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资讯资讯
吴?。喝枚鼗鸵帐踝叱鍪?/span>
敦煌文化遗产?;び氪幸恢北甘芄刈?。在与现代科学技术的相遇交融中,敦煌艺术走出石窟、迈向世界的脚步更加“炫酷”。
日前,就敦煌文化资源数字化建设方面的相关问题,《经济日报》记者采访了敦煌研究院文物数字化研究所所长吴健。
记者:2016年5月,在北京展览馆举办的“十二五”科技创新成就展上,“数字敦煌”项目建设成果受到各界高度关注。请谈谈近年来“数字敦煌”建设方面取得了怎样的成绩?效果如何?
吴健:在敦煌石窟文物数字化方面,敦煌研究院自上个世纪90年代末开始,经过与美国西北大学、浙江大学和武汉大学等机构的关键技术合作研究和长期的探索,总结出了一套壁画数字化科学流程、工作规范和实施标准。
目前,已完成敦煌石窟采集精度为300DPI的洞窟126个,采集面积达约18829平方米;完成57个洞窟的图像处理,拼接面积约8476平 方米;完成101个洞窟的全景漫游节目制作;完成大遗址三维重建2处;完成莫高窟17身彩塑的三维重建;完成113个洞窟空间结构三维激光扫描;完成 41020万张历史档案底片的数字化扫描工作;完成对外技术支撑6处。
在2015年中央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的大力支持下,经过数字敦煌资源库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和系统开发与调试,通过项目团队8个月的 艰苦努力,目前数字敦煌资源库平台第一期已构建完成,并于2016年4月29日正式上线,首次向全球发布敦煌石窟30个经典洞窟的高清数字化内容及全景漫 游节目。
通过数字敦煌资源库建设,将形成新的文化产业链,让传统文化资源和信息技术有机结合,运用数字化技术手段,融合文化遗产资源的文化信息,构建跨 区域的文化资源库,尤其是石窟寺图像资源和文献资源,让人们更多地了解敦煌文化资源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社会价值、科技价值、艺术价值。这将为国际敦煌 学术研究、公众服务、文化弘扬和传承灿烂的中华文明起到示范和引领作用。
记者:数字技术在文化遗产的保存与使用方面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在大数据时代,如何将敦煌文化放到全球视野下实现资源共享,为公众提供多样化服务?
吴?。汗裨骸豆赜诮徊郊忧课奈锕ぷ鞯闹傅家饧分刑岢觥巴卣估?,挖掘研究文物价值内涵,传播优秀传统文化”。为广泛弘扬敦煌石窟艺术,敦煌研究院努力让敦煌艺术借助数字技术走出石窟,通过互联网平台实现敦煌文化资源全球共享。
在大数据时代,我们通过数字敦煌资源库平台,充分构建多元化的敦煌文化,让观众进行多角度、深层次、全方位的艺术欣赏和体验,使不可移动的敦煌 文物突破物理空间,通过互联网和移动终端实现全球共享,培育和提升全民对文化遗产的?;ひ馐叮Α耙淮宦贰苯ㄉ韫艺铰阅勘?,扩大中华文化影响 力。
记者:“数字敦煌”是敦煌文化走向世界的一个“惊喜”。下一步,还会给人们带来哪些“惊喜”?
吴?。涸诒;ず梦奈锉咎宓那疤嵯?,一方面坚持旅游开发,另一方面加大数字化展示的力度,这是利大于弊的举措。
敦煌文物?;ひ丫饺肟蒲П;な贝嘶航獗;び肟⒌拿埽鼗脱芯吭菏昴ヒ唤?,在国家及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于2015年建成并启动 敦煌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通过节目观赏和虚拟体验,以及分批参观莫高窟实景的流程,大大缓解了旅游旺季游客剧增对敦煌莫高窟文物造成的压力。敦煌研究院开 辟的这种文化旅游新模式,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
数字敦煌资源库平台建设,特别是在数字化系统工程的实施与关键技术的研发等方面,敦煌研究院付出巨大心血,同时得到了国内外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 持,数字敦煌资源库平台建设的成功上线,实现了敦煌文化遗产的全球共享。目前这是第一期,也可以说是第一步,已经基本上满足了大众的各种需求,接下来有很多工作要去做,比如平台的维护、升级、深度拓展应用、商务运营等。(李万祥)
编辑:陈佳
关键词:吴健 让敦煌艺术 走出石窟



贵阳机场冬日为客机除冰 保证飞行安全
保加利亚古城欢庆“中国年”
河北塞罕坝出现日晕景观
尼尼斯托高票连任芬兰总统
第30届非盟首脑会议在埃塞俄比亚开幕
保加利亚举办国际面具节
叙政府代表表示反对由美国等五国提出的和解方案
洪都拉斯首位连任总统宣誓就职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