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今日要论今日要论
继承鲁迅思想找准文化坐标
今天,我们要顺着鲁迅的脉络,继续思考中国文化的现代化建设问题。这个目标的实现,需要我们既了解自己的传统,又能够站在人类认识的最前沿,了解世界的新变化,从而审时度势,创造出具有中华民族特征而泽被世界的新价值。
今年是鲁迅先生诞辰135周年和逝世80周年。作为20世纪中国最值得谈论的作家之一,鲁迅是近代中国一个禁得住反复咀嚼,并一直能咂摸出新鲜滋味的话题。
鲁迅以丰富的作品构成了多重解读的维度,其中“中国现代文化如何建设”这个主题一直颇受关注。这是一个关系全局的大问题,也是鲁迅一生思索的一个重要支点。1907年,时年26岁的鲁迅完成《文化偏至论》,从自己所生活的中国思想文化界的现实问题出发,指出中国现代文化建设存在着两种倾向:一是抱残守缺,坚持中国中心主义;一是幡然思变,陷入西方崇拜。如何对待中国传统文化与如何对待西方文化,成为解决中国现代文化建设不可回避的问题。
今天,这样一个话题也是有意义的。近年来,仰慕古代圣贤者渐多,国学热一时兴起,品目繁多的“读经班”着实令人眼花缭乱。而有些对国学的庸俗化解读,把国学和成功学简单嫁接,甚至扭曲为厚黑学,有些所谓“女德班”,把精心打扮的现代版“三从四德”端上讲台。这些,正是鲁迅所警惕和批判的。在《十四年的“读经”》一文中,鲁迅对章士钊主张的读经运动可谓讥讽痛批,十分犀利。其实,鲁迅并不是反对读经,他本人的国学造诣就十分深厚。他担心中国历史沉积的痼疾,只要有机会,就会陷入“中华中心主义”。鲁迅坚持要“放开度量,大胆地,无畏地”将外来的新文化尽量吸收,在比较中不断破除传统文化糟粕里“瞒”和“骗”的迷梦,从而为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活力,为民族文化发展创造新的机会。
同时,鲁迅将批判的锋芒也指向了那些不加鉴别、唯西方是好的盲目崇拜者。他在《文化偏至论》中,实际上提出了学习西方文化的四条原则:一是用自己的脑子想问题,避免从众的心理;二是不盲目崇拜,不将西方文化神圣化和终极化;三是考察西方文化的实情,在了解的基础上吸收;四是在了解中国国情的基础上,学习西方以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既避免培养出顶礼膜拜古人的“木乃伊”,也不要完全西化的“香蕉人”,是鲁迅务实的态度。
无论是中国文化还是西方文化,在鲁迅看来,都有自己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价值,但这并不意味着谁就够得上“终极的至善”。一切人类文化的现实形态,包括东西方文化在内,都是不完美的、有缺陷的,鲁迅以“偏至”概括,呼吁人们正视这种偏至性,就可以不陷入将任何一种文化神圣化、绝对化的神话当中。对今天的人们而言,就是要全面看待中西方文化,热衷国学的需要了解世界,崇尚西学的在睁眼向外看的同时,也要补补自己的传统文化。当一个社会做到了对多元文化在相互比较中汲取养分,就不仅能保持各自文化的独特性,还具备了创造出新文化的动力机制。对于一个民族而言,外来文化也是为有源头活水来的一种“活水”,确保了自己的文化具有更新的能力。
今天,我们要顺着鲁迅的脉络,继续思考中国文化的现代化建设问题。这个目标的实现,需要我们的研究者既了解自己的传统,又有良好的外语和科学训练,能够站在人类认识广阔边际的最前沿,了解世界的新变化,从而审时度势,创造出具有中华民族特征而泽被世界的新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强调:“传承中华文化,绝不是简单复古,也不是盲目排外,而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辩证取舍、推陈出新,摒弃消极因素,继承积极思想,‘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实现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闭馐嵌灾泄执幕ㄉ枭⒕俚淖芙?,也启示研究者,唯有辩证看待中西文化,才能找准中国文化的精准坐标。
现代文化建设是一个进行时,在通往完成的道路上不断完善着。我们纪念鲁迅,继承他的思想,继续在中国现代文化建设的道路上不断前进。
《光明日报》( 2016年10月28日 05版)
编辑:刘小源
关键词:鲁迅 文化 中国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