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藏界人物藏界人物
周东红:大国工匠捞纸忙
宣纸大工匠,水捞白月光。
周东红,这位中国宣纸股份有限公司的捞纸手艺人,自从在央视节目“大国工匠”中露面,马上就由默默无闻的造纸工成为大明星。
周东红正在紧张工作
周东红(左二)与工友们交流捞纸经验
周东红荣获第二届中国质量奖
乘坐“高铁”前往安徽泾县很方便,从北京直达古老的造纸圣地——宣城只需5个多小时。在李白告别汪伦的故地——桃花潭的水边,便是周东红供职的宣纸制造厂。
自古以来,皖南山水就吸引着天下的文人墨客,诗人谢朓、李白、白居易、韩愈、王维、孟浩然、李商隐、苏东坡皆是???。而梅尧臣、胡适本就是宣城生人。随着“文房四宝”之首的宣纸成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随着“中国宣纸文化园”及“中国宣纸博物馆”的建成,宣纸“造纸术”就更加为世人瞩目。
让我们一起走进宣城市泾县,走进拥有1000多人的宣纸生产基地,近距离地观看宣纸生产的108道工序,并和“大国工匠”周东红聊聊天吧。
“老天爷赏饭,我的手,天生就是捞纸的”
泾水流白云,青檀捧宣纸。
从车窗向外看,见到清澈的青弋江(即泾水)就要到站了。泾县“高铁”火车站刚刚建成不久,容颜一新,但客流不多。千里迢迢来采访泾县的捞纸工周东红,盼望着一睹他站立水槽中“捞月”的真容。
周东红,光看名字,不知道的话,以为是女工。只因父(周月宝)母(曹菊云)都是庄稼人,他又赶上火红的“文革”年代——1966年出生,所以好端端的男娃,就起了个女孩的名字。据说,这样的孩子好养活,“阴气者,静则神藏”。
“捞纸”能人周东红,想必得母亲“静则神藏”的遗传基因多,见青檀白纸如见娘亲,亲情款款,一步都不忍离开。母亲就出生在宣纸的出产地——小岭村。舅舅则是周东红从事造纸行业的引路人。
多了一个不会念书的,就耽误了一个放猪的;多了一个不会使刨子的,就荒废了一个“捞纸”的。差点儿,他就成了姨夫手下的木工帮手。但是,姨夫手把手教了他一段时间,就对他实话实说:“看来木工这活儿,可不那么好学?!?/p>
——他听出了婉转却否定的“实习”鉴定,明白自己不适合做鲁班。
1985年,19岁,他来到舅舅的四五百人的大集体企业——小岭宣纸厂,作学徒工。手艺人若不在20岁以前入行,恐怕就一辈子也难当行业状元。人活一世,绝不是像作家张爱玲所说“出名宜趁早”,应该是“从艺宜趁早”。
对于中国古老、传统的宣纸制造业来说,在整个108道工序中,你若能最终跨进水槽、当上一位神奇的捞纸工,那就算是捞上了。要知道,这整整108道工序的工匠,犹如梁山那108位好汉,而技术含量最高的捞纸工,正好比80万禁军教头林冲,其武艺高强,无人能敌。周东红刚刚走进造纸厂时,几个月都没能靠近那神秘的水槽。最后,也就勉勉强强下过两次水,捞出的纸,破绽太多,犹如武功欠佳,出手就能让人抓住漏洞。
还是让我们先熟悉一下宣纸的制造工艺吧,不见不知道,一见吓一跳。千万记住,这可是纯天然、纯手工的宣纸制作,在当今整个世界的造纸业中亦属罕见!倘若真正了解了这沿袭千年的古典造纸工艺的繁琐复杂且消耗巨大人力与物力以后,你再面对一张洁白如云霞的泾县纸张,肯定会觉得自己手中的一管毛笔重似千钧,踌躇再三,难以下笔?!爸绞偾辍倍斯ぐ俅?,一卷白笺而万里月光。要知道,这是当地多少株青翠的青檀木、多少棵柔韧的沙田稻草,浸泡过多少枚新鲜的野猕猴桃汁液与关猫山具有特殊矿物质泉水的产物,又是多少工匠历经3番寒暑(3年是宣纸生产的周期)的辛勤、心血与汗水的结晶呢!
