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集·言论集·言论
王明珠:艺术家要多一些“傻劲儿”
——观京剧《裘盛戎》有感
最近观看了京剧《裘盛戎》。该剧是去年北京京剧院为纪念京剧大师、北京京剧院创院艺术家、京剧花脸表演流派“裘派”创始人裘盛戎先生诞辰100周年专门创作的。从这个戏里,我看到了裘先生,听到了裘先生,也想念起了裘先生。
裘先生有个外号叫“裘傻子”,这戏里也说他是“傻子”,说演戏他聪明,不演戏他就傻?!棒蒙底印钡氖录A鞔墓悖河幸荒晗奶欤孟壬蛭淳绫竟谌朊?,头上的电灯泡把灯罩烤煳了都不知道,直到家人闻到焦煳味冲进屋里时他才惊觉;北京京剧院刚成立的时候,裘先生为了剧团的发展奔波于剧团和政府部门之间,为艺术甘当“跑腿的”,全不把个人的辛苦、得失放在心上;裘先生爱惜人才,常常不计报酬地指导学生到深夜……
裘先生更是个离不开人民群众的“傻子”。他受到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怀,却依然乐于和出租车司机、淘粪工人、饭店服务员等基层群众交朋友。新中国成立以后,他更是将一腔热血投入到社会主义建设中,深入工厂、矿山、农村、部队,甚至上过阵地、下过坑道??梢运担孟壬囊簧贾斩际呛腿嗣袢褐诮裘芟嗔?。
也正是这股“傻劲儿”,让裘先生成为一代名角儿,成为人民群众热爱和敬仰的艺术家。正如戏里所说:“不傻,他能成角儿吗?”他的“傻”来源于他对艺术纯粹的爱,来源于他对人民群众诚挚的爱。艺术融入了他的生命,他坚持“观众是我的衣食父母”,他为人民创作、为人民歌唱,他也从人民群众中吸取艺术的营养,从而造就了人民群众耳熟能详的裘派艺术。
《裘盛戎》演的是裘先生的故事、裘先生的精神,而演员正是和裘先生一样同为全国政协委员的裘派艺术传人之一的孟广禄先生。从裘盛戎到孟广禄,热爱艺术、热爱人民的精神正跨越时空、世代传承。
为了不辜负观众,每一场演出,孟广禄都保持着“第一次”登台的认真态度。每场演出,他和观众也都有一个期待,观众期待的是大快朵颐的真艺术,期待可以让他们畅快淋漓、山崩地裂般地喝彩;而孟广禄期待的则是通过对艺术的感悟和辛勤劳动,与观众共同创造出至高的艺术效果。一次,孟广禄与北京京剧院合作演出名剧《铡判官》,前半场,孟广禄所着蟒袍为当年裘盛戎所用,他深有感触:“穿上它演包公,顿觉精神百倍,好像有一股劲鼓舞着自己为观众唱好戏?!?/p>
看完《裘盛戎》,我为两位人民艺术家的风采所深深折服,他们把痴迷艺术、扎根人民的“傻子”精神跨越时空坚定传承下来。我想起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文艺工作者应该牢记,创作是自己的中心任务,作品是自己的立身之本,要静下心来、精益求精搞创作,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
诚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艺创作迎来了新的春天,也产生了大量脍炙人口的优秀作品。但也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在文艺创作方面,存在着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的现象。目之所及,许多“艺术家”在市场的经济大潮中迷失了方向。他们脑中所想,早已不是如何提高自身的艺术修为、为群众创造更优秀的文艺作品,他们早已脱离了群众,沦为金钱的奴隶。
当前,我们迫切呼唤艺术家们要多一些“傻劲儿”,尽管在有些人看来这种精神已经不合时宜,甚至会遭到嘲笑。但我们不妨品味一下裘先生艺术伙伴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马连良的一句话:“你以为他真傻吗?那是你傻!”在文艺创作亟须革新与出精品的当下,我们应该坚定地认识到,这股“傻劲儿”非但没有不合时宜,而且恰恰是时代最紧缺的,它是对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讲话最好的诠释,也是繁荣社会主义文艺的灵魂。
(作者单位: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办公室)
编辑:邢贺扬
关键词:王明珠 裘盛戎 京剧 艺术家 傻劲儿


贵阳机场冬日为客机除冰 保证飞行安全
保加利亚古城欢庆“中国年”
河北塞罕坝出现日晕景观
尼尼斯托高票连任芬兰总统
第30届非盟首脑会议在埃塞俄比亚开幕
保加利亚举办国际面具节
叙政府代表表示反对由美国等五国提出的和解方案
洪都拉斯首位连任总统宣誓就职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