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今日要论今日要论
X射线安检别重蹈“垃圾焚烧困局”
X射线安检即便风险可控,也得遵循论证程序、顾虑民意,避免以安全之名制造“不安全恐慌”。
近日成都双流机场成了“网红”,原因是机场采用的“弱光子人体安检仪”被指含有X线,且没有在显著位置贴出电离辐射警示。这引发舆论哗然。
站在专业角度看,有些网民的不满似乎是反应过度。因为从绝对量看,安检仪的X射线辐射剂量在0.2微西弗之下,属于目前认可的安全范围。
很多人可能对0.2微西弗没有特别明确的概念,这里有些数据可资参照:一个人平均每年接受的宇宙辐射量为390微西弗,每年接受的大地辐射量为480微西弗,接受来自食物的辐射量290微西弗。有数据显示,一个人每年所受的自然辐射剂量平均值是2千至1万微西弗,相形之下,0.2微西弗是个可忽略不计的数字。
有人从医学层面分析:X射线照射生物体,会与机体细胞、组织、体液等物质相互作用,直接破坏机体内某些大分子结构,直接损伤细胞结构等,甚至会遗传。听上去像“生化危机”里的化学武器,可罔顾辐射剂量渲染X射线的可怕,也会制造恐慌:毕竟,辐射其实无处不在,你若为此苦恼,恐怕会永无宁日,真正有问题的是过量辐射。
但这是否意味着,我们就可以肆无忌惮地运用一个你以为安全的辐射仪器?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安全只是我们须遵守的准则之一,当事人建立在个人好恶上的选择权,也是不可忽视的基本权益。就如一杯干净的水中混入了一滴健康人的唾液,也许从化学检查中它是无害的,但这不等于,这杯水就可以让人别无选择地喝下去。
当下不只是双流机场,很多公共场所都在引进X射线安检。无论如何,这得将尊重乘客权益作为前置条件。
在使用含X线的安检仪方面,至少有些环节要考虑:首先,更换使用原有的安检设备理由是什么?是为了提高安检效率,减少人力付出,还是为了提高安检标准?基本的“动机”说明,是支撑合理性的支点。其次,乘客权益如何保证?医学检测使用X射线的原则是能避免就避免,敏感人群(婴幼儿、孕妇)慎用,即便没有损害,减少辐射总比多一次辐射来得好,这也是基于尽可能远离放射源的预防原则。人们本来也有想不被X射线照就不被照的选择权?;褂校∮形拊诤蚧虻鹊胤阶霰匾目破?,告知非适用人群和需注意事项,以打消民众疑虑?
眼下X射线安检俨然遭到垃圾焚烧项目式的舆情困局,哪怕机场方面解释,人们还是不信,“塔西佗陷阱”也是预先告知缺位与不尊重权益埋下的坑。之前很多地方建垃圾焚烧厂,尽管危害可控,但总引发“邻避效应”,背后总是民意听证与沟通程序的缺失。X射线安检也一样:把X光包装为连搜都搜不到的“弱光子”,有欲盖弥彰嫌疑,而警示标识很小且放在安检仪机箱背后的下部,这能不引发质疑?
何况,X射线安检安全不等于操作就没问题,就跟“PX安全≠PX项目安全”一样,这些都有赖充分的论证与核验。对采用的公共场所来说,其软硬件是不是适用含辐射装置使用,出现危险有没有应急措施,这些功课也得做足。
对X射线安检,公众或许该脱敏,但前提是有关方面少些隐瞒与不尊重。X射线安检要想不重蹈“垃圾焚烧困局”,就得遵循程序、尊重民意,避免以安全之名制造“不安全恐慌”。
□郑山海(医生)
编辑:刘文俊
关键词:X射线安检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