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资讯资讯
过度包装的豪华邮册到底好还是不好
近些年来,集邮总公司不断推出包装豪华的礼品册,在零售邮票时搭售其他产品也是司空见惯。但是豪华包装册华而不实,浪费资源,徒增消费者负担,还会产生大量垃圾,也可能加剧攀比浮躁的不良社会风气,有百害而无一利,早已经成为集邮者的鸡肋。
商品的过度包装眼下是个众目睽睽的问题,用千夫所指来形容,一点儿也不为过。但对豪华的货色,人们的视野显得偏狭了些,盯住的大抵只是月饼,可能是愈演愈烈的“天价”把人们吓着了的缘故吧。
实际上该根治的过度包装有许多方面,比如豪华邮册。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中国的邮票已经失去了其作为邮政资费凭证的本意,悄悄地退出了通信领域。当然,这与国人不爱写信了这个前提相关。前不久,国家博物馆等机构发起“抢救民间家书”活动,就是鉴于流传千载的家书已经变成了“濒危物种”。其实,即使当我们还喜欢写信的时候,信封上贴的一般也都是“普通”而不是“特种”或“纪念”邮票;在后者发行的当天,邮局柜台上也难觅它们的芳踪。于是,我们发行邮票的目的,似乎只剩下了两个:一个是供集邮爱好者收藏,另一个是制作专题邮册。
在我看来,所谓专题邮册正是可以划入过度包装的一类。如今,不少单位部门都喜欢在搞活动或者年终岁尾的时候制作专题邮册当纪念品。这种玩意甫一亮相的时候,挺新鲜,看得多了,发现也就是那么几枚邮票摆来摆去,生拼硬凑??尚Φ氖?,有的实在与已发行的邮票搭不上边,竟然把图案打上齿孔,用非驴非马的东西来充数。即使是真的邮票,经过这一重新“组合”可不得了,本来“轻飘飘”的东西,拎起来便坠了手。概因为这种邮册无不装帧成厚厚的一大本,关于本部门的照片、图案、文字说明等动足了脑筋,以至于说是邮册,邮票却寥若晨星,纯属点缀。但这样一来,“豆腐”也就盘成了“肉”价钱。就像天价月饼搭售茶叶、红酒一样,有的邮册里面还搭售线装书。有的更用一两枚价值稍高一点的邮票作诱饵、作噱头,搭售大量滞销的邮票。
笔者与一些邮票商交谈过,他们都很乐意制作专题邮册,销量大且有保证;最主要的是,专题邮册大多是机关团体消费,说白了也就是公款消费。那么是不是可以说,正是公款这种不计较代价的消费,催生了邮册的过度包装?中消协人士曾经明确指出,凡包装体积明显超过商品本身的10%和包装费用明显超出商品价格的30%,就可判定为侵害消费者权益的商业欺诈行为。这种说法是否适合邮票这种“特殊商品”,还要咨询专业人士。但稍稍关心邮市的人们都知道,自上世纪90年代初以来,我们的大量邮票——即使新邮都是跌破面值的,一点也不“值钱”,为此,国家还先后两次销毁了大量库存邮票。在这种情况下,“欺诈”的意味是存在的,不过是“周瑜打黄盖”而已,最终受损的是纳税人的钱财。
包装过度的危害,在于浪费资源,并无实际用途的包装物不是转眼之间就沦为生活垃圾了吗?豪华邮册也是一样,毕竟是物非所值,这种过度包装应引起重视并得到制止。建设节约型社会,真的是有太多的工作可做。
编辑:陈佳
关键词:过度包装 豪华邮册 到底好还是不好



贵阳机场冬日为客机除冰 保证飞行安全
保加利亚古城欢庆“中国年”
河北塞罕坝出现日晕景观
尼尼斯托高票连任芬兰总统
第30届非盟首脑会议在埃塞俄比亚开幕
保加利亚举办国际面具节
叙政府代表表示反对由美国等五国提出的和解方案
洪都拉斯首位连任总统宣誓就职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