说是城市家庭的工作休闲选择,是家长陪孩子互动的一种休闲方式。在中国,它并没有什么文化内涵,因为人们对这种洋节的文化来源并不感兴趣。家长们只是想让独生子女多获得一些知识,多获得一些和班级群体接触的机会。商家炒洋节,是为了圈钱,在自媒体上抛出一些概念,那更没文化味,只有商业味。
这些年,我们见过摩托车大军“世界再大也要回家”的春节表白。相反,在城市之外,却看不到万圣节等洋节的影子。因此,传统佳节与舶来的洋节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地位和影响力差距是自不待言的。
不过,担忧也不是杞人忧天,应对隐患不能多端寡要。否则,反倒是不自信的体现。不管是对国家而言,还是对个体而言,我们都要有自己的客观认知坐标系。客观地认知自己,客观地认知外界的环境。既不妄自菲薄,也不空洞自信。应对文化入侵,我们可以主动设置议程,去弱化这种渗透。但与此同时,也要知道,舶来的洋节未必真是劫,我们要相信民众对中国文化的自信,相信人们在佳节看中国传统文化表演时,起立鼓掌的声音。
编辑:刘小源
关键词:洋节 传统节日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