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书画·现场>书画学院书画学院
南宋界画考析:刘松年《四景山水图》
第二段夏景
刘松年《四景山水图》夏景
此图同样采用边角式的构图绘出一座占地面积颇大的庭院,左边近处山石锁住画面一角,采用的也是跟春景一样的经典画法--刮铁皴,山石形象伟岸、骨体方硬;使用了多种点叶法和夹叶法绘出的植物和山石交接在一起富有层次的变化;山石旁连片的参天大树郁郁葱葱,一派生机盎然的夏季景色。
图中掩藏在绿荫中的中庭的格子门窗似乎已经拆卸下来变成了敞厅,其后面有敞廊连接正房和左右厢房,然而正房被山石掩住,没有画出。
由于南宋时只有朴素意义的透视,还没有现代真正从西方传过来的透视学,虽然刘松年是南宋绘画四大家,整体绘画的"折算无亏"和"望之中虚"是到位的,但还是有一些局部的透视关系画得不是很准确,画的台基和房屋的柱子近短远长,不是很符合近大远小的透视原理。
图中主人端坐在中庭的敞厅纳凉观景,旁有侍者伫立。主人手扶躺椅,身着右衽白色长袍,幞头隆起未见脚,巾子向后;其下身看似乎包裹着毯子;纳凉的椅子是一把能调节靠背斜度的原木躺椅,非常特别;侍者着齐膝衣,条带束腰,脚下着便鞋,由于是背影,不能判断上衣是什么领口。
敞厅前凸字形露台宽大平坦,围以栏杆,左右设置太湖石与桃花树,格调高雅。桃花树的枝丫像鹿角似地向上展开,胡椒点的叶片分布在大小枝条上,枝梢再用白色点缀,看上去像盛开的白色花朵;方笔勾轮廓线、小斧劈皴绘出的太湖石,装点庭院,别有一番滋味。
露台前凸出的位置通过一座小桥伸向水中由木桩支撑的一座方形歇山顶水榭,此屋顶与前面《春景》中叙述过的主楼屋顶的做法完全相同,也是单檐歇山顶,悬鱼、瓦作、四个斗拱清晰可见。炎热的天气已让主人拆去了所有的格子窗,此水榭成了只见柱子的敞堂,最外沿的四根细柱为擎檐柱;其下有栏杆,可凭栏眺望水景与观湖面上田田荷叶,此处栏杆画的望柱与间柱形状一样,均在横栏之下而无柱头,木质栏板素面无图案,形质和用材比较简率。整个亭子的造型轻盈,似乎望着亭子便能感受到舒适与清凉,这也体现了南宋园林建筑装饰简洁别致的审美情趣。
与《春景》一样,用泼染的方法绘出的远山清淡,湖水无皱,水天一线,平静之韵甚是惬意。
第三段秋景
刘松年《四景山水图》秋景
与春景和夏景相比,秋景的苍郁之感跃然纸上?;故遣捎帽呓鞘降墓雇?,整个画面可以看出建筑是主体,图中以密树繁瓦把装着两层格子窗的居室衬托得豁亮明净,成为全图的视线中心。格子窗里层裱糊着白色窗纸,使黑漆窗架窗格与家具轮廓分明,情趣古雅,山水用墨厚重,皴法郁然,整个庭院愈显宁静与安详。
中景正面的屋顶与《春景》中的楼屋屋顶的做法完全相同,但此屋结构更加完整清晰,而且折算无亏和望之中虚比较准确。人字庇、博风板、悬鱼、格子门窗、台基,以及室内桌子、屏风无不刻画精到,长几上摆放着瓶、书籍和鼎形香炉,一高士独坐在榻上正远眺室外红树青山。此屋为单檐歇山顶,透过悬鱼可以看见内置的平梁;外层的格子窗已被卸下,留下的横披遮挡了起到承重作用的斗拱;最外沿墨色较深的细柱为擎檐柱;另一间稍低的房屋呈九十度角紧接其后,使两屋平面形成一个L形,部分建筑为岩壁所遮档仅露少许。后屋中有侍童汲水煮茶,一派闲情逸趣。
庭院门亭同为单檐歇山顶,透过悬鱼可以看见内置平梁。
画面中有两座桥分别在园中的内外,一样是“抬梁造”但两桥结构各不相同。建筑物前的小拱桥旁有一童子扶栏汲水,此座桥与《春景》中的桥不同,栏杆有勾片是不通透的;连接庭院与外界的小桥不是拱起而是平直的桥身,栏杆的部件画得比较完整,包括了间柱,可以看出此栏杆是通透的,就是没有勾片。
画中老树经霜,朱紫斑斓,庭院环绕以矮墙,石头堆砌的高台基起于临水的陆地之上:
图中湖水与天色浑然一体,梧桐枫檞,金桂飘香,树的点叶法与夹叶法交叉使用,各种形状、不同颜色的叶法丰富多彩。
最特别的是,院落中还种有芭蕉树,说明当时临安(今杭州)的天气温润如现在的南方。
此图山石均是方笔勾轮廓,采用刮铁皴绘出:
第四段冬景
刘松年《四景山水图》冬景
此图画湖边四合庭院,青松屹立,翠竹摇曳,房屋、小桥、树石、远山都被白雪覆盖,呈现在观众眼前的是水浅沙平、清新空明、满山皆白、寒气袭人的冬季景色。跟夏景边角式的构图一样,参天青松在寒冬郁郁华姿、略减寒气,占据了整个画面的一半,但并不觉得突兀,反而增加了画面感。
