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书画·现场>一点一评一点一评
团扇里的风骨
一把扇,一摇千年。
“手中白团扇,净如秋团月”。中秋刚过,依旧炎热,手执团扇,细细赏玩。扇面是梁建平的罗汉作品,浅绛的纸色,带着丝丝的秋凉。没骨的水墨,晕开散淡的禅意。扇面上的罗汉,或坐、或站、或沉思静穆、或拈指微笑……有着乾坤机杼尽在平素的了然。
扇子融合了日常实用和艺术雅尚两种功能,既能送风清凉,又能笔墨寄情。三千年的历史,就在一把纸扇里道尽世间风流、红尘传说。小众的雅玩,透着大千的世界。
团扇,因其形制似满月冰轮,而又称宫扇、纨扇。团扇起源于中国,是一种礼仪工具。西汉后走入生活,成其纳凉功能。魏晋唐宋时期,扇面书画成为上流社会的荣宠。元明清是扇面艺术的辉煌时期,时文人墨客鲜有不能作书扇者。仕女、山水、罗汉、花鸟鱼虫以及诗文名句等等,无几不入扇面,充满雅趣。扇,也从地位和权利的象征转变成为纳凉、娱乐、欣赏等生活用品和艺术品。在中国文化里,扇面艺术成功地将生活用品上升为审美层面的艺术。
方寸之间乾坤宇域,半圆之内云山千叠。相较于鸿篇巨制,玲珑小巧的扇面,更是小中见大,一草一木、一水一石,都是内心世界的细微传达。作为扇面艺术,写出错落有致疏密闲逸的意味,并非易事,是对艺术家构图章法、行气运笔、点线经营的功力考校,更是对其文化修养内涵的审视。扇面虽小,文章却大。有限的形制,涵盖了花鸟、山水、人物三大门类,诗书画印无一不彰,写意、工笔、工带写、没骨种种技法各显精神。笼天地于形内,携万物于笔端,半轮风月摇曳于一握,作为收藏一个独立的门派,扇子是傲娇的。
因风而来、为风而去的扇子,在这渐次秋凉时节,因着一份与生俱来的浅浅凉意,掠过三千年风尘,在丹青碎影里撩起寥落的风情,引得一片悠长……
与光阴对话,从班婕妤“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的顾影自怜,到纳兰性德的“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的惆怅情怀;从杜牧的“轻罗小扇捕流萤,坐看牵牛织女星”的孤寂,到翟佑的“花前月下团圆坐,一道清风共夜凉”的惬意;从李商隐的“若道团团似明月,此中须放桂花开”的意象,到苏轼的“摛藻尺素之上,弄翰团扇之中”大赞唐太宗的文德……托物兴寄,无论清丽婉约,还是襟怀长抒,一把扇子,摇起无限的风情。
不由想起一张老照片,上世纪三十年代,卢沟桥事变当日,北平记者采访时任宛平县长王冷斋(新中国成立后被聘为第一届北京文史馆馆员),王一袭长衫,手执一把纸扇,坦然侃侃,揭露卢沟桥事变真相。民族危亡之际,强敌压境之时,仍不失书生风度。一袭长衫,一把纸扇,却风骨毕现。至此,一把扇子,含蓄的不只是风情,更是风骨。
编辑:邢贺扬
关键词:团扇 风骨 扇面 罗汉






“超级月亮”现身堪培拉
特朗普发表其执政以来的首次国情咨文演讲
保障春运
“欢乐春节”挪威首演闪耀北极光艺术节
靓丽海冰
春运路上有了“列车医生”
阿富汗官员:应抓住机遇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英国首相特雷莎·梅到访武汉大学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