不说别的,仅仅造纸原材料的采集与加工就需要二三十个月的工期,譬如檀皮要经过坎条、蒸煮、晾晒等;而稻草也需选草、剥皮、浸泡等,其制作环节、程序之繁复,使观者眼花缭乱,头昏脑涨。这老祖宗从宋代就传下来的国宝——泾县宣纸,如今能够成为国内书画界的名物,远销异国他乡,并贵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绝非浪得虚名。早在唐代,宣纸的大名已经出现在画家张彦远的著作中,见《历代名画记》:“好事家宜置宣纸百幅,用法蜡之,以备摹写”。而北宋诗人王令也在其《再寄满子权》一诗中写道:“有钱莫买金,多买江东纸。江东纸白如春云,独君诗华宜相亲?!?/p>
至于纸白怎么如春云,春云又怎么变成纸,这还要问三十年辛苦不寻常的捞纸工匠——周东红。
“一开始当捞纸工,我前两个月没完成任务。只挣到十几块钱,基本等于白干。宣纸厂采取计件工作制,每天工作定额是800张合格纸,只有下限,不设上限。因为我技术动作不熟练,废品率就高。要么是从水槽捞出的纸张厚薄不均(导致分量不够标准),要么是纸上有水皱(皱褶)、水泡(鼓泡)或水洞(窟窿)。出师不利,我才知道,跟以前自己下地种田插秧不同,捞纸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这里面还真有些高深的门道呢?!?/p>
产品不合格怎么办?
找高明的师傅学呗。
泾县人,尤其是小岭村的人,有几个小伙子不会捞纸?就像家住北方平原的农村小伙,有几个不会套车、赶车?就像南海边的渔村青年,有几个不会撒网、捕鱼?这里村村有青檀树林,家家有捞纸水槽,人人有造纸绝技。
“我的师傅是当时厂里最棒的捞纸工。我从给他打下手开始学起,除了上班,就连走路、吃饭、睡觉,都在琢磨手捧水帘(竹制或木制)捞纸的姿势、动作和感觉……
我们厂总共生产100多种宣纸,你就要掌握100多种技术要领,熟悉100多种水浆动态,练就100多种分寸得当的手感,体味100多种细微差别……
站在水槽中,只有当你做到心手合一、气定神闲、收放自如的时候,才能让水帘上的水浆薄厚均匀,捞出的纸才会白如冬雪,薄似春云,润若美玉,柔比织锦……”
捞纸工,常?;嵩谒壑姓玖?,不停地做重复性的肢体屈伸动作,甚至一天多达十四五个小时,不得间断。因为,水槽中的水浆不等人,它会过时不候地沉淀、变质。亚热带的三伏天,闷热难耐,作坊里没有空调设备,双手长时间浸泡在混合野猕猴桃汁液(工匠称之为“纸药”,医治纸?。┑幕胨?,会有霉烂的可能;而江南特有的阴冷的三九天,则更是难熬,手臂上的冻疮几乎不可避免。吃过这些苦头的人,有望成为业界精英,行内翘楚,就如同少林寺中的武僧,通过击打木桩与沙石,练就了神妙铁掌功一样。周东红,正是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才取得一部真经,那是无字的真经——浑如万丈白月光的美丽宣纸,确切地说,是泾宣,即泾县宣纸。
在中国宣纸股份有限公司,在这个1000多人的造纸企业,只有大国工匠周东红能够捞出最薄的纸(四尺规格)——2.8斤“一刀(即一百张)”,也能捞出最厚的纸(四尺规格)——11.4斤“一刀”。
“我徒弟好奇地问:‘周师傅,你是怎么捞出这么规整的纸张的?’我说:‘老天爷赏饭,我这手,天生就是用来捞纸的’”。
编辑:邢贺扬
关键词:周东红 大国工匠 捞纸 宣纸





贵阳机场冬日为客机除冰 保证飞行安全
保加利亚古城欢庆“中国年”
河北塞罕坝出现日晕景观
尼尼斯托高票连任芬兰总统
第30届非盟首脑会议在埃塞俄比亚开幕
保加利亚举办国际面具节
叙政府代表表示反对由美国等五国提出的和解方案
洪都拉斯首位连任总统宣誓就职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