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沸点 沸点
男子参加同学聚会被轮流劝酒 回家路上猝死
天津北方网讯:男子占某去参加同学聚会,在三个朋友轮流劝酒下喝了不少酒,回家路上猝死。经鉴定死亡原因为:在原有心血管疾病的基础上,因饮酒诱发和加重冠心病发作而猝死。后法院认定三劝酒人对占某的死负有一定责任,判决赔偿占某家属死亡赔偿金、丧葬费等损失共计68907元。
劝酒行为不能侵犯他人合法权益
天津师范大学法学院硕士研究生张晶
现实生活中,饭桌上的推杯换盏在所难免。然而劝酒行为不是法外行为,行为自由应不以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为前提,劝酒也需适度。
《侵权责任法》第6条规定,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应当承担侵权责任。“过错”分为故意和过失。因此,一般情况下饮酒人应自负责任,但如果有强迫性劝酒行为,行为人主观上存在过错,劝酒人应承担相应赔偿责任?!肚秩ㄔ鹑畏ā返?6条规定,被侵权人对损害的发生也有过错的,可以减轻侵权人的责任。
本案中,若经调查同桌饮酒者确实有劝酒行为,存在主观上的过错,那么对于劝酒行为所产生的法律后果要承担民事上的侵权责任,如多人劝酒,则构成共同侵权。
过度饮酒致死,劝酒者要担责
击水律师事务所律师王茜何海玲
亲朋好友之间聚会、饮酒本属一种情谊交流行为,饮酒者对自己的生命安全负有最高的注意义务,劝酒人尤其是酒宴的组织者也需要承担最低限度的注意义务。在司法实践中,如果劝酒人尽到最低限度的注意义务,法院就不会认定其有过错;如果劝酒人未尽到最低限度注意义务,则需要承担相应比例的赔偿责任,通常在20%以下;如果证明劝酒人主观上有恶意,那么判令赔偿的比例就会达到40%,甚至更高。最低限度注意义务一般包括:安全将醉酒人送回家中、在醉酒人有明显不适时及时送医救治、在醉酒人仍要驾车时及时劝阻等。在本案中,三名劝酒人在不断劝酒的同时未及时发现占某的不适并及时送医治疗,未尽到最低限度注意义务,应该对占某的死亡承担相应责任。
劝酒可能承担民事刑事责任
天津市十佳优秀公诉人、蓟州区人民检察院公诉科谢文凯
从民法的角度分析,在很多情况下劝酒人都需承担相应民事责任,那么从刑法的角度来看,又如何呢?
一般情况下,劝酒人不需要承担刑事责任,因为饮酒人对于自身的特异体质和酒量大小最为清楚。饮酒过量会出现什么样的后果,作为具有完全刑事责任能力的饮酒人是能够预见的,其在意志自由的情况下仍然选择过量饮酒,根据刑法中的“自我答责”原则,劝酒人不负有刑事责任。
但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劝酒人也可能负有刑事责任,可能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根据《刑法》第二百三十三条,过失致人死亡罪是指行为人因疏忽大意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危害后果,造成他人死亡的行为。在劝酒过程中,如果明知他人酒量不行,且他人已声明自己有心血管疾病,身体已有不适,依然实施故意灌酒或者不喝就不依不饶等强迫劝酒行为,且在深度醉酒后未作合理安置,出现死亡后果的,劝酒人可能就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实践中出现过劝酒人未将深度醉酒人及时送回家而在外被冻死,最后被追究过失致人死亡罪的案例。
所以,喝酒应适量,劝酒应适度,健康喝酒、文明劝酒。
编辑:秦云
关键词:劝酒 同学聚会 猝死


“超级月亮”现身堪培拉
特朗普发表其执政以来的首次国情咨文演讲
保障春运
“欢乐春节”挪威首演闪耀北极光艺术节
靓丽海冰
春运路上有了“列车医生”
阿富汗官员:应抓住机遇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英国首相特雷莎·梅到访武汉大学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