四合院分为前、后两院。前门是简单的随墙门。中门比较复杂,门本身为单檐歇山顶,左右各接一座屋顶较低、进深较小的单檐歇山顶耳房,门后又接出一座卷棚顶抱厦。主院以廊庑围城,正房没有画出,全为单檐歇山顶的前后厢房均为中间正房旁边两间耳房,三开间正房的格子窗被平均分割为三个横披与十二扇等宽的长窗;后面厢房敞开着的当中一间方便出入,外层格子窗地槽后有紧贴着仅露一半的两扇窗,窗面无明显的方格子,显然是两扇移门,入门为里层格子窗,当中一间垂着整幅白色门帘,是内室的出入口,一女正掀帘欲出;院子一侧紧接湖水,前面厢房以吊脚柱架立于水中,临水开掩门式落地长窗,隐见内有画屏;建筑中排列整齐的格子门有着强烈的装饰效果,突显了掩盖在白雪中的屋宇的精巧和雅致。
前门之前为空地,再前连接一座有两排木桩顶起的拱桥。桥上一人在侍者的陪同下撑伞骑驴在寒风白雪中战栗前行,走在前面的侍者回头张望,像是在关心骑马者的安全,生动而自然。
湖对面一山亦雪积皓然。雪景的远山跟之前泼染的远山画法不同,是先在背景渲染一层淡墨,然后用方笔来勾轮廓线,留白就可以表示雪景了。
图中白雪覆盖的山石用小斧劈皴画出,显得锋利、坚硬,突显出寒冬的冰冷。
此图的雪中双勾夹叶竹也很有特色,表现出竹茎的挺直和竹叶的拙朴,粗看意笔草草,不求形似,但细看却古朴稚拙,尽显竹之清高脱俗、不畏严寒。
综上所述,刘松年《四景山水图》的笔法继承了李唐精密、凝重的特色,且倾向于工整、秀劲,并根据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笔法,用笔精巧、劲健,同样的堤、桥、树、石和建筑,画家利用不同的组合方式,在空间中呈现它们,使观者感觉不到视觉上的雷同。
楼台亭阁的画法完全是传统的界画用笔,一丝不苟、工谨逼真、十分精致;院内堤边的树木,勾点结合,繁而不乱,层次分明,用笔细劲秀挺,黑色清润而苍茫,设色概括而雅致;远山以淡染为主;近处山石的小斧劈皴和刮铁皴刚毅中蕴含着滋润。画家还运用精炼的艺术技巧对四季变化的特点表现得分明、准确、细致,最具季节特点的景物被描绘得恰到好处,写实并富有生活气息。南宋的小景山水在全景式雄伟山水画外别开新境,以引人入胜的情趣、富有诗意的小景见长,充满着诗情画意。
清艺汇中心 武莉莉
参考文献:
《中国绘画全集》第4卷,文物出版社
《中国古代画家辞典》,浙江人民出版社
《傅熹年书画鉴定集》,河南美术出版社
《宋画中的南宋建筑》,西泠印社出版社
《图说南宋京城临安》,西泠印社出版社
《南宋建筑史》,上海古籍出版社
《沈从文中国服饰史》,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界画与传统建筑装饰艺术》,化学工业出版社
编辑:邢贺扬
关键词:南宋界画 刘松年 四景山水图
 
 







 “超级月亮”现身堪培拉
“超级月亮”现身堪培拉 特朗普发表其执政以来的首次国情咨文演讲
特朗普发表其执政以来的首次国情咨文演讲 保障春运
保障春运 “欢乐春节”挪威首演闪耀北极光艺术节
“欢乐春节”挪威首演闪耀北极光艺术节 靓丽海冰
靓丽海冰 春运路上有了“列车医生”
春运路上有了“列车医生” 阿富汗官员:应抓住机遇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阿富汗官员:应抓住机遇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英国首相特雷莎·梅到访武汉大学
英国首相特雷莎·梅到访武汉大学
 法蒂玛·马合木提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召明 王霞
王霞 辜胜阻
辜胜阻 聂震宁
聂震宁 钱学明
钱学明 孟青录
孟青录 郭晋云
郭晋云 许进
许进 李健
李健 覺醒法師
覺醒法師 吕凤鼎
吕凤鼎 贺铿
贺铿 金曼
金曼 黄维义
黄维义 关牧村
关牧村 陈华
陈华 陈景秋
陈景秋 秦百兰
秦百兰 张自立
张自立 郭松海
郭松海 李兰
李兰 房兴耀
房兴耀 池慧
池慧 柳斌杰
柳斌杰 曹义孙
曹义孙 毛新宇
毛新宇 詹国枢
詹国枢 朱永新
朱永新 张晓梅
张晓梅 焦加良
焦加良 张连起
张连起 龙墨
龙墨 王名
王名 何水法
何水法 李延生
李延生 巩汉林
巩汉林 李胜素
李胜素 施杰
施杰 王亚非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姚爱兴 贾宝兰
贾宝兰 谢卫
谢卫 汤素兰
汤素兰 黄信阳
黄信阳 张其成
张其成 潘鲁生
潘鲁生 冯丹藜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袁熙坤 毛新宇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学诚法师 宗立成
宗立成 梁凤仪
梁凤仪 施 杰
施 杰 张晓梅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