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集·言论集·言论
徐旭东:论文多为何拿不了诺贝尔奖
■要想在科研上多出“道破天机”式的原创成果,科学家要有甘坐冷板凳,忍受孤独、压力的心理素质,社会也应营造宽松、包容的环境,树立崇尚原始创新的价值导向
最近诺贝尔自然科学奖陆续公布,我国作为论文产出第二大国,却名落孙山。究其原因,就是追踪热点式的研究多,高质量、有见地、“道破天机式”的原创成果较少。
经过最近十几年的追赶,当前,我国科技论文数量和“自然指数”等指标仅次于美国,超过了日本和欧洲许多科技强国,称得上是科技大国。但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科研实力与科技发达国家差距依然很大,还不是科技强国。比如,与中国一衣带水的日本,近17年平均每年有1人荣膺诺贝尔奖自然科学奖项,而我国直至去年才实现零的突破。其中固然有历史、经济原因和科研起步晚等因素造成的时间差,但这也不意味着,假以时日中国就一定会成为诺贝尔奖颁奖台上的???。
长期以来,我国的科研评价往往以“数论文”为主。而要多产出论文、发高档次论文,一大窍门就是紧追热点,趁热打铁多出成果。在同行熟悉的理论框架下,用通用的技术手段研究时下“普遍”认为重要的问题,这样做出来的论文更容易获得杂志的认可,也较容易被高影响因子的刊物接受,并获得高引用率。笔者不是要否定类似研究的价值,科学领域的深挖和拓展,需要后来者的应用和延伸,但是,当科学界评价科学领域的重要贡献时,关注的往往是在科学发展的重要节点上谁最先取得了关键性的突破,尤其是新领域开拓者所做出的奠基性贡献。记载这些发明、发现的论文和专利真正解释了未知世界的重要奥秘,可谓“一语道破天机”,推动了科学进步,给人类带来福祉。诺贝尔自然科学奖就是要奖励这种“道破天机”式的研究。
“一文破天机”,道理看似寻常,做到却很不简单。初创工作,无可模仿,一切都要在黑暗中摸索,一切努力随时可能付诸东流。而且,无论是提出新原理,还是发明新技术,或因不被理解或因形式不完备,又少有同行研究,论文往往难以发表在重要学术刊物。可正因为如此,今年折桂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的日本科学家大隅良典的名言——“做别人没做过的工作”——才显得分外可贵。要想在科研上多出“道破天机”式的成果,科学家要有甘坐冷板凳、忍受孤独、压力的心理素质;社会也应营造一个宽松、包容的大环境,树立崇尚原始创新的价值导向。造就敢于“破天机”、善于“破天机”的科学家,需要有培养独立人格和创新精神的文化氛围,建立允许科学家从容选择难题、面壁十年图破壁的体制机制。
事物的发展往往是螺旋式上升的。历经30多年的努力,尤其是近10多年科研投入和研发水平的大幅提升后,中国科学需要一次华丽转身,不再“数论文”,而是鼓励原创研究,不再一窝蜂地追热点、赶潮流。相信,当我们高质量论文和专利源源不断,赢得诺贝尔奖成为常态时,我国才能真正步入科技发达国家行列。
(徐旭东 作者为全国政协委员、中科院水生所副所长)
编辑:邢贺扬
关键词:徐旭东 论文 诺贝尔奖 原创成果 诺贝尔自然科学奖


贵阳机场冬日为客机除冰 保证飞行安全
保加利亚古城欢庆“中国年”
河北塞罕坝出现日晕景观
尼尼斯托高票连任芬兰总统
第30届非盟首脑会议在埃塞俄比亚开幕
保加利亚举办国际面具节
叙政府代表表示反对由美国等五国提出的和解方案
洪都拉斯首位连任总统宣誓就